文化评述
-
逝去的儿童游戏李长安这是一本60后老警官以及一位父亲在人生过半、即将退休,遍尝生命跌宕起伏、春华秋实及重大历史变迁之后的珍贵记忆回眸。全书结构简洁,声情并茂,通过对一系列过去年代的孩子们再熟悉不过的小游戏的介绍、品评、回忆,以及对一些过去年代孩子们经常接触、饲养的小动物的讲述、怀念、趣说,深情地触摸了整整一代人的时代记忆,其中不乏举重若轻的无奈叹息及淳朴真挚的家国情怀,集文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对各个年龄阶段的读者都有阅读价值,对教育、文史、社会学研究亦不乏积极参考。
-
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杨联陞 著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成立于1949年。1977年,设立了“新亚学术讲座基金”,目标是每年邀请中外杰出学人做系列公开演讲,切磋学问,交流思想。1978年,“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首先成立,之后三十年,每年一次邀请著名学者到院主持讲座,成为学院的盛事。凡有书稿者,均整理出版,形成了这套系列读本。“报”、“保”、“包”在中国文化中意义重大。“报”含报偿、报答、报仇等意义;“保”指能够保有、保持之意;“包”指全部保任、负全责,三者都是中国社会关系中重要的基础。本书细致梳理“报”、“保”、“包”三字及各自复合语汇的语义演化,由此深入阐析字面背后的社会文化意蕴,重新审视中国社会关系的基础观念。
-
珠玉文心崔文川,朱晓剑 著《珠玉文心》是一部与藏书票有关的图书,由藏书票艺术家和作家共同完成,一图一文,图文相谐。一图即一幅藏书票,一文就是作家对藏书票的阐释。由作家朱晓剑对藏书票艺术家崔文川所设计的藏书票的人文价值、艺术特色、其间故事,娓娓道来,凸显出新时期的文人情趣和艺术旨趣。
-
书者生也辛德勇 著《书者生也》都是有关藏书和书籍史的文章,作者辛德勇既是古书爱好者、收藏者,也是从事历史学、文献学研究的学者,因而能从版本目录学以及历史、文化等的角度对所经见、购藏的古书加以考察研究;再加之作者通俗有趣的讲说,使《书者生也》可读性、知识性、学术性兼备,可给喜欢读书、购书及藏书的读者带来阅读的快乐,提供有用的知识。
-
看着你,就像看着远方黄锐 著本书为个人诗集,涵盖了诗人从2007年到2016年间的作品。这些诗歌跨越了诗人20—30岁,裹挟着不少对青春的体悟。诗歌内容生活化,感情纯粹。书名来自其中的《时隔多年》一诗的最后一句:“你漫步在礁石间,若有所思。我看着你,就像看着远方。”由于诗人从小生长在海边,诗中自然少不了海的意象,海是生活化的,而非抽象晦涩的;海是五味杂陈的,而非单调无趣的;海是纯粹的,而非市侩的。就像这部诗集。
-
文心学思单德兴 著单德兴访问八位华语大家:王文兴、哈金、林永得、余光中、齐邦媛、刘绍铭、李欧梵、周英雄。这些跨界学者的自我文本解读,使其丰富的文学世界得以深刻地展现。单德兴是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者,与这些受访者的水平相当,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文心学思》是高处相逢的文学对话与思想盛宴。 《文心学思》为“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中的一种。 “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汇集了全世界华文学术、文学、艺术大家的经典著作,既有大家的作品精选集,也有新完成的专著。以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展现当今华文世界的历史、文学、艺术的全新气象。所选的作者都是文化界一流的人物,在各个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具有广泛的读者群。
-
华夏文明之源叶舟 著《漫唱/华夏文明之源》是一部文化散文,是作者叶舟对“花儿”认知和理解的诠释。《漫唱/华夏文明之源》介绍了花儿的发展历史,讲述了作者与花儿之间的不解之缘,多侧面反映了老百姓的情感,展现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
-
走来走去刘涛 著;Lens 编《走来走去》是街拍摄影师刘涛作品首次结集,由Lens编辑呈现。包含了他近六年街拍的首次结集、他对女儿刘小米的成长记录(首次公开)、Lens和刘涛的对话、艺术家马良、学者任悦的评论文章等。::::::::Lens作品:《目客》系列《目客001:花朵与我》《目客002:我这样爱你》《目客003:山本耀司》《目客004:猫》《视觉》系列《视觉001:激情藏在安静的角落》《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视觉003: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视觉004:需要什么,年轻的身体便去找寻》《视觉005:以手抵心》《视觉006:我停在你将回来的地方》影像系列《把青春唱完》《走来走去》
-
批评档案吴子林 著本书收录的文章是吴子林先生行走在文学批评之路上的一个纪录,故名之曰“批评档案”。这些文章凝结了作者多年来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思考与总结,作者通过中西互证、古今沟通的理论研究,以及扎实的文本细读分析,对时代变幻抛出的话题,以及文学创作实践出现的诸多问题,予以有力的学术清理,呈现了作者的文学批评之梦,表达出作者作为文学批评家对自己以及周围所有生命所承担的责任与情怀。
-
未来城市的历史丹尼尔·布鲁克 著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 1697年,爱上阿姆斯特丹的彼得大帝乔装打扮,在荷兰造船厂成长为一名技艺精湛的木匠,考察完这座“运河之城”后,他在靠近北极圈的冰冷沼泽地建造了它的复制品——圣彼得堡。 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休·林赛化名“胡夏米”,在封闭且古老的帝国内部 “发现”了世上具潜力的贸易港口——上海。 1844年,巴特尔·弗里尔爵士梦想着将印度沿岸的七座小岛建为大英帝国统治下伟大、印度的城市——孟买。 1981年,穆罕默德酋长笃信“没有人会记得第二名是谁”,在沙漠的一片荒芜中建起了如今包罗万象的城市——迪拜…… ◎每一座城市都凝结着一个时代的野心这四座城市虽然处在不同的国度,但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无一例外都是身处东方却面向西方的门户城市;建造者们都怀着无比巨大的野心和愿景;它们的城市空间、文化都铭刻着鲜明的西方烙印,像是从古老的过去一下跃进了现代化的未来;如今它们面临着发展中的阵痛:城乡壁垒、财富分化、资源紧缺…… 作者创造性地捕捉到了这四座城市共同的精神特质,穿插叙述了三百多年的城市发展史,揭示了一砖一石背后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 ◎每一座城市都孕育着梦想与希望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每天约有20万人挥别故乡,涌入城市。怀抱美好梦想的新移民们却经常陷入两难:回不去的故乡和周围碎片化的西式城市景观让他们迷失,有形或无形的壁垒又让他们难以留下。一座能保障大多数人福祉的未来城市究竟是什么样子?作者试图告诉人们:未来城市的蓝图,理应由城市中的人民来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