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人、形、业、境、魂胡艳丽本书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9XJAZH001)的终研究成果。本课题以国家“乡村振兴”和“传统村落保护”战略实施为背景,以黔湘桂侗族聚居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用历史文化保存视野、居住使用人群视野、设计创造视野、和谐社会共建视野,站在历史不断发展的高度,对构成传统村落“空间”的五个核心要素,即“人、形、业、境、魂”,进行系统地分析,并将研究结论付诸黔湘桂侗族以及与之杂居的其他民族的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实践及乡村振兴战略,以期取得良好的实证效果。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从五个不同研究角度分别进行论述,从而形成民族传统村落、特别是侗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路径体系研究的基本理论。下篇以贵州肇兴侗寨、湖南坪坦河流域侗寨群、广西程阳八寨、贵州栽麻-大利侗寨为例,进行了综合性实践研究。
-
古典文献困学丛稿杨新勋《古典文献困学丛稿》共收录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新勋多年来在宋代经学、楚辞文献、四库学和清代文献等研究领域所撰的26篇文章。内容涉及以《论语》《楚 辞》等经典文献为中心的析论和以四库学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考辨,以及《七略》、海外汉学等问题。杨新勋教授以严谨的学术规范、缜密的学术思维和完备翔实的考据资料,在所涉学 术问题上作了有意义的拓建工作,为经学、四库学和文献学研究者提供了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
作为主体的建构冯巍本书对1930—1950年代与美国新批评派并存的“纽约知识分子”群体展开了整体研究,并因他们在这一时期坚守的文化批评事业呈现出明显的理论立场和思想交流上的集群性,将其命名为“纽约学派”。作者认为,纽约学派秉持了文化激进主义的精神内核,力主马克思主义批评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结合,坚持独立思考和独立表达,关注文学的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主张批评必须介入历史,扮演了美国知识阶层的核心角色。特别是他们坚持“为人生”“为公众”的批评,坚持对美国精神的思考,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德功能,但努力保持对形式的艺术考虑和对内容的社会关注之间的平衡的思想立场,对今天非常具有借鉴价值。
-
宏德学刊赖永海《宏德学刊》以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常设的栏目包括:儒释道综合研究;中华语言文字研究;珍稀文献整理与研究;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价值观与道德建设研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综述、重要学术对话、书评等。
-
征服与文化托马斯·索威尔《征服与文化》是作者托马斯·索威尔15年研究和旅行的成果。索威尔曾两次环游世界,多次到访地中海、波罗的海和环太平洋地区。本书聚焦不列颠、非洲、斯拉夫人和印第安人这4个颇具重大历史意义的地域和民族,通过追溯征服的源头,展现了在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中,那些不曾被时间所湮没的鲜活事例。在讲述重大历史事件发展进程的同时,作者还从征服对世界经济、军事、政治格局的改变,对民族命运和社会,甚至对人类生物学的改变做了详细阐释,并呈现了这些改变对文化的冲击与再造,以及对人类生活的重塑。以不列颠人为例,他们最早是从古罗马人那里获得了人力资本,后来又从诺曼人、伦巴第人、犹太人、胡格诺派和荷兰人等处引进了不列颠群岛过去没有或少有的各类技能。在斯拉夫人那里,从创造民族语言文字,到发展较发达的农业、工业、科技、医药所需的知识,都来自欧美各个民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从零售商业到国际贸易网络,全是由印度人和黎巴嫩人引进的,而他们的现代技术则主要来自欧洲。在西半球,人们对美洲印第安人的经典印象是骑马、挎枪和打猎,然而这些生活方式的基础器物都是欧洲侵略者带到新大陆并教会当地人使用的。索威尔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更多人了解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在今天和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种族文化在塑造各国人民和世界文明的经济和社会命运方面所起的作用,重新审视过去、当下和未来。
-
嘎乌刘锴《嘎乌:藏族传统装饰工艺及文化集萃》一书图片精美,文字介绍简练有趣,让读者在翻阅本书既可以获得美的体验,又可以了解到嘎乌的历史与现状。 \n《嘎乌:藏族传统装饰工艺及文化集萃》对嘎乌盒这一藏族人民生活中的日常佩戴饰物,做了一个系统的整理,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嘎乌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而不是零碎的印象。 \n
-
《六谕衍义》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研究高薇《六谕衍义》被认为是“东传日本的道德修养书中流通广、被多人诵读的书籍”、“日本近代公共教育史之源流”,甚至是“国定初等教科书”,而如今在中国却已散佚。至今为止学界尚未有关于《六谕衍义》这一流传日本近三百年的重要古籍的专门性、系统性研究。本书主要以《六谕衍义》在日本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异本为主线,论述其在日本江户、明治、大正、昭和、平成时期传播与接受的实态,可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史系列专著、“书籍之路”研究系列专著或中国明清时期古籍研究专著。
