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钢筋混凝土结构
作者:于建民,张叶红 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01
ISBN:9787302325703
定价:¥4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钢筋混凝土结构/面向“十二五”高职高专土木与建筑规划教材》全部按照最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结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与强制性标准条文》进行编写,并参与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的评选。全书分为8章,包括绪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与构造、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受压构件的计算与构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计算、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混凝土结构几种常用结构体系简介。《钢筋混凝土结构/面向“十二五”高职高专土木与建筑规划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以项目化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内容,通过项目引入、基本知识、案例分析、课程实训、仿真习题等模块,使学生对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充分理解并运用,以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交叉与衔接。《钢筋混凝土结构/面向“十二五”高职高专土木与建筑规划教材》既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各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暂缺《钢筋混凝土结构》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建筑结构的组成与分类
1.1.1 建筑结构的组成
1.1.2 建筑结构的分类
1.2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
1.2.1 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1.2.2 砌体结构的特点
1.3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教材
特点与学习方法
1.3.1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
教材特点
1.3.2 学习建筑结构课程时的
注意事项
思考题
第2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
2.1 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2.1.1 结构的功能和极限状态
2.1.2 设计状况
2.1.3 安全等级
2.1.4 结构分析
2.2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2.2.1 钢筋材料的选择
2.2.2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2.2.3 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
2.3 作用效应组合与结构设计的一般
原则
2.3.1 结构上的作用
2.3.2 作用效应组合及设计要求
第3章 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计算与构造
3.1 梁截面、配筋的基本构造
3.2 单筋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受力
状态
3.2.1 钢筋混凝土梁受弯试验
性能分析
3.2.2 配筋率对正截面破坏
形态的影响
3.3 单筋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正
截面承载力计算
3.3.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
3.3.2 单筋矩形梁正截面承载力
计算公式与适用条件
3.3.3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及界限配筋率
3.3.4 最小配筋率
3.3.5 单筋矩形梁正截面承载力
设计计算方法
3.4 双筋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正
截面承载力计算
3.4.1 双筋矩形梁正截面承载力
计算公式与适用条件
3.4.2 双筋矩形梁正截面承载力
设计计算方法
3.5 T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
承载力计算
3.5.1 T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公式与适用条件
3.5.2 T形梁正截面承载力设计
计算方法
3.6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3.6.1 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
的主要形态
3.6.2 影响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
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3.6.3 有腹筋梁的斜截面受剪
性能
3.6.4 有腹筋梁斜截面破坏的
主要形态
3.6.5 影响有腹筋梁受剪承载力
的主要因素
3.6.6 有腹筋梁的受剪承载力
计算公式
3.6.7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
载力的设计计算
3.7 保证梁斜截面受弯、受剪承载力
的构造要求
3.7.1 纵向钢筋的弯起、截断
和锚固
3.7.2 箍筋的构造要求
3.8 简支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计算与构造
3.8.1 简支梁的受力分析及力
学计算
3.8.2 简支梁的配筋计算
3.8.3 简支梁的构造
3.9 连续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计算与构造
3.9.1 连续梁的受力分析及力
学计算
3.9.2 连续梁的配筋计算
3.9.3 连续梁的构造
3.10 悬挑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计算与构造
3.10.1 挑梁的受力分析及力学
计算
3.10.2 悬挑梁的配筋计算
3.10.3 悬挑梁的构造
3.11 板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与
构造
3.11.1 板的构造要求
3.11.2 混凝土单向板的承载
能力极限状态计算与构造
3.11.3 混凝土双向板的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计算与构造
3.12 混凝土楼梯的承载能力极限
状态计算与构造
3.12.1 板式楼梯的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计算与构造
3.12.2 梁式楼梯的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计算与构造
3.13 混凝土雨篷的承载能力极限
状态计算与构造
3.13.1 雨篷板的承载能力极
限状态计算与构造
3.13.2 雨篷梁的承载能力极
