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历史地思
作者:何中华 著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01
ISBN:9787209075480
定价:¥5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历史地思:马克思哲学新诠》,本书力求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创造性地诠释马克思,以期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贡献。其成果将在某种程度上矫正以往人们的理解偏差,有助于恢复马克思思想的本真性,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一个新的解释基础上得以展开。它所改变的不仅仅是某些个别结论,而且是解释范式本身。
作者简介
暂缺《历史地思》作者简介
目录
弁言
第一章 我们今天如何对待马克思
一、辩护方式问题
二、看待方式问题
三、应有态度问题
四、研究范式问题
第二章 马克思的本体论重建及其意义
一、由古典本体论到现代本体论的嬗变
二、马克思哲学对本体论的革命性重建
三、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现象学旨趣
第三章 马克思哲学的物质本体论诠释之谬
一、物质本体论遮蔽了马克思本体论重建的革命性意义
二、物质本体论混淆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上的异质性
三、物质本体论在逻辑上面临的诸种困境
四、物质本体论无法担当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使命
第四章 “新唯物主义立脚点”与“从后思索”
一、“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究竟何所指?
二、“从后思索”决定着“新唯物主义立脚点”
第五章 实践本体论被证伪了吗?
一、“本体论”的词源学追溯帮不了什么忙
二、作为“本体”的实践之原初性是无条件的
三、“人”不在场的本体论想象与马克思哲学无关
第六章 实践本体论若干问题再探
一、是实践从属于对象化,还是相反?
二、实践本体论导致哲学的自我封闭吗?
三、其余几个问题的申论
第七章 马克思哲学只能立足于人的在场性
一、“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在哲学上没有意义
二、感性直观的立场只能导致非批判的姿态
三、实践本体论的诠释是对马克思的误解吗?
第八章 作为本体范畴的实践与时间性的来临
一、真正的时间性是实践对人的未来可能性的开启
二、问题的症结在于混淆了哲学与科学的视野
三、设想“整个自然界”以外世界的存在何以虚妄?
四、“时间在先”的伪本体论带来一系列难题
第九章 究竟能否超越“唯物一唯心”之争
一、《终结》的写作动机透露出什么信息?
……
第十章 恩格斯在何种意义上提出“哲学基本问题”
第十一章 是“谬见”,还是真实?
第十二章 应当怎样看待“马克思一恩格斯问题”
第十三章 马克思哲学之思想史前提的广义理解
第十四章 《形态》“费尔巴哈”章的诠释之商兑
第十五章 历史在实践本体论语境中的复活
第十六章 历史与道德的二律背反及其超越
第十七章 马克思思想的巨大“历史感”
第十八章 从历史维度审视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
第十九章 “平等”问题的历史规定及其超越
第二十章 马克思语境中的“自主活动”
第二十一章 市民社会结构及其现代性特点
第二十二章 马克思对“美”的历史地领会
第一章 我们今天如何对待马克思
一、辩护方式问题
二、看待方式问题
三、应有态度问题
四、研究范式问题
第二章 马克思的本体论重建及其意义
一、由古典本体论到现代本体论的嬗变
二、马克思哲学对本体论的革命性重建
三、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现象学旨趣
第三章 马克思哲学的物质本体论诠释之谬
一、物质本体论遮蔽了马克思本体论重建的革命性意义
二、物质本体论混淆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上的异质性
三、物质本体论在逻辑上面临的诸种困境
四、物质本体论无法担当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使命
第四章 “新唯物主义立脚点”与“从后思索”
一、“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究竟何所指?
二、“从后思索”决定着“新唯物主义立脚点”
第五章 实践本体论被证伪了吗?
一、“本体论”的词源学追溯帮不了什么忙
二、作为“本体”的实践之原初性是无条件的
三、“人”不在场的本体论想象与马克思哲学无关
第六章 实践本体论若干问题再探
一、是实践从属于对象化,还是相反?
二、实践本体论导致哲学的自我封闭吗?
三、其余几个问题的申论
第七章 马克思哲学只能立足于人的在场性
一、“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在哲学上没有意义
二、感性直观的立场只能导致非批判的姿态
三、实践本体论的诠释是对马克思的误解吗?
第八章 作为本体范畴的实践与时间性的来临
一、真正的时间性是实践对人的未来可能性的开启
二、问题的症结在于混淆了哲学与科学的视野
三、设想“整个自然界”以外世界的存在何以虚妄?
四、“时间在先”的伪本体论带来一系列难题
第九章 究竟能否超越“唯物一唯心”之争
一、《终结》的写作动机透露出什么信息?
……
第十章 恩格斯在何种意义上提出“哲学基本问题”
第十一章 是“谬见”,还是真实?
第十二章 应当怎样看待“马克思一恩格斯问题”
第十三章 马克思哲学之思想史前提的广义理解
第十四章 《形态》“费尔巴哈”章的诠释之商兑
第十五章 历史在实践本体论语境中的复活
第十六章 历史与道德的二律背反及其超越
第十七章 马克思思想的巨大“历史感”
第十八章 从历史维度审视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
第十九章 “平等”问题的历史规定及其超越
第二十章 马克思语境中的“自主活动”
第二十一章 市民社会结构及其现代性特点
第二十二章 马克思对“美”的历史地领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