-
文化研究周宪,陶东风本期专题一“网络平台时代的文化实践”,主要讨论了当下颇为引人瞩目的媒介化、网络社会、平台资本主义等议题,为切近独特的文化现象、剖析其内在逻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专题二“人类世与平台城市的未来”,着重从数字化技术的视角探讨智能城市、元宇宙城市与人类世之间的内在文化逻辑;专题三“中国影视国际传播”,主要从传播模式、全球化与在地化的辩证关系等角度,辨析当代中国影视作品的国际化传播问题;专题四“诗与电影的跨媒介性研究”,旨在从诗歌与电影的互文性、媒介融合等层面“深描”电影的跨媒介性。
-
世说体小说体例演变研究齐慧源 著本书以《世说新语》及后世受该书影响形成的“世说体”小说为研究对象,以“史”为脉络,以作品为点,紧扣“演变”,从“世说体”小说创作脱胎于子、史叙事传统论起,直至当代人的“世说”情结,系统、精密地梳理了“世说体”小说概念生成与发展流变概貌,勾勒出《世说新语》续仿作品在历史上接受、演变的轨迹。依托版本、评注、批序跋等文献资料,在时代文化背景的观照下,从传播方式、接受特点等方面对历代重要的“世说体”小说进行了深度剖析,考察小说体例上的承变特点、个性差异,挖掘其文化层面的具体成因,从而揭示出“世说体”小说这一特殊文体历史发展演变的特点和规律,也论证了《世说新语》对后世文人笔记体小说创作的深远影响及其经典化意义。
-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指导手册苑利从2003年算起,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整整地走过了16个年头。在这16年中,我们既取得了前所未有成就,也出现过许多令人烦恼的问题。而究其根本,说到底还是理论准备不足。我们的伟大实践,常因缺乏理论指导而停滞不前甚至误入歧途。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决定组织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力量,共同编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北斗”丛书》,用以指导今后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一、 丛书名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北斗”丛书》(工作指导手册系列)二、 学术总监冯骥才三、 丛书主编苑 利 顾 军三、丛书内容该丛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针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本丛书初定20本,共探讨20个方面的问题:(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手册》苑利顾军 √(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导手册》杨红(三)《中国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编撰工作指导手册》郭平苑利(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指导手册》王福州苑利(五)《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周建明苑利 √(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工作指导手册》苑利顾军(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工作指导手册》杨红(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工作指导手册》杨慧子(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容易出现哪些问题》顾军苑利(十)《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指导手册》苑利蒲娇 √(十一)《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工作指导手册》何燕苑利(十二)《小故事 大道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密码解读》苑利齐易(十三)《中国乡土教材编写工作指导手册》苑利毕瑞 √(十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指导手册》苑利齐易 √(十五)《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手册》苑利顾军 √(十六)《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手册》穆森(十七)《新版中国文物保护法解读工作指导手册》穆森 √(十八)《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工作指导手册》苑利(十九)《中国吉祥图案活用工作指导手册》朱青峰 √(二十)《中国非遗田野调查工作指导手册》苑利三、丛书体例(一)本丛书将设计成便于携带的“口袋书”,每本6万字。(二)本丛书将采取问答体方式,通过一问一答,形象生动地解答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们所关注的每一个问题。每个问题的解答篇幅在300-400字(一页纸)左右。四、丛书作者(一)丛书作者必须懂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基本原理,以确保本丛书表述理念的正确。(二)丛书作者必须懂得相关专业知识,必须有前期研究成果,这样才能举重若轻,做好该领域的专业性指导工作。(三)丛书作者必须具有循循善诱的讲述能力,以确保这套丛书的通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