限状态计算与构造
第4章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4.1 裂缝控制验算
4.1.1 裂缝的形成和开展过程
4.1.2 裂缝宽度计算
4.2 受弯构件挠度验算
4.2.1 截面弯曲刚度
4.2.2 受弯构件挠度的计算
第5章 受压构件的计算与构造
5.1 柱的计算与构造
5.1.1 轴心受压柱的计算
5.1.2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
载力计算
5.1.3 矩形截面非对称配筋偏心
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计算
5.1.4 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偏心
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计算
5.1.5 工字形截面对称配筋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
载力计算
5.1.6 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承
载力计算
5.1.7 偏心受压构件的一般
构造要求
5.2 钢筋混凝土墙的计算与构造
5.2.1 混凝土墙的配筋计算
5.2.2 剪力墙截面构造要求
第6章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计算
6.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
6.1.1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
6.1.2 张拉预应力钢筋的方法
6.1.3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锚、夹具
6.1.4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对材料
的要求
6.2 张拉控制应力与预应力损失
6.2.1 张拉控制应力
6.2.2 预应力损失
6.3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力
构件的计算
6.3.1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轴心
受力构件的受力分析
6.3.2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轴心
受力构件的计算
6.3.3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
构造
6.3.4 案例分析
6.4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
的计算
6.4.1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受弯
构件受力分析
6.4.2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受弯
构件计算
6.4.3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的构造
6.4.4 案例分析
第7章 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
7.1 框架结构布置及截面选择
7.1.1 柱网布置
7.1.2 承重框架的布置
7.1.3 梁、柱截面选择
7.1.4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
7.1.5 案例分析
7.1.6 横向框架梁、柱相对线
刚度
7.2 框架结构竖向荷载的内力计算
7.2.1 框架结构的竖向荷载
7.2.2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
构内力计算
7.3 框架结构水平风载作用的内力
计算
7.3.1 框架结构的水平荷载
7.3.2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
的受力与变形特点
7.3.3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
点法
7.3.4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D值法
7.3.5 框架结构侧移计算及限值
7.4 框架结构荷载效应的内力组合
7.4.1 内力组合的目的
7.4.2 选取控制截面
7.4.3 荷载效应组合
7.4.4 最不利内力组合
7.4.5 案例分析
7.5 框架梁的截面设计
7.5.1 框架梁的配筋
7.5.2 框架梁与柱连接节点构造
7.6 框架柱的截面设计
7.6.1 框架柱的配筋
7.6.2 框架柱连接节点构造
7.6.3 案例分析
第8章 混凝土结构几种常用结构
体系简介
8.1 框架-剪力墙结构简介
8.2 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简介
8.3 筒体结构简介
8.4 板柱-剪力墙结构简介 8.5 单层钢筋混凝土厂房简介
附录A 换算表
附录B 配筋面积表
附录C 双向板弹性计算法计算
表格
参考文献
1.1 建筑结构的组成与分类
1.1.1 建筑结构的组成
1.1.2 建筑结构的分类
1.2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
1.2.1 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1.2.2 砌体结构的特点
1.3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教材
特点与学习方法
1.3.1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
教材特点
1.3.2 学习建筑结构课程时的
注意事项
思考题
第2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
2.1 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2.1.1 结构的功能和极限状态
2.1.2 设计状况
2.1.3 安全等级
2.1.4 结构分析
2.2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2.2.1 钢筋材料的选择
2.2.2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2.2.3 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
2.3 作用效应组合与结构设计的一般
原则
2.3.1 结构上的作用
2.3.2 作用效应组合及设计要求
第3章 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计算与构造
3.1 梁截面、配筋的基本构造
3.2 单筋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受力
状态
3.2.1 钢筋混凝土梁受弯试验
性能分析
3.2.2 配筋率对正截面破坏
形态的影响
3.3 单筋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正
截面承载力计算
3.3.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
3.3.2 单筋矩形梁正截面承载力
计算公式与适用条件
3.3.3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及界限配筋率
3.3.4 最小配筋率
3.3.5 单筋矩形梁正截面承载力
设计计算方法
3.4 双筋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正
截面承载力计算
3.4.1 双筋矩形梁正截面承载力
计算公式与适用条件
3.4.2 双筋矩形梁正截面承载力
设计计算方法
3.5 T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
