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
-
科学研究的艺术威廉·I. B.贝弗里奇 著 陈捷 译《科学研究的艺术》本书从科学研究的实践与思维技巧方面综合了一些著名科学家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分析了在科学上做出新发现的方法,总结了科学研究中有益而又有趣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可供各种学科参考的指导原则与思维技巧。本书的对象首先是即将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学生,但对于业已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乃至有经验的科学家,也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战时日本的媒体组合[日)]大塚英志 著,彭雨新 译本书以一部日本漫画《翼赞一家》为主角,结合战时珍贵史料,与手冢治虫、长谷川町子等读者耳熟能详的日本漫画家的早年经历,考察了媒体组合是如何成为“二战”时日本政治动员的一种有效手段。作者还认为,时下的媒体艺术和“御宅族”文化的起源并非传统或后现代主义的产物,而是战时宣传的结果。
-
信息管理视角下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研究赵栋祥著本书关注大数据环境下愈加凸显的数字囤积现象,聚焦不同群体、特征和情境下个体层面的数字囤积行为,在全面梳理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概念内涵、研究现状及不足的基础上,对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展开探索性的质性研究,构建了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理论模型,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方面对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提供系统性理解,从信息管理学科视角揭示中国本土情境下的数字囤积现象,探究数字时代和大数据环境下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模式,对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字治理等相关学科领域应对信息过载和数字囤积挑战、促进数字信息资源效率提升乃至数据要素价值实现具有积极作用。
-
新闻创新与新闻教育转型研究林晓华、章于炎著媒体融合战略,对社会治理、社会发展、公共议程设置、舆论引导与管控、新闻传播秩序的健全诸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形势下,笔者对西方传媒业转型的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吸收其先进经验,这对于促进我国新闻媒介进一步深度融合,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新闻传播教育的现代转型,均具有参考价值。作者首先对美国科技巨头的平台新闻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探索与分析。其次,运用质化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访谈法,对美联社、《纽约时报》、《今日美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堪萨斯城星报》五家美国主流媒体的转型现状进行了主题调研与分析。由于媒介生态巨变,新闻教育需要创新与转型,这也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新闻教育的理念与培养方案进行系统性的变革与转型研究,对于国内新闻传播教育转型具有启发意义。
-
新时代专业出版的理念与实践探索张雪纯本书从现代编辑、出版的理念出发,将党建与业务相融合。找准专业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在满足该需求的前提下找到新发展理念下的突围路径,进而成功打造专业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出现很多专业出版的新兴领域,本书也涉及了这些新兴领域中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和文创领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并提出了法律出版“走出去”的优化策略。做好出版工作的前提是一定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把好选题导向和质量关,本书以法规类产品的编审理念、规范和技巧为例把出版项目制管理的理念与实务相结合,为法律出版“走出去”做出了实践尝试。
-
新时代重庆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王樱桃,梁旭鹏,易军本书在分析当前我国和重庆市体育产业状况的基础上,一是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新时代重庆市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情况进行实证分析。二是对体育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构建出体育产业区域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对新时代重庆市各区县的体育产业竞争力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定量与定性测评重庆市各区县体育产业的竞争力水平。三是从影响重庆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因素出发,充分认识新时代重庆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发现影响新时代重庆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威胁和主要动力,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新时代重庆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关联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四是通过对新时代重庆市体育产业动力规律的探索,分析新时代重庆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要素、动力结构、动力系统和动力保障等方面动力机制。基于上述研究,作者提出提升新时代重庆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治理路径,以期为新时代重庆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在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研究綦天哲著本书从媒介技术、传播心理学、媒介生产等视角对在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9所高校的1003名在华留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在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这对于媒介心理学、媒介生产与创意劳动同文化认同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促进作用,且对于中国文化在全球的推广与传播、在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实践价值。
-
气候文明史[日]田家康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气候的决定性作用。本书作者尝试沿着历史轴线,阐述8万年间气候变化跟人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剧烈变化的气候中,人类为了生存战斗至今,很多以往看似无关紧要的历史转折点,在了解了当时的气候状况之后变得无比关键。作者通过古气候学的研究发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赫梯文明的衰落、埃及古王国的萧条,以及东方世界从殷商到周朝的更替,都与当时出现了异常的气候相关。在这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文明通史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气候、文明和历史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看到了人类文明在气候因素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脆弱与坚韧。
-
发现李庄岱峻寂寂无名的李庄在抗战时期安放了一张书桌,让它在这段历史的切片中群星闪烁,与成都、昆明、重庆齐名。《发现李庄》(三部曲)重拾抗战时期学人颠沛流离又壮怀激烈的岁月。用旧照片、档案、史料、书信讲述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大地测量组等机构的战时往事,追忆傅斯年、陶孟和、李济、梁思成等学者大师在民族存亡之际的勇毅与温情。*书收录了众多流寓李庄学人的诗词书信,并探寻这些鸿雁传书背后的故事,兼具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抗战内迁时期,中国文化和文人的不可多得的文本。
-
克服欧洲[塞]佐兰·米卢蒂诺维奇塞尔维亚文化中的欧洲形象是如何建构的,又如何反身影响本土文化?著名斯拉夫文学和巴尔干文化研究者佐兰•米卢蒂诺维奇梳理了十四位塞尔维亚作家笔下的欧洲形象,回顾塞尔维亚知识分子与欧洲的对话,勾勒出19世纪至20世纪塞尔维亚的思想地图,呈现了塞尔维亚文化如何在对欧洲文化的盲目崇拜、误解和反思中突破欧洲中心主义的局限,完成了自我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