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制度
-
遵义法院司法研究成果集刘力 编《遵义法院司法研究成果集》收录的司法研究成果,凝聚了全市法院的集体智慧,提振了全市法院后发赶超的精神,展现了全市法院调研机制建设的具体成效。我们推动和打造了调研课题的申报、实施、评审、转化平台,首次中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先后组织实施7项全省法院重点课题和60余项全市法院课题。我们建立了典型案例的报送、筛选、提炼、发布机制,组织编纂案例选编,发布遵义法院9批44个典型案例,推动多个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全国或全省法院典型案例。我们建立了审判业务问题的发现、识别、研讨、整理机制,每年组织编纂审判实务指南,带动各审判领域开展审判经验总结工作,不断推动适法标准统一、审判方法改进。我们积极参与全国性或全省性的审判业务竞赛,在裁判文书、案例分析、学术论文等竞赛评比活动中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司法研究在服务司法办案、服务科学决策、服务创新发展方面的作用不断发挥。凡为过往,皆为序章。本次司法研究成果的集结出版,既是我们对全市法院司法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我们调查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开创新局面、奋进新时代的崭新起点。《遵义法院司法研究成果集》收录的司法研究成果的作者,主要是来自于全市法院审判岗位的法官或法官助理,他们在繁忙的办案之余,不忘精研业务、始终善于思考,在此要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也希望全市法院干警对标先进、注重学习,积极参与司法研究,不断磨砺调查研究的看家本领,成长为讲政治、能办案、会研究的新时代司法人员。
-
第三代囚犯研究连春亮 著《第三代囚犯研究:现代监狱矫正教育囚犯的基本策略/社区矫正优势特色专业教材》以囚犯的生理年龄和人的代际之间的更替为基础,以囚犯成长关键期的重大社会历史性事件、社会变迁、社会位置、社会经验与思想模式等社会特质作为囚犯代际划分的核心要素。将新中国成立后的囚犯分为三代,第三代囚犯是指2012年我国的监狱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已基本完成这一时期监狱关押的囚犯。《第三代囚犯研究:现代监狱矫正教育囚犯的基本策略/社区矫正优势特色专业教材》采用了资料查阅方法、个案调查方法、统计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方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第三代囚犯的基本情况、犯罪构成、犯罪成因、改造特征、自我认知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从而得出当前监狱安全理念转型、深化监狱体制改革、型塑现代监狱品格以及对第三代囚犯进行矫正教育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研究李宏伟 著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高度重视、大力推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治国智慧的当代选择,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2016年10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对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之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刻的思想特质和战略意义。从本质上讲,融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发展目标、道德准则、核心使命。《意见》从顶层设计上确立了运用法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本方略;从具体操作层面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对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这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经验。法律和道德皆为行为规范、皆可定纷止争,法治和德治各有优势,是不可分割的国家治理方法,即所谓“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我们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论述,在新时代,我们要观四海云水,听九州风雷,在实践当中,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视现实挑战,解决中国问题,心系中国复兴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是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具体阐释和落实,对治国安邦平天下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前言第一章 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一、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历史进程(一)核心价值观初步萌芽阶段(二)核心价值观正式形成阶段(三)核心价值观创新发展阶段二、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本经验(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动摇(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与重大历史意义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重大转折期(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四)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需要(五)我国民族话语权体系建设的需要(六)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需要(七)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八)我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重大历史意义(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二)体现着社会道德判断的价值标准(三)引领着国民的整体素质和理想信念(四)引导者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基础(五)凝聚着社会治理的精神支撑(六)培育着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基石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诠释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一)个人层面的基本内容(二)社会层面的基本内容(三)国家层面的基本内容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一)个人层面的基本内涵(二)社会层面的基本内涵(三)国家层面的基本内涵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坚持以人为本(三)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四)坚持联系实际(五)坚持改革创新四、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一)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二)社会主义道德是法律的高线和基础(三)社会主义道德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四)社会主义法律对道德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第四章 法治中国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与重大历史意义一、法治中国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二、法治中国建设提出的重大历史意义第五章 