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第三版)
作者:吴汉东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01
ISBN:9787300179537
定价:¥5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吴汉东法学研究系列: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第3版)》通过学说理论分析和制度规范分析,回答了合理使用领域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者以民法学理论为基础,借助法历史学、法哲学、法经济学、宪法学、比较法学,对这一问题进行多维角度的探讨,提出了著作权法的平衡精神、合理使用的正义构成、表达自由优先原则、使用者权利等新的理论命题和观点;同时,运用大量立法、判例资料,分析了合理使用中的“合理性判断标准”、传播技术中的合理使用规则适用以及我国著作权修法的合理使用方案等,在实务研究中评介了国际经验和中国做法。《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吴汉东法学研究系列: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第3版)》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合理使用研究的著作权专著,其研究方法与学术观点在知识产权界和学术理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简介
吴汉东,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委员、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约咨询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咨询专家,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著有《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多维度解读》、《科学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等著作10余部,另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文章130余篇。专著和论文曾获首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二等奖、首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二等奖等,并入选201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06年5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上为国家领导人讲授“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2009年、2011年两次被评为“年度十大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最具影响力人物”,并于2009年、2011年两度被英国《知识产权管理》(MIP)杂志评为“全球知识产权界最具影响力五十人”。
目录
细 目
导 言
第一章 合理使用制度的历史学探索
一、从出版特许权到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产生的一般前提
二、两种价值取向:近代著作权立法思想溯源
三、平衡精神: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动因
四、从判例法到成文法:合理使用创制的历史线索
五、中国著作权制度和观念:历史回顾与思考
第二章 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哲学考察
一、“理性的公平正义原则”: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律价值
二、平等性:主体地位界定中的法律正义
三、公平性:精神财富分享中的法律正义
四、公益性:价值目标追求中的法律正义
五、合理性:制度创设活动中的法律正义
第三章 合理使用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一、法律制度与法律经济学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第三版)
二、法律经济学与合理使用制度
三、信息———公共产品:合理使用产生前提之分析
四、不相容使用:合理使用构建理由之分析(一)
五、交易成本:合理使用构建理由之分析(二)
六、帕累托标准与正当使用:合理使用规则之分析(一)
七、均衡状态与公平诚信使用:合理使用规则之分析(二)
八、成本收益模型———有限使用:合理使用规则之分析(三)
第四章 合理使用制度的宪法学评析
一、“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著作权与言论自由权
二、合理使用:新闻自由与资讯自由的法律途径
三、新闻作品的有限保护与合理使用的阻滞
四、“价值冲突”:法益优先保护的选择
第五章 合理使用制度的民法学思考
一、合理使用的对象:作品抑或权利?
二、权利动态考察:私法上合理使用的一般情形
三、从抽象支配到具体利用:著作财产权的实现途径
四、三种学说:关于合理使用性质的探讨
五、使用者权:使用作品利益的法权形式
第六章 合理使用与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
一、科学定义的寻求:什么是合理使用?
二、合理使用与许可使用:制度比较研究(一)
三、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使用:制度比较研究(二)
四、合理使用与强制许可使用:制度比较研究(三)
五、合理使用与侵权使用:制度比较研究(四)
第七章 著作权、邻接权中的合理使用
一、“合理复制”:复制权中的合理使用问题研究(一)
二、“适当引用”:复制权中的合理使用问题研究(二)
三、免费表演:表演权中的合理使用问题研究
四、“免费播放”:播放权中的合理使用问题研究
五、著作邻接权中的合理使用问题研究
第八章 合理使用制度的“合理性”判断标准
一、“合理性”判断:立法上的缺憾与司法中的窘境
二、使用作品的目的:“合理性”判断标准之一
三、被使用作品的性质:“合理性”判断标准之二
四、使用作品的程度:“合理性”判断标准之三
五、对被使用作品的影响:“合理性”判断标准之四
六、“合理性”判断的其他标准:真实因素还是虚假因素?
