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制度
-
司法文明之光姜启波,蔡金芳 编《司法文明之光(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制度)》是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制度显著优势进行的系统研究和梳理。全书共分为十论,分别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制度的概略、政治性、人民性、正义性、统一性、规范性、高效性、透明性、回应性和适应性。旨在通过客观、全面、真实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制度的显著优势,深化认识,促成共识,从而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制度之路,更好服务于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为世界法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
-
云南法治建设70年吴莹,宋磊,蒋坤洋 编法治思想肇始于古希腊,对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中提出:“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依然不能实现法治。法治应该包括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在亚里士多德法治模式提出以后,制度框架设定和法律运行逃脱不了这个公式的窠臼。从形式上来看,这个公式至少蕴含了法治的几个基本要素:法律的制定、法律在现实的存在、公民的遵循。再进一步去探究和思考,实现法治更需要其他要素的存在——政府、法律意识、法律的良性运行等;在这样的逻辑设定下,法律的破坏和法律维护的秩序的破坏等也必然在法治的更深一层讨论之列。但就中国而言,法律制度的确立和市民社会公民的法治信仰与法律意识的增强是基本的要义。法律制度的确立是实现法治的基本前提,实现法治的首要条件是法律制度的确立,这源于法治的本质,它要求作为反映社会主体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并在全社会得到有效的实施、普遍的遵守和有力的贯彻。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阐释:首先,法律制度的展现形式。成文法是现代社会法治制度规范的表现,但是不能忽略习惯法和判例法的作用。在当代中国,成文法卷帙浩繁,以部门为单位体现为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具象;习惯法更多地体现在民族内部,刑事方面的习惯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矫正,表现为对成文刑事法律制度的调试和适应;判例法对中国法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法官的惯性思维和对民众的内在心理预期的引导。第二,法律制度的出现过程。法律制度的制定影响着法律的良性程度,从形式上来看,它遵循立法法的基本要求,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规范法制的要素来完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法律制定主体、逻辑严密程度、法律适应性、对调整对象的涵盖范围等都必须得到注意。第三,法律的良性及其程度评判。良法的判断依据很难界定,起码其有自己内在的或外在的标准,而法律本身是对社会秩序的调整和对社会资源的分配,这就需要出台的法律在稳定性、科学性、规范性、程序化等方面能够得到实践检验,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法律制度的体系化及内在之间尽可能避免冲突和造成矛盾。没有生命力的法律形同虚设,这需要公民对法治产生信仰和在此过程中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这个话题也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展开:首先,公民为什么要对法治产生信仰。现代法治的精神内核表现为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等的完美结合,这就需要界定两个问题,其一是公民在国家汇总的地位,其二是法治对公民的切实影响。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就从源头上回答了首问题,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国的法治建设尚未完全完成,公民对法治的信仰并未实现普遍化,需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对二者的协调发展实现互动。第二,法律意识意味着什么。从形式上看,法律意识具有不可捕捉性和无法量化的特征,但是法律意识的效果却可以通过具体的行为和行为后果予以展现和评判。从效果的角度看,表现为公民对法律的相信、敬仰和依赖程度。第三,法律意识的层次性问题。对于单个公民而言,法律意识的养成与增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且存在反复性,诸如在公民权益得不到法律维护或者公民对法律失去信心时;对于群体的公民而言,法律意识由于教育、财产、地理、信息等因素的制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五批指导性案例适用指引.行政检察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 编该书收录的是很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第十五批指导性案例,行政检察典型案例,以及对很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五批指导性案例的解读,此外还附有案例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条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政治导向正确。
-
中国国家监察体制的历史与变革薛小建 著本书研究分析了中国国家监察体制70年的历史与变革,从序曲的华北人民监察院到肇始、发展、重建,最后至转型的国家监察委员会,中间经历的沧桑变化,都在这本故事中。
-
广西检察工作发展状况及展望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编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大事多、喜事多、关键敏感节点多,检察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一年来,广西检察机关在党中央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自治区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和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坚持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着力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新时代广西检察事业稳步向前。全年共批捕各类犯罪31772件48141人,提起公诉39165件59364人,批捕起诉人数同比分别上升3.8%和10%。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获评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获中央第九指导组肯定,在自治区党委主题教育推进会上作经验发言。在自治区人大会议上,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赞成率从2013年的93.05%提升到2019年的98.46%。人民群众对广西检察队伍满意度从2012年的92.59%提升到2019年的99.15%,连续8年在广西政法机关中排名首位。连续8年在自治区直属机关绩效考评中获一等等次。最高人民检察院充分肯定广西检察工作“有声有色、扎扎实实”。为回应社会各界对广西检察工作的关注,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继续组织编撰《广西检察工作发展状况及展望(2019年度)》一书,以期更全面展示广西检察工作情况,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
-
上海审判实践陈昶 编本书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主办的应用法学类刊物,每年出版4辑。本书主要由上海市法院系统的法院干部、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人士撰稿,内容主要为法学实务研究和理论探讨。包含专稿、专题策划《民法典分编》、司法实务、改革前沿、司法大数据分析、审判精解、审判业务文件等栏目,收入论文约30篇,对审判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价值。
-
中国企业信用建设报告中国行为法学会企业治理研究分会 著本报告分为总报告、上篇、下篇三部分。总报告对2018年至2019年我国企业信用建设情况进行了宏观性的考察和分析;上篇以“企业信用制度、监管与共治”为主题,对我国企业信用制度与监管体系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地方信用建设、行业协会信用建设以及信用中介服务进行了分析;下篇以“企业运行与信用建设”为主题,分别对企业债务履行与信用建设、消费者权益保护与企业信用建设、行业信用建设分析、上市公司信用建设进行了相应总结、提炼与归纳。报告以多元视角分析了2018年至2019年我国企业信用建设的突出成就与尚存问题,并对我国未来企业信用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
司法行政典型案例评析陈凯,李春燕,叶建丰 编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与司法行政人员是否具有深厚的法治意识和缜密的法治思维密切相关。研习司法行政案例是司法行政人员加强法治意识、培养法治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其他司法行政机关是如何管理司法行政事务的,而且能修洞察人民法院对司法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査的理路,从而做出适当的执法裁量。《司法行政典型案例评析》除介绍案情和法院审理情况外,重点对争议焦点进行法理解读,同时指出其对司法行政机关的启示意义,以期对司法行政人员有所神益。
-
改革中的检察制度研究王梓,张承思,郑莉暂缺简介...
-
检察理论研究与司法实务暂缺作者《检察理论研究与司法实务(第2辑)》是马鞍山市县区三级检察院检察人员智慧的结晶,共收录文章55篇。全书由理论研究、实务探讨 、专题调研、案例剖析和经验交流五个部分组成,由理论有实务,结合真实案例,对检察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对于检察工作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