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榆关札记王凤华 著本书以山海关的人文历史为主题,钩沉数百年掌故人文,漫谈山海关文化遗存,涉及山海关的地形地貌、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名人轶事、文学作品等,文体短小精悍,论述简洁,引经据典,讲古话旧,既有历史色泽,更有生活气息,引人入胜。
-
基于社交媒体的学术信息交流研究程妮著在社会信息化、Web 2.0广泛应用的今天,学术信息交流活动不仅仅依托于传统的纸质文献,而且在社交媒体上也很活跃。本书从学术信息交流与社交媒体基础理论入手,对国内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学术信息交流数据进行采集和挖掘,研究各平台上开展学术信息交流的参与者及其交流内容,探讨基于社交媒体的学术信息交流的机理,并构建基于社交媒体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型,利用内容分析法、信息计量学、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对基于社交媒体的学术信息交流展开实证研究,最终提出其促进策略。
-
西方电视受众理论研究唐忠敏 著本书从电视网时代受众的狂喜与焦虑,多频道切换时期受众对电视文本的意义解读和意义再生产、电视粉丝的参与式文化生产,以及受众的“时间市场”、注意力市场等方面展开分析,较为完整地呈现电视受众理论的发展面貌、理论之间的论争,以及学术界对这些论争的思考,阐释了受众理论的超学科研究路径,对数字传播时代的媒介受众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网络公共空间的社会语用生态研究陈倩著网络冒犯对他人具有伤害性和侮辱性,是网络公共空间常见语言暴力行为之一。本书基于道德秩序理论视角,揭示出网络冒犯违反道德秩序,产生人际疏离的负面语用效应,破坏网络公共空间的语用生态。因此,在网络交际中,公众也应遵循一定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
藏在诗文里的风俗文化丁赉禧 编著写这本书的动机,主要是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是交流语文教学的成果。在过去的漫长的年代里,我们的先人遗留下一大堆沉甸甸的历史古籍。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古人在衣食住行、职官科举、历法称谓等等方面的一些知识。这些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阅读古代诗词以及文言文,同时对提高我们综合的语文素养也有切实的意义。为了使同学们能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了解我们祖国的风俗文化,我在编写中特别注意以下三点:1.深入浅出。这本书的主要读者是中学生,书中要扫除“拦路虎”,涉及的古代诗文,不管是课内文言文,或是《诗经》、《论语》等课外文言文,一律加上现代汉语的译文。目的是让同学们看清楚,读得明白。2.采用小专题形式。每个小专题由若干故事组成,专门阐述古代文化常识中某一方面的问题。“小专题”的形式自由,灵活多变,可长可短,一扫词典条目式的枯燥沉闷的景象。3.结合课文的实际,并围绕课堂教学服务。文化常识,范围宽广无边,内容丰富多彩。我们只能结合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名篇,选择有关内容进行编写。课文中出现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多能从本书中找到较为满意的答案。有此要的,限于篇幅,只得割爱了。
-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钱穆 著本书是钱穆先生一九七八年以八四高龄重回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持[钱宝四先生学述文化讲座]首讲的讲稿。作者针对[五四]以来国人崇尚西学,四九年后更因为政治原因,致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灾劫。通过六次的演讲,钱氏勾画出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特徵,路西方文化作相互比较,其中包括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人伦关系、政府的用人标准、中国人历代追求的生活境界等。作者的用意是要使今日的中国人对自己文化传统有一定的认识,于价值观念上便会有所取舍,不致盲目追求西化。作者以博大精深的视野,古今中外的例证,并以讲座形式的笔调写成这本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文化不可多得的小册子。本书适合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读者。年青人更值得阅读本书,以认识中国的民族文化。
-
现代谎言张立暂缺简介...
-
和北大才子谈心胡玲莉 主编当我们研究北大才子时,常常发现;他们高考的成功一直可以追溯到他们拿起书籍的那一天。大量事实可以证明:知识宝库的钥匙只给予勤奋、诚实的人,良好的读书方法也只垂青于那些有科学思维头脑的人。只有这些人,在经过自我奋斗后,才能摘下北大的甜美果实。有人说,读书就如登山一样,考北大何尝不是登山一样?登山必须从山底起步,从山底到山腰,从山腰到山顶,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
-
白话的中国严凌君 编为百年中国把脉。20世纪中国文学的魂魄,就是用白话表达的种种来自民间的声音。本书分为四大编,分别是“百年激荡”、“民间生活”、“学问精魂”、“汉语家园”。从思想史的角度纵向编排经典文本,意图浓缩重现百年中国的社会风云。把文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按平行的多个主题横向编排有原创意义的作品。汇集了见解独到的当代学者的文化随笔,辑录了台湾和海外中文名家的诗文,以利学生拓展视野,改造文风。
-
经典常谈朱自清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