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制度
-
中国司法审查制度傅思明著本书阐述了司法审查概述,西方国家司法制度的比较,中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行政自由裁量权与司法审查,抽象行政行为与司法审查等内容。
-
刑事一审程序理论与实务许兰亭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本书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个司法的主题与灵魂,主要论述了一审程序中的实务问题,每一章都着重分析、评价并试图解决至少一两个实务问题。
-
人民法庭审判实务与办案技巧刘瑞川主编;王正文[等]撰稿本书包括:人民法庭的受案范围和立案工作、人民法庭如何适用普通程序、人民法庭如何适用简易程序、人民法庭如何适用督促程序的等内容。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本社编为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行政审判实际,制定本规定。一、 举证责任分配和举证期限第一条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和第四十三条的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 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当事由,不能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提供证据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书面申请。人民法院准许延期提供的,被告应当在正当事由消除后十日内提供证据。逾期提供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第二条 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在第一审程序中补充相应的证据。 第三条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第四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申请的证据材料。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二)原告因被告受理申请的登记制度不完备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能够作出合理说明的。 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第五条 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应当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提供证据。第六条 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第七条 原告或者第三人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因正当事由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供。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原告或者第三人在第一审程序中无正当事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审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接纳。第八条 人民法院向当事人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或者应诉通知书时,应当告知举证范围、举证期限和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并告知因正当事由不能按期提供证据时应当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申请。第九条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对当事人无争议,但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有关证据。二、提供证据的要求第十条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书证的,应当符合下例要求: (一)提供书证的原件,原本、正本和副本均属于书证的原件。提供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节录体;(二)提供由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原件的复印件、影印件或者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处,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三)提供报表、图纸 、会计帐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的,应当附有说明材料;(四)被告提供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反依据的询问、陈述、谈话类笔录,应当有行政执法人员、被询问人、陈述人、谈话人签名或者盖章。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对书证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十一条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一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物证的,应当符合下例要求:(一)提供原物。提供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者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他证据;(二)为数量较多的种类物的,提供其中的一部分。第十二条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 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二) 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三) 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第十三条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人证言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 写明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二) 有证人的签名,不能签名的,应当以盖章等方式证明;(三) 注明出具日期;(四) 附有居民身份证复件等证明人身份的文件。第十四条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第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在行政程序中采用的鉴定结论,应当载明委托人和委托鉴定的事项、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并应有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部门的盖章。通过分析获得的鉴定结论,应当说明分析过程。 