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制度
-
中国刑事法学赵秉志主编犯罪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痼疾。人类为对付犯罪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国际社会统计,犯罪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远大于任何一次战争同期(包括二战在内)所造成的损失。为减少这种惨重的代价,世界各国都越来越把目光投向“预防”二字,把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作为一致追求的战略目标,但是,怎样预防呢?这是长期以来从政治家到学者、从联合国到各国政府所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犯罪学、刑法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所共同潜心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当今科学时代、信息社会,各国间的学习、交流与借鉴无疑是寻求预防犯罪之良方的必由之路。所以,本书设定的主题就是进行中外预防犯罪比较研究,以中国预防犯罪的特色为基点,同一些主要国家的预防犯罪模式进行比较,为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诞生新的办法提供前提条件和理性素材。比较研究的重点放在预防犯罪的基本模式、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基本实践和几种主要犯罪类型上,宁求重点突出,不求面面俱到,并在具体内容上有一些新的尝试。例如,对于“模式”问题,本书首次归纳出了世界五种预防犯罪的模式,以便于进行比较;对于“规律”问题,以前只提犯罪现象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本书新补充归纳出了预防犯罪的指导规律;对于“理论”问题,以前主要借鉴西方理论,本书新增加了东方传统理论,并以较大篇幅追寻预防犯罪理论的哲理性源泉,以企为理论创新拓宽思路;对于“实践”问题,本书分别对战略、战役、战术实践作了归纳分析,新增加了论善战一类实用性章节,为实战第一线的临战指挥服务;对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预防,也尽量摆脱“就事论事”的研究位点,提出一些新的思考。这样,从结构框架上也突破了以往仅仅围绕着“打、防、改”或条块结合、面面俱到的研究路子。比较研究的可行性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各国的预防犯罪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而各具特色的模式恰是可贵比较借鉴的基础;预防犯罪虽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轨迹,但却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规律;各国虽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预防犯罪理论,但却有许多理论思想上的共同点;此外,青少年犯罪预防,有组织犯罪预防,又是各国预防犯罪的重点类型。这说明不仅是可比的,而且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互相学习借鉴。在内容安排上,本书采取应用性与基础性相结合、寓应用性子基础性之中的写作思想,这表现为:一方面对一些名词概念予以诠释,如什么是犯罪,什么是预防犯罪,什么是模式,什么是规律,什么是战略、战役、战术等,以免概念不清或混淆概念;另一方面,尽量给读者以较为充足而系统的知识和理论空间,以拓宽思路和视野,增强以知识为基础的决策过程。这个道理,用古训说,就是“授人以渔”胜似“授人以鱼”;用现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的说法就是,市场上需要的是鱼,然而没有水是养不出鱼来的,基础理论知识就是水。在数据资料的引用上,以能说明观点为限,避免堆积数据资料而又不能说明多大问题。另外,在网络上许多资料是唾手可得的,也不必过多地堆积数字。国外学界一般认为,新闻媒体上的报道,不能作为学术观点的论据。但笔者认为,在当今信息社会,新闻媒体是个重要的传播渠道,仅靠犯罪学调查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常常是滞后的。所以,不应拘泥于陈规,当然在使用时要加以辨析和佐证。本书是司法部1998年立项的部级课题,由笔者独立承担。为设计一个新的写作框架和选取有关资料,已历时5年,其间为构思写作框架所费的时间远远长于动笔写作的时间。这一方面说明,“一人之思,迟速天悬”;另一方面也说明,任何点滴的创新思路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在这里要感谢预防犯罪研究所所领导的支持,感谢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近些年来翻译出版了一批外国专著,使比较研究成为可能。文中所论,学术界可能会有不同看法,笔者首先诚恳地欢迎专家学者和读者提出批评指正,同时我也认识到,正是由于不同意见的存在才能激发创新思维,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发展。作者二OO三年七月
-
立案审判实务与创新陈明主编本书是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为指导全省各级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立案机构的职能,推动法院的改革而编写的一本审判实务指导书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编本书设重要法律、司法解释、任免事项、司法文件以及案例等专栏,将《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双月刊)全年公布的资料和文献内容重新进行了整理和归类。
-
证据法理论与实证分析罗筱琦,陈界融著罗筱琦,女,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广东商学院副教授。曾在《法学家》、《现代法学》、《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人民司法》、《国家法官学院学报》、(《法律适用》)等刊物上发表论27篇。证据是司法裁判的基础,证据法是证据裁判主义规则的集中体现。本书在对张映耀被诉交通肇事案的分析中,论述了司法认知法则、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法律性质以及由来本案引起的诸如检察官的具体刑权、刑事被害人的上诉权、主张建立汽车运输强制责任刑罚体系,等等。在对董金铭被诉贪污、行贿案的分析中,集中论述了非法证据排除法则之非任意供述法则、非法挪查扣押排除法则以及传闻法则、被告人坦白法则,特别是对我国现行《刑法》对贪污罪定义中的“以占有为目的……”提出了质颖。本书通过个案分析,一方面,拟达到弘扬证据文化,倡行证据逻辑思维的目的;另一方面,拟在我国法学研究百花园中,开创一片判例法学研究领地,以为实现包括司法文明在内的全面小康社会作出一点应有贡献。
-
人民法院案例选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本书注重选择各个时期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专门法院审结的刑事、民事、商事、行政等各类案件中的大案、要案、疑难案以及反映新情况、新问题的代表性案件。
-
