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历史的针脚[英]克莱尔·亨特,黄克非 译针线和缝纫刺绣艺术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技能或艺术形式,也是历史的记述、文化的传承。衣着、旗帜、补钉和刺绣,是人们用来证明自身存在、表达情感的工具。刺绣大师克莱尔·亨特带领我们跨越几个世纪,穿越几大洲——从中世纪的法国到当代的墨西哥和美国,从新加坡的战俘营到苏格兰的家庭阁楼——记录了各大洲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以及他们是如何运用针线这门“语言”,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
发现李庄岱峻寂寂无名的李庄在抗战时期安放了一张书桌,让它在这段历史的切片中群星闪烁,与成都、昆明、重庆齐名。《发现李庄》(三部曲)重拾抗战时期学人颠沛流离又壮怀激烈的岁月。用旧照片、档案、史料、书信讲述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大地测量组等机构的战时往事,追忆傅斯年、陶孟和、李济、梁思成等学者大师在民族存亡之际的勇毅与温情。《发现李庄:一张中国大书桌》描摹了胡适、李济、傅斯年、梁思成等学者在李庄的生活片段,种种情景宛若眼前,大师性情跃然纸上,学术追求与家庭生活的交织,还原一辈有血有肉的学人。
-
发现李庄岱峻寂寂无名的李庄在抗战时期安放了一张书桌,让它在这段历史的切片中群星闪烁,与成都、昆明、重庆齐名。《发现李庄》(三部曲)重拾抗战时期学人颠沛流离又壮怀激烈的岁月。用旧照片、档案、史料、书信讲述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大地测量组等机构的战时往事,追忆傅斯年、陶孟和、李济、梁思成等学者大师在民族存亡之际的勇毅与温情。《发现李庄: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基于一手史料的详尽梳理,相关学者亲友、后人的直接访谈,叙述李庄与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大地测量组等机构交融往事。优雅的笔触,重现厚重的历史;温情的写作,纪念可敬的同胞。
-
革命与图像汤晓燕 著作者历时七年,收集整理了3000多张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图像,通过与文字档案材料进行细致对比研究,对图像中呈现出来的法国大革命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力求从原始图像资料中探寻当时的政治斗争、民众心态与时代特色,刻画出“另一个大革命”或曰“图像中的大革命”。
-
自行车(德) 汉斯- 埃哈德·莱辛两个轮子上承载的幸福和一项巧妙技术的文化史。作者讲述了自行车发明伊始人们带来的解放之喜。人类次可以摆脱畜力的束缚,以并不高昂的代价单独行。一部自行车的文化史从一座火山的喷发开始,一直讲述到20世纪中国家庭的“三大件”之一。作为全世界应用广泛的一种交通工具,今天看起来并不复杂的自行车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产品”,在战胜其他竞争者的过程中,它的形态和技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自被发明以来,约有120—140亿辆自行车被制造出来,仅在德国就有7200万辆自行车在道路上飞驰。无论是19世纪的欧洲和北美,还是今天的中国或者印度,自行车都是一种廉价但方便的交通工具,它所带来的社会甚至文化变迁也令人印象深刻。即将到来的电动自行车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城市中的个人交通。200多岁的自行车依然年轻。
-
厦门及其周边地区[英] 乔治·休士(George Hughes),张跃军,袁永丹 著本书稿是时任厦门海关税务司休士(George Hughes)根据中文及相关文献,汇编整理而成。初版印于1872年。具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主要是介绍厦门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地理及经贸往来;在此基础上,讲述了近代以来厦门及其周边地区与日本、荷兰等外国的经济交往、文化交流、军事冲突等。从交流、冲突、碰撞的角度,来分析那个时期厦门及周边的历史,并将其置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大环境之下,以管窥豹,来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特点。
-
每个人都是一束光光明日报社文艺部 编他们是时代的燃灯者,以人民价值的理想之光照亮前路,让中华大地澎湃着奋进的力量。
-
越国文化在东亚地区的传播研究孙思佳 著越国文化在东亚地区的传播研究
-
言之有范范周 等 著2020年,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危机的同时也在孕育新机遇。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依托的各种新业态层出不穷。云演出、云展览、云音乐会、云旅游等线上业态快速发展,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数字文旅产业异军突起,“互联网+文旅”实现逆势上扬,文旅消费市场迎来新一轮升级变革。以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短视频为代表的新业态流量大增,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纷纷推出云旅游项目。新的消费习惯和商业模式逐渐涌现,助推产业变革与转型发展。本书适合文化产业从业者、研究者阅读。
-
窑火凝珍刘耿,董晓晔 著《窑火凝珍》以“窑文化”学术研究、传承传播为主旨,邀请老窑工、民间爱好瓦当收集名家、高校学者和文化部门的有关专家学者等,回忆、讲述、挖掘、整理有关窑文化的历史、故事,并通过文字、摄影、摄像记录下有关京砖、瓦当的传统生产技艺,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方位展示窑文化。本书分为七册,反映了干窑窑文化从物质到精神的各个侧面。各册简介如下:册一·影:《镜头里的干窑》是关于干窑窑文化的影像志。册二·史:《嘉善砖瓦窑业历史文化的传承》关于干窑窑业与窑文化的简史。按照年代时序,内容上强调每个时间段干窑砖瓦对外影响和时代地位。时间断限由上古至今日。册三·工:《干窑砖瓦烧制技艺》干窑窑业制品品种丰富,以砖瓦烧制驰名。册四·物:《干窑窑业精品鉴赏》干窑窑业实物,分为窑业精品及窑业相关文物两部分。窑业精品,反映了古代干窑工匠精神,以工艺精湛、寓意吉祥为主。册五·俗:《瓦当下的俗日子》干窑窑文化的民俗辑录。窑文化中“俗”的部分,分为砖窑、砖瓦以及窑工习俗三个部分。册六·声:《时光碎语:流淌于干窑之间的传说与故事》是关于干窑民间故事传说的民间文学集,可称之为窑乡“风雅颂”。册七·人间:《千窑掬匠心:窑工实录》关于干窑生活的“纪录片”。现代窑工生活实录、老人对窑乡的记忆、乡土变迁故事等。通过挖掘记录民间的文化记忆,探讨现代乡村(窑乡)的精神底座与物质文明的冲突与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