第九章 现代传播技术中的合理使用
一、从“印刷出版之子”到现代传播技术的“副产品”
二、权利限制的限制:关于合理使用与著作权穷竭的反思
三、合理使用制度面临挑战:复印版税与录制版税
四、现代传播技术对现代合理使用制度的呼唤
第十章 网络环境下的合理使用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网络传播权的产生
二、存废与复兴: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的演变
三、冲突与协调:法益优先和利益平衡
四、限制与反限制:合理使用与网络传播
五、解构和发展:网络条件下合理使用制度的探索
第十一章 诸国合理使用制度比较研究
一、国外合理使用制度立法例概观
二、中国区域合理使用制度立法评介
三、完善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建议
第十二章 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中的合理使用制度
一、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时代背景: 国际化潮流与本土化要求
二、合理使用立法的技术路径:概括主义加列举主义
三、合理使用修法方向:引入“判断要件”与 重构“适用范畴”
四、合理使用修改建议稿
主要参考文献
附:199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介绍
初版、再版后记
三版后记
第一章 合理使用制度的历史学探索
一、从出版特许权到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产生的一般前提
二、两种价值取向:近代著作权立法思想溯源
三、平衡精神: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动因
四、从判例法到成文法:合理使用创制的历史线索
五、中国著作权制度和观念:历史回顾与思考
第二章 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哲学考察
一、“理性的公平正义原则”: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律价值
二、平等性:主体地位界定中的法律正义
三、公平性:精神财富分享中的法律正义
四、公益性:价值目标追求中的法律正义
五、合理性:制度创设活动中的法律正义
第三章 合理使用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一、法律制度与法律经济学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第三版)
二、法律经济学与合理使用制度
三、信息———公共产品:合理使用产生前提之分析
四、不相容使用:合理使用构建理由之分析(一)
五、交易成本:合理使用构建理由之分析(二)
六、帕累托标准与正当使用:合理使用规则之分析(一)
七、均衡状态与公平诚信使用:合理使用规则之分析(二)
八、成本收益模型———有限使用:合理使用规则之分析(三)
第四章 合理使用制度的宪法学评析
一、“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著作权与言论自由权
二、合理使用:新闻自由与资讯自由的法律途径
三、新闻作品的有限保护与合理使用的阻滞
四、“价值冲突”:法益优先保护的选择
第五章 合理使用制度的民法学思考
一、合理使用的对象:作品抑或权利?
二、权利动态考察:私法上合理使用的一般情形
三、从抽象支配到具体利用:著作财产权的实现途径
四、三种学说:关于合理使用性质的探讨
五、使用者权:使用作品利益的法权形式
第六章 合理使用与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
一、科学定义的寻求:什么是合理使用?
二、合理使用与许可使用:制度比较研究(一)
三、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使用:制度比较研究(二)
四、合理使用与强制许可使用:制度比较研究(三)
五、合理使用与侵权使用:制度比较研究(四)
第七章 著作权、邻接权中的合理使用
一、“合理复制”:复制权中的合理使用问题研究(一)
二、“适当引用”:复制权中的合理使用问题研究(二)
三、免费表演:表演权中的合理使用问题研究
四、“免费播放”:播放权中的合理使用问题研究
五、著作邻接权中的合理使用问题研究
第八章 合理使用制度的“合理性”判断标准
一、“合理性”判断:立法上的缺憾与司法中的窘境
二、使用作品的目的:“合理性”判断标准之一
三、被使用作品的性质:“合理性”判断标准之二
四、使用作品的程度:“合理性”判断标准之三
五、对被使用作品的影响:“合理性”判断标准之四
六、“合理性”判断的其他标准:真实因素还是虚假因素?
第九章 现代传播技术中的合理使用
一、从“印刷出版之子”到现代传播技术的“副产品”
二、权利限制的限制:关于合理使用与著作权穷竭的反思
三、合理使用制度面临挑战:复印版税与录制版税
四、现代传播技术对现代合理使用制度的呼唤
第十章 网络环境下的合理使用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网络传播权的产生
二、存废与复兴: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的演变
三、冲突与协调:法益优先和利益平衡
四、限制与反限制:合理使用与网络传播
五、解构和发展:网络条件下合理使用制度的探索
第十一章 诸国合理使用制度比较研究
一、国外合理使用制度立法例概观
二、中国区域合理使用制度立法评介
三、完善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建议
第十二章 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中的合理使用制度
一、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时代背景: 国际化潮流与本土化要求
二、合理使用立法的技术路径:概括主义加列举主义
三、合理使用修法方向:引入“判断要件”与 重构“适用范畴”
四、合理使用修改建议稿
主要参考文献
附:199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介绍
初版、再版后记
三版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