第十五条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现场笔录,应当载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并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现场笔录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十六条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形成的证据,应当说明来源,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证据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当事人提供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内形成的证据,应当具有按照有关规办理的证明手续。第十七条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外文书证或者外国语视听资料的,应当附有由具有翻译资质的机构翻译的或者其他翻译准确的中文译本,由翻译机构盖章或者翻译人员签名。第十八条 证据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或者说个人隐私的,提供人应当作出明确标注,并向法庭说明,法庭予以审查确认。 第十九条 当事人应当对其提交的证据材料分类编号,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简要说明,签名或者盖章,注明提交日期。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出具收据,注明证据的名称、份数、页数、件数、种类等以及收到的时间,由经办人员签名或者盖章。第二十一条 对于案情比较复杂或者证据数量较多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前向对方出示或者交换证据,并将交换证据的情况记录在卷。 三、调取和保全证据第二十二条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 (一) 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认定的;(二) 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的。第二十三条 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但能够提供确切线索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下列证据材料:(一) 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材料;(二) 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材料;(三) 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材料。人民法院不得为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调取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收集的证据。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调取证据申请书。调取证据申请书应当写明下列内容:(一) 证据持有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址等基本情况;(二) 拟调取证据的内容;(三) 申请调取证据的原因及其要证明的案件事实。第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调取证据的申请,经审查符合调取证据条件的,应当及时决定调取;不符合调取证据条件的,应当向当事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送达通知书,说明不准许调取的理由。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在收到通知书之日起三日内向受理申请和人民法院书面申请复议一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答复。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经调取未能取得相应证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原因。第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需要调取的证据在异地的,可以书面委托证据所在地人民法院调取。受托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委托书后,按照委托要求及时完成调取证据工作,送交人民委托人民法院。受托人民法院不能完成委托内容的,应当告知委托的人民法院并说明原因。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以书面形式提出,并说明证据的名称和地点、保全的内容和范围、申请保全的理由等事项。当事人申请保全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应的担保。法律、司法解释规定诉前保全证据的,依照其规定办理。第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保全证据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查封、扣押、拍照、录音、复制、鉴定、勘验、制作询问笔录等保全措施。人民法院保全证据时,可以要求当事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到场。第二十九条 原告或者第三人有证据或者有正当理由表明被告据以认定案件事实的鉴定结论可能有错误,在举证期限内书面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一) 鉴定部门或者鉴定人不具有相应的鉴定资格的;(二) 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三) 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四) 经过质证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者补充质证等方式解决。第三十一条 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不预交鉴定费用或者拒绝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第三十二条 人民法院对委托或者指定的鉴定部门出具的鉴定书,应当审查是否具有下列内容;:(一) 鉴定的内容;(二) 鉴定时提交的相关材料;(三) 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四) 鉴定的过程;(五) 明确的鉴定结论;(六) 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七) 鉴定人及鉴定部门签名盖章。前款内容欠缺或者鉴定结论不明确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鉴定部门予以说明、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第三十三条 人民法院可以依当事人申请或者依职权勘验现场。勘验现场时,勘验人必须出示人民法院的证件,并邀请当地基层组织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派人参加。当事人或其成年亲属应当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勘验的进行,但应当在勘验笔录中说明情况。 第三十四条 审判人员应当制作勘验笔录,记载勘验的时间、地点、勘验人、在场人、勘验的经过和结果,由勘验人、当事人、在场人签名。勘验现场时绘制的现场图,应当注明绘制的时间、方位、绘制人姓名和身份等内容。当事人对勘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举证期限内申请重新勘验,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四、证据的对质辨认和核实第三十五条 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经庭审质证。