原告与被告蒋彦,程华涛著如果有了争议,无论是跟普通公民也好,还是跟政府甚至是国家,诉之于法庭应该是最合理的解决方法了,如果说代不懂怎么打官司,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书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普通公民所不熟悉的晦涩的法律术语,从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出发并结合案例,将整个诉讼程序从头到尾呈现在读者面前。具体内容,公民诉讼第一步、怎样选择法院、谁是当事人、请个律师帮你办、你有证据吗、诉讼费谁来交、一审的普通程序、非得这么复杂吗、二审的基本程序,审判谁来监督、我要执行、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执行异议和和解、执行中止和终止,常用法律文书等。
-
行政案件法律适用与审判唐德华,李慧琦主编本书分“基本法律阐释”和“经典案例撷英”两大部分内容。书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进行了阐释;书中给出了21个经典案例。
-
中国司法原理谭世贵主编自1997年10月党的十五大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以来,我国司法界对司法改革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出台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和《检察改革三年实施意见》,进行了机构改革、审判方式改革和主审法官、主诉检察官、审判长选任制、检务公开等诸多改革,引领着全国司法改革不断向前推进。法学界亦百家争鸣,深入探讨,召开了一系列司法改革研讨会,出版了二十余部有关司法改革的论著,发表了一大批相关论文,推动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化。真可谓,改革如此精彩纷呈,引无数仁人志士竞风流。与关注和推进司法改革的持续努力相比,我国法学界对司法基本理论的研究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即便有一些著作和论文涉及到某些司法理论问题,但在宏观上和整体上对司法理论的研究仍比较薄弱。应当说,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司法理论研究的深度不够,以致司法改革没有深厚的理论支撑,从而缺乏整体性的建构和令人振奋的突破。
-
检察论丛孙谦主编论检察体制改革:从坚持宪法确立的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性质和地位的视角,回应了在检察改革中否定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观点,提出了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的诸多体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检察理念,制度与改革:从制度发生学的角度,通过回归“原点”,系统梳理了现代检察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理念。在分析不同宪政下检察制度的实践模式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现代检察制度选择与建构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在经济、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使法治成为社会的理想目标背景下,检察改革的重心是检察机关首先实现从专政工具向秩序、公正、人权保障观念的价值和功能转换;改革的路径是将检察改革纳入司法改革的统一规划之中,自上而下的推进;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检察权和现代司法官制度的改革,实质性地推进检察改革。中国检察改革的反思与重整:对现行的检察改革存在的十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审思,提出中国检察改革应走整体推进、循序渐进、合法改革、大众参与之路。如何建立和完善检察经费保障机制安徽省肥东县人民检察院课题组: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体制是检察机关公正执法的基础。目前检察机关实行的以“块块”为主的地方政府保障的体制是检察机关的经费供求关系矛盾重重,是产生司法地方主义、司法腐败的主要体制性障碍之一。法律监督三辨析:通过对法律监督一词的语义分析,提出“法律监督”作为一个专门术语,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特点。从法律监督的角度,论证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能。这对于澄清在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性质的论争是极为重要的。
-
司法独立问题研究谭世贵著目录绪论………………………………………………………………………1第一章司法独立的梦想与现实……………………………………9一、司法独立――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9二、我国司法独立的现实…………………………………………16三、我国司法未真正独立的成因……………………………………23第二章司法独立的基础……………………………………………28一、司法独立的理论基础――个人自由……………………………28二、司法独立的政治基础――权力分立……………………………3l三、司法独立的制度基础――法律保障……………………………39第三章司法独立的功能……………………………………………48一、保障功能…………………………………………………………48二、抑制功能…………………………………………………………56三、优化功能…………………………………………………………61四、程序功能…………………………………………………………66第四章司法独立的构成要素……………………………………70一、司法独立的主体…………………………………………………70二、司法独立的相对方………………………………………………83三、司法独立的内容…………………………………………………88第五章我国司法独立的制度创新………………………………105一、法院系统独立的制度创新……………………………………105二、法院独立的制度创新…………………………………………110三、法官独立的制度创新…………………………………………116四、合议庭独立的制度创新………………………………………118第六章司法独立与党的领导…………………………………121一、党领导司法工作的现状与问题………………………………121二、司法独立与党的领导的关系…………………………………127三、改善党的领导的若干建议……………………………………134第七章司法独立与检察监督……………………………………143一、检察机关监督审判的现状与问题……………………………143二、检察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149三、改革与完善检察监督的若干建议……………………………152第八章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156一、媒体监督司法的沿革与特点…………………………………156二、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的关系…………………………………163三、加强与规范媒体监督的若干建议……………………………169第九章司法独立与司法自律……………………………………181一、我国司法自律的现状与问题…………………………………181二、司法独立与司法自律的关系…………………………………187三、健全司法自律机制的若干建议………………………………192第十章司法独立与司法改革……………………………………208一、我国司法改革的进展与评价…………………………………208二、司法独立与司法改革的关系…………………………………214三、推进司法独立所应具备的内外部条件………………………218结语……………………………………………………………………225主要参考文献……………………………………………一…………?226后记……………………………………………………………………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