承载力计算
3.5.1 T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公式与适用条件
3.5.2 T形梁正截面承载力设计
计算方法
3.6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3.6.1 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
的主要形态
3.6.2 影响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
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3.6.3 有腹筋梁的斜截面受剪
性能
3.6.4 有腹筋梁斜截面破坏的
主要形态
3.6.5 影响有腹筋梁受剪承载力
的主要因素
3.6.6 有腹筋梁的受剪承载力
计算公式
3.6.7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
载力的设计计算
3.7 保证梁斜截面受弯、受剪承载力
的构造要求
3.7.1 纵向钢筋的弯起、截断
和锚固
3.7.2 箍筋的构造要求
3.8 简支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计算与构造
3.8.1 简支梁的受力分析及力
学计算
3.8.2 简支梁的配筋计算
3.8.3 简支梁的构造
3.9 连续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计算与构造
3.9.1 连续梁的受力分析及力
学计算
3.9.2 连续梁的配筋计算
3.9.3 连续梁的构造
3.10 悬挑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计算与构造
3.10.1 挑梁的受力分析及力学
计算
3.10.2 悬挑梁的配筋计算
3.10.3 悬挑梁的构造
3.11 板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与
构造
3.11.1 板的构造要求
3.11.2 混凝土单向板的承载
能力极限状态计算与构造
3.11.3 混凝土双向板的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计算与构造
3.12 混凝土楼梯的承载能力极限
状态计算与构造
3.12.1 板式楼梯的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计算与构造
3.12.2 梁式楼梯的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计算与构造
3.13 混凝土雨篷的承载能力极限
状态计算与构造
3.13.1 雨篷板的承载能力极
限状态计算与构造
3.13.2 雨篷梁的承载能力极
限状态计算与构造
第4章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4.1 裂缝控制验算
4.1.1 裂缝的形成和开展过程
4.1.2 裂缝宽度计算
4.2 受弯构件挠度验算
4.2.1 截面弯曲刚度
4.2.2 受弯构件挠度的计算
第5章 受压构件的计算与构造
5.1 柱的计算与构造
5.1.1 轴心受压柱的计算
5.1.2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
载力计算
5.1.3 矩形截面非对称配筋偏心
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计算
5.1.4 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偏心
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计算
5.1.5 工字形截面对称配筋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
载力计算
5.1.6 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承
载力计算
5.1.7 偏心受压构件的一般
构造要求
5.2 钢筋混凝土墙的计算与构造
5.2.1 混凝土墙的配筋计算
5.2.2 剪力墙截面构造要求
第6章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计算
6.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
6.1.1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
6.1.2 张拉预应力钢筋的方法
6.1.3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锚、夹具
6.1.4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对材料
的要求
6.2 张拉控制应力与预应力损失
6.2.1 张拉控制应力
6.2.2 预应力损失
6.3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力
构件的计算
6.3.1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轴心
受力构件的受力分析
6.3.2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轴心
受力构件的计算
6.3.3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
构造
6.3.4 案例分析
6.4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
的计算
6.4.1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受弯
构件受力分析
6.4.2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受弯
构件计算
6.4.3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的构造
6.4.4 案例分析
第7章 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
7.1 框架结构布置及截面选择
7.1.1 柱网布置
7.1.2 承重框架的布置
7.1.3 梁、柱截面选择
7.1.4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
7.1.5 案例分析
7.1.6 横向框架梁、柱相对线
刚度
7.2 框架结构竖向荷载的内力计算
7.2.1 框架结构的竖向荷载
7.2.2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
构内力计算
7.3 框架结构水平风载作用的内力
计算
7.3.1 框架结构的水平荷载
7.3.2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
的受力与变形特点
7.3.3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
点法
7.3.4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D值法
7.3.5 框架结构侧移计算及限值
7.4 框架结构荷载效应的内力组合
7.4.1 内力组合的目的
7.4.2 选取控制截面
7.4.3 荷载效应组合
7.4.4 最不利内力组合
7.4.5 案例分析
7.5 框架梁的截面设计
7.5.1 框架梁的配筋
7.5.2 框架梁与柱连接节点构造
7.6 框架柱的截面设计
7.6.1 框架柱的配筋
7.6.2 框架柱连接节点构造
7.6.3 案例分析
第8章 混凝土结构几种常用结构
体系简介
8.1 框架-剪力墙结构简介
8.2 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简介
8.3 筒体结构简介
8.4 板柱-剪力墙结构简介 8.5 单层钢筋混凝土厂房简介
附录A 换算表
附录B 配筋面积表
附录C 双向板弹性计算法计算
表格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