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当事人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没有争议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第三十六条 经合法传唤,因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被告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但当事人在庭前交换证据中没有争议的证据除外。第三十七条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不得在开庭时公开质证。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由申请调取证据的当事人在庭审中出示,并由当事人质证。 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证据,由法庭出示,并可就调取该证据的情况进行说明,听取当事人意见。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针对证据有无证明效力以及证明效力大小,进行质证。经法庭准许,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就证据问题相互发问,也可以向证人、鉴定人或者勘验人发问。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相互发问,或者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时,发问的内容应当与案件事实有关联,不得采用引诱、威胁、侮辱等语言或者方式。第四十条 对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进行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出示证据的原价或者原物。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外: (一) 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并经法庭准许可以出示复制件或者复制口;(二) 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可以出示证明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一致的其他证据。视听资料应当当庭播放或者显示,并由当事人进行质证。第四十一条 凡是知道案件事实的人,都有出庭作证的义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一) 当事人在行政程序或者庭前证据交换中对证估证言无异议的;(二) 证人因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三) 证人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无法出庭的;(四) 证人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意外事件无法出庭的; (五) 证人因其他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出庭的。第四十二条 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根据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就证人能否正确表达意志进行审查或者交由有关部门鉴定。必要时,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职权交由有关部门鉴定。第四十三条 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人民法院准许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当事人在庭审过程中要求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庭可以根据审理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准许以及是否延期审理。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原告或者第三人可以要求相关行政执法人员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一) 对现场笔录的合法性或者真实性有异议的;(二) 对扣押财产的品种或者数量有异议的;(三) 对检验的物品取样或者保管有异议的;(四) 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身份的合法性有异议的;(五) 需要出庭作证的其他情形。第四十五条 证人出庭作证时,应当出示证明其身份的证件。法庭应当告知其诚实作证的法律义务和作伪证和法律责任。出庭作证和证人不得旁听案件的审理。法庭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但组织证人对质的除外。第四十六条 证人应当陈述其亲历的具体事实。证人根据其经历所作的判断、推测或者评论,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询问的,鉴定人应当出庭。鉴定人因正当事由不能出庭的,经法庭准许,可以不出庭,由当事人对其书面鉴定结论进行质证。鉴定人不能出庭的正当事由,参照本规定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对于出庭接受询问的鉴定人,法庭应当核实其身份、与当事人及案件的关系,并告知鉴定人如实说明鉴定情况的法律义务和故意作虚假说明的法律责任。第四十八条 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涉及的专门性问题,当事人可以出庭申请由专业人员出庭进行说明,法庭也可以通知专业人员出庭说明。必要时,法庭可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对质。 当事人对出庭的专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学历、资历等专业资格等有异议的,可以进行询问。由法庭决定其是否可以作为专业人员出庭。专业人员可以对鉴定人进行询问。第四十九条 法庭在质证过程中,对与案件没有关联的证据材料,应予排除并说明理由。法庭在质证过程中,准许当事人补充证据的,对补充的证据仍应进行质证。法庭对经过庭审质证的证据,除确有必要外,一般不再进行质证。第五十条 在经二审程序中,对当事人依法提供的新的证据,法庭应当进行质证;当事人对第一审认定的证据仍有争议的,法庭也应当进行质证。
-
涉税犯罪案件侦查实务戴蓬著为贴近涉税犯罪案件侦查实战需要,在写作中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突出本书的实用性:一是对侦查实战中的难点进行深入探究。公安机关管辖涉税犯罪案件的时间不长,侦查实战中存在诸多疑难问题,本书对此进行了着重探讨。二是结合侦查实战需要,介绍税收基础知识。本书第一章对税收征管基础知识作了简要介绍,目的在于使侦查人员对税收征管的工作流程有所了解,以便在办案中正确协调税收行政管理与涉税犯罪案件侦查之间的关系,实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顺利衔接。三是在篇幅的安排上,突出了侦查实战的重点。目前,偷税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案件在涉税犯罪案件中所占比例较高,也是打击的重点。因此,本书以大量篇幅重点介绍了这两类案件侦查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四是对个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重点阐释。在有关章节中,没有泛泛地介绍了罪的构成要件,而是对其认定中的疑难问题作重点剖析。五是精选大量典型案例,并加以深入剖析,以加深读者对具罪认定及侦查方法的理解。为了贴近实战,无论是对个罪认定的探讨,还是对侦查方法的研究,本书都力求通过对典型的剖析,加以小心求证,以避免纸上谈兵。本书的上述特色,使其既适合作为经侦民警办案参考用书,也可作公安院校经侦专业教材,还可供税务机关稽查人员在税务稽查中借鉴。
