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制度
-
人民法院司法行政管理研究与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司法保障理论专业委员会 编为全面推进司法保障体制改革和人民法院司法保障工作科学发展,着力解决司法保障工作中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充分调动全国法院司法保障工作人员理论研究和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开展了全国法院第二次优秀司法保障业务成果评选活动。通过初评、复评两个程序,最终确定特别奖3篇,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0篇,优秀奖20篇。《人民法院司法行政管理研究与参考(第8辑)》收录了此次成果评选活动确定的特别奖3篇、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同时,为全面反映人民法院在司法保障工作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本专辑还从最高人民法院本级报送、未列入奖项的成果中选取了4篇作为特约稿,与此次获奖的优秀成果一同结集出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为尊重各位作者的学术观点和行文风格,本专辑基本保留了成果原有的内容和形式,仅对若干技术和格式进行了调整。
-
中国法院司法改革年鉴最高人民法院 编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部署的改革举措和党的十九大部署的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任务,司法改革在探索中前进,在深化中落实,在总结中提升,不断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2018年,是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纲要”的收官之年。经过五年努力,纲要确定的65项任务全部落实,开展改革试点工作24项,出台实施改革文件256件。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单独出台改革文件173件,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出台改革文件46件,推动或参与制定改革文件37件。通过各项举措的落地实施,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显著提升,司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履职保障水平明显改进。中央确定的2018年度重点改革任务中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推进的项目,如设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庭,增设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等顺利完成。2018年,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成果的立法巩固之年。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立法成果。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进一步规范了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机构设置、管理体制、队伍建设和履职保障,充分吸收了法官员额制、司法责任制、巡回法庭、知识产权法庭、金融法院等试点项目改革成果,从立法层面巩固了司法体制改革成果;审议通过《关于修改的决定》,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成果吸收进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审议通过《关于专利等知识产权案件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决定》,建立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
-
检察调研指导贵州省人民检察院 编《检察调研指导:2019年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专辑》以司法改革体制为主题,由贵州省人民检察院编辑,全书分为刑事检察、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未成年人检察、控告申诉检察、司法体制改革等板块,聚焦司法改革前沿、紧跟检察改革热点、突出法学研究重点,内容新颖、大胆。
-
深圳法院年鉴2018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编《深圳法院年鉴》是由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编辑的连续出版物,《深圳法院年鉴2018》为此连续出版物的首本。《深圳法院年鉴2018》旨在全面、系统地载录全市法院在开展审判和执行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大局、深化司法改革、司法为民、司法公开、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社会各界了解深圳法院工作提供基本资料,兼具资料性、宣传性和实用性。《深圳法院年鉴2018》共分为七编:第一编“重要调研活动”简要介绍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广东省委、深圳市委领导视察指导深圳法院工作的情况。第二编“深圳法院机构设置”主要介绍本年度深圳法院的组织架构情况及深圳法院领导名单。第三编“全市法院工作”集中反映2018年深圳法院审执工作、服务大局、司法改革、司法为民、队伍建设、司法公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第四编“基层法院工作”反映2018年全市各基层法院的工作情况。第五编“典型案例”收录了2018年度深圳法院的重大典型案例。第六编“重要文件”收录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8年下发的部分重要文件。第七编“附录”,收录了2018年深圳法院大事记、本年度立功受奖的单位和个人名单、重大调研成果。
-
律师手记兰艳霞 著律师在为企业提供顾问服务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股权代持、商业秘密保护、投融资项目、人事处理、诉讼等法律事务,同时还会涉及财务、税务、管理等各交叉领域的法律适用。作者以在2018年亲身经历的股权代持纠纷案、商业秘密保护案、跨境合作项目商业谈判案、债务危机企业处理案、企业投融资项目等进行陈述及细致分析,以案例为基础,对法律和财务关系、法律和税务关系及法律谈判、律师应具备的系统性思维等进行了论述,希望依此为其他法律专业人员处理相关法律事务提供思路及参考。
-
遵义法院司法研究成果集刘力 编《遵义法院司法研究成果集》收录的司法研究成果,凝聚了全市法院的集体智慧,提振了全市法院后发赶超的精神,展现了全市法院调研机制建设的具体成效。我们推动和打造了调研课题的申报、实施、评审、转化平台,首次中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先后组织实施7项全省法院重点课题和60余项全市法院课题。我们建立了典型案例的报送、筛选、提炼、发布机制,组织编纂案例选编,发布遵义法院9批44个典型案例,推动多个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全国或全省法院典型案例。我们建立了审判业务问题的发现、识别、研讨、整理机制,每年组织编纂审判实务指南,带动各审判领域开展审判经验总结工作,不断推动适法标准统一、审判方法改进。我们积极参与全国性或全省性的审判业务竞赛,在裁判文书、案例分析、学术论文等竞赛评比活动中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司法研究在服务司法办案、服务科学决策、服务创新发展方面的作用不断发挥。凡为过往,皆为序章。本次司法研究成果的集结出版,既是我们对全市法院司法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我们调查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开创新局面、奋进新时代的崭新起点。《遵义法院司法研究成果集》收录的司法研究成果的作者,主要是来自于全市法院审判岗位的法官或法官助理,他们在繁忙的办案之余,不忘精研业务、始终善于思考,在此要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也希望全市法院干警对标先进、注重学习,积极参与司法研究,不断磨砺调查研究的看家本领,成长为讲政治、能办案、会研究的新时代司法人员。
-
第三代囚犯研究连春亮 著《第三代囚犯研究:现代监狱矫正教育囚犯的基本策略/社区矫正优势特色专业教材》以囚犯的生理年龄和人的代际之间的更替为基础,以囚犯成长关键期的重大社会历史性事件、社会变迁、社会位置、社会经验与思想模式等社会特质作为囚犯代际划分的核心要素。将新中国成立后的囚犯分为三代,第三代囚犯是指2012年我国的监狱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已基本完成这一时期监狱关押的囚犯。《第三代囚犯研究:现代监狱矫正教育囚犯的基本策略/社区矫正优势特色专业教材》采用了资料查阅方法、个案调查方法、统计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方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第三代囚犯的基本情况、犯罪构成、犯罪成因、改造特征、自我认知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从而得出当前监狱安全理念转型、深化监狱体制改革、型塑现代监狱品格以及对第三代囚犯进行矫正教育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研究李宏伟 著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高度重视、大力推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治国智慧的当代选择,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2016年10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对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之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刻的思想特质和战略意义。从本质上讲,融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发展目标、道德准则、核心使命。《意见》从顶层设计上确立了运用法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本方略;从具体操作层面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对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这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经验。法律和道德皆为行为规范、皆可定纷止争,法治和德治各有优势,是不可分割的国家治理方法,即所谓“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我们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论述,在新时代,我们要观四海云水,听九州风雷,在实践当中,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视现实挑战,解决中国问题,心系中国复兴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是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具体阐释和落实,对治国安邦平天下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前言第一章 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一、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历史进程(一)核心价值观初步萌芽阶段(二)核心价值观正式形成阶段(三)核心价值观创新发展阶段二、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本经验(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动摇(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与重大历史意义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重大转折期(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四)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需要(五)我国民族话语权体系建设的需要(六)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需要(七)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八)我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重大历史意义(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二)体现着社会道德判断的价值标准(三)引领着国民的整体素质和理想信念(四)引导者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基础(五)凝聚着社会治理的精神支撑(六)培育着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基石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诠释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一)个人层面的基本内容(二)社会层面的基本内容(三)国家层面的基本内容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一)个人层面的基本内涵(二)社会层面的基本内涵(三)国家层面的基本内涵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坚持以人为本(三)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四)坚持联系实际(五)坚持改革创新四、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一)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二)社会主义道德是法律的高线和基础(三)社会主义道德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四)社会主义法律对道德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第四章 法治中国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与重大历史意义一、法治中国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二、法治中国建设提出的重大历史意义第五章 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一、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二、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经验第六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一、核心价值观是法治建设理念来源二、法律是核心价值观外在的、具体的表现形式三、核心价值观对法律制度的规范和建设产生统领和指导作用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法治建设的始终第七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必要性(一)有利于完善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相关制度保障(二)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四)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五)有利于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可行性第八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路径安排 一、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二、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三、弘扬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宣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的基本前提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的指导思想是核心价值观入法的主要途径五、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的关键环节六、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的重要保障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传播阵地八、培养法学理论和法律实务人才是核心价值观入法的基础抓手九、让守法成为全民真诚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的思想基础第九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地方实践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河南实践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四川实践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浙江实践第十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重点领域立法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共政策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中四、既要靠良法又要靠善治五、用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六、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严格执法八、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宣传教育结语
-
跨行政区划法院审判理论与实践陈亚娟 编《跨行政区划法院审判理论与实践》包含理论研究、典型案例两编。理论研究编汇集了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近年来若干重点调研课题成果和围绕司法实践撰写的具有较高学术性、实用性的应用法学研究文章,内容涵盖跨行政区划法院建设,行政、民事及刑事案件审判前沿问题和疑难问题研究,审判实务经验总结,专业化审判机制改革等。典型案例编选自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结并生效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新颖性和可参考性的案例,能够为解决疑难法律问题提供参考,并且较好地体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
万世根本刘振伟 著《万世根本:乡村振兴法律制度》是《万世根本》的第三部(前两部分别于2005年、2013年出版),是十多年来我对依法治农的思考,故名为《万世根本——乡村振兴法律制度》。作为涉农立法的直接参与者,书中有些思路已体现在具体的法律制度中,有些是对立法的研究。其中:“依法治农概论”一章,是对现行涉农法律制度的概述。“乡村振兴与法治保障”和“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两章,是立法研究成果,试图把立法思路勾画出来,抛砖引玉,为以后立法做些铺垫。“农村基本经营法律制度”、“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律制度”、“农业科技法律制度”、“动物防疫法律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制度”五章,是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来制定或修改的重要涉农法律制度,作为起草工作主持人或主要参与者,我经历了立法全过程。这五章内容与已有的法律解读不同,未去解释“法律条款是什么”,而是侧重阐述立法的基本思路及对重点问题的争论,回答“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对立法中重点问题的来龙去脉作一些分析介绍,对准确理解法律要义或许有些帮助,对系统研究涉农立法问题或许有些参考价值。“国外涉农法律制度”一章,是近年来对有关国家涉农立法的实地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