-
中国司法制度新论熊先觉著熊先觉教授,生于1924年8月,贵州道真人。早年进朝阳大学攻读法律。1949年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即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校刊,同年任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部长秘书。50年代发表《事实是根据,法律是准绳》等论文,主张法治。在法律虚无主义、极“左”路线之下,随司法部撤销而下放。1979年恢复司法部,调回工作,为司法部机关干部、中央政法干校、北大法律系等院校讲授司法制度、司法文书等课程。1983年参与筹建现中国政法大学,专事教学,潜心著述任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等校教授,出席世界法律大会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司法制度》、《司法文书概论》等专著,主编《中国司法制度?坛獭贰ⅰ端痉ㄎ氖榻坛獭贰ⅰ吨泄姓咚辖坛獭贰ⅰ吨泄姓ń坛獭贰ⅰ吨泄橹ㄑА贰ⅰ豆仕痉ㄖ贫取返?30余部,论文多篇。主要学术成就已载入《中国法学家辞典》等书。香港已经回归,澳门即将回归,台湾也必将回到祖国的怀抱。海内外炎黄子孙肩负着实现祖国统一、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西方人士曾预言,21世纪是属于中国人的世纪。当今中国实行“一国两制”,在法律制度上分属三个法系、四个法区,即:中国主体部分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属于社会主义法系,接近于大陆法系,香港属于英美法系,澳门和台湾属于大陆法系;中国存在着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四个法区。本书将全面而系统地论述它们的司法制度。世界法律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不同而形成了或归属于不同的法系。中国历史悠久,创造了灿烂的中华古代文化,中华法系曾大放光芒,特别是对东方各国影响至深。古代日本因循中华法系,明治维新改弦易辙,仿效大陆法系,二战之后又崇尚英美法系。末“变法修律”,从日本引进大陆法系的司法原则和制度,反过来又仿效日本。日本不拘泥于法,择其善者而从之,除仿效美国司法体制外,还开创由最高法院管理法院系统司法行政的先河。西方的英法等国,当年率先反专制、拒王权,实行“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反对封建司法专横,开创了一系列司法民主原则和制度,迄今仍有值得借鉴之处。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法系的森严壁垒被日益打破,各国司法制度的差异性在日益缩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笔者1986年曾有《中国司法制度》一书出版。其后我国大陆又有几部同名的著作问世,但其体系和内容与拙著大同小异,尤其是未能全面反映中国四个法区的司法制度。仅以中国的主体部分大陆而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法制日趋完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们的治国方略。近年来相继修订和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司法制度的法律、法规;最高司法机关先后推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司法改革措施;法律专家、学者对我国司法制度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科研成果。有鉴于此,笔者将《中国司法制度新论》奉献给读者。该书分为:上篇总论;中篇分论——论述大陆的人民司法制度;下篇论述港、澳、台地区的司法制度;此外还以附篇简介了西方主要国家的司法制度,以供研究、借鉴和参考。在此需要一提的是,在中篇分论中还写了一章人民司法制度的改革问题,这些意见乃引玉之砖。
-
理性与秩序储槐植,陈兴良,张绍彦主编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部从理论上系统研究中国劳动教养问题的著作今天面世了。1999年7月我们开始筹划成立“劳动教养立法研究”专家起草小组,①经过一年多的课题设计和人员组织,2000年底成立了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中国劳动教养(轻罪处罚)立法研究》项目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对劳动教养问题从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学、监狱学、宪法学、法理学、法律史学、外国刑法学、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等相关学科和角度,全面系统的研究也同时展开。本著作是课题组研究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反映了法学理论界相关学科和专家,学者的代表性观点。著作的内容和体系,是根据从理论上系统研究和解决劳动教养问题的需要确定的。收入著作的文章类型还反映了课题研究的活动方式,包括专题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报告、实地考察、文本分析、比较研究和学术报告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著作是对劳动教养制度进行的一种学理研究,收入的论文也保持作者个人的学术观点和学术风格,因而研究的视角、方法和学术观点等,反映的都是作者个人的学术观点。我们特别注意征集了不同学术观点的成果,强调兼收并蓄各种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力求归纳和反映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以便为国家的劳动教养立法提供理论的准备。著作定名为《理性与秩序》反映了课题研究的学术期待――改革和完善中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事业服务。
-
华东刑事司法评论游伟主编《华东刑事司法评论》是以刑事司法理论与实务中的前沿问题和法律适用问题为研究主题,立足刑事司法实践,针对当前刑事政策思想和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展开学理分析和实证研究,反映最新犯罪研究动态,剖析新型犯罪特征,侧重揭示法条精神及司法揭示内涵,促成刑事法理念在司法操作层面上的实现。
-
刑事审判参考2002年第3辑·总第26辑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 编暂缺简介...
-
迷失的律师(美)安索尼T.克罗曼著;周战超,石新中译安索尼T.克罗曼,耶鲁大学院院长,法学教授,主要研领域为合同、破产、法理学、法社会学、职业责任等。其他社会任职包括:美国律师基金会、科学研究会特别员、外交关系委员会、法制史协会、政冶及法哲学协会会员等。主要著作除本书外,还有CasesandMaterialsonContractLaw等。在激动人心的分析中,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安索尼·克罗曼描述了影响美国法律职业的精神危机。他把这种危机因于其所谓的律师政冶家理想的崩溃:这种理想认为良好的判断力优于技术能力并鼓励以公德心为基础的对法律的奉献精神。《迷失的律师》是对美国法律职业某一时期最重要的批判,并且是上述理想的不朽的重述。“《迷失的律师》是美国法律史上一本重要的著作。然而,对于法律职业来说,除其历史重要性之外,它还是具有独特的心理学、伦理学与哲学价值的著作。克罗曼在伦理学、社会判断和心理能力方面的研究也是很有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