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一、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二、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经验第六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一、核心价值观是法治建设理念来源二、法律是核心价值观外在的、具体的表现形式三、核心价值观对法律制度的规范和建设产生统领和指导作用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法治建设的始终第七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必要性(一)有利于完善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相关制度保障(二)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四)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五)有利于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可行性第八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路径安排 一、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二、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三、弘扬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宣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的基本前提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的指导思想是核心价值观入法的主要途径五、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的关键环节六、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的重要保障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传播阵地八、培养法学理论和法律实务人才是核心价值观入法的基础抓手九、让守法成为全民真诚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的思想基础第九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地方实践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河南实践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四川实践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浙江实践第十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重点领域立法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共政策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中四、既要靠良法又要靠善治五、用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六、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严格执法八、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宣传教育结语
-
跨行政区划法院审判理论与实践陈亚娟 编《跨行政区划法院审判理论与实践》包含理论研究、典型案例两编。理论研究编汇集了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近年来若干重点调研课题成果和围绕司法实践撰写的具有较高学术性、实用性的应用法学研究文章,内容涵盖跨行政区划法院建设,行政、民事及刑事案件审判前沿问题和疑难问题研究,审判实务经验总结,专业化审判机制改革等。典型案例编选自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结并生效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新颖性和可参考性的案例,能够为解决疑难法律问题提供参考,并且较好地体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
万世根本刘振伟 著《万世根本:乡村振兴法律制度》是《万世根本》的第三部(前两部分别于2005年、2013年出版),是十多年来我对依法治农的思考,故名为《万世根本——乡村振兴法律制度》。作为涉农立法的直接参与者,书中有些思路已体现在具体的法律制度中,有些是对立法的研究。其中:“依法治农概论”一章,是对现行涉农法律制度的概述。“乡村振兴与法治保障”和“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两章,是立法研究成果,试图把立法思路勾画出来,抛砖引玉,为以后立法做些铺垫。“农村基本经营法律制度”、“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律制度”、“农业科技法律制度”、“动物防疫法律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制度”五章,是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来制定或修改的重要涉农法律制度,作为起草工作主持人或主要参与者,我经历了立法全过程。这五章内容与已有的法律解读不同,未去解释“法律条款是什么”,而是侧重阐述立法的基本思路及对重点问题的争论,回答“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对立法中重点问题的来龙去脉作一些分析介绍,对准确理解法律要义或许有些帮助,对系统研究涉农立法问题或许有些参考价值。“国外涉农法律制度”一章,是近年来对有关国家涉农立法的实地考察报告。
-
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规范人民法院出版社 编《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规范(编注版)》从服务基层一线办案的实际出发,以案件办理流程为核心,分门别类地对所有相关执行规范进行了梳理汇编。其中,明显过时的或与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冲突的规定被舍弃,某些不够明确的问题得以明确及补充。此外,编者还归纳了每一条文的要旨,以方便使用者查找。
-
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人民出版社法律与国际编辑部 编《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共计12部分130个问题,内容涉及公司、合同、担保、金融、破产等民商事审判的绝大部分领域,直面民商事审判中的前沿疑难争议问题,密切关注正在制定修改过程中的民法典、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法律的前沿动态,密切跟踪金融领域的监管政策、民商法学*前沿理论研究成果。 会议纪要从今年2月份开始起草到11月份出台,历时8个多月。期间多次专门调研,征求相关学者意见,书面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同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所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在理论界、实务界素有争议或分歧,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尽可能准确把握现行法律规定的精神,符合基本法理,贴近中国经济社会的现实情况,力求公平公正地处理纠纷,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对各方面的意见争取*大公约数。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研究-理论篇江国华 著本部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基础理论为主题,分别阐述了司法制度何以产生、何以必然,中国特色体现在何处等重大理论问题。具体而言,本部分详细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历史,深入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基本内容与理论基础,系统总结了我国司法制度价值嬗变的过程,提出了“人民司法”这一中国司法之特有属性,最后,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历史之必然以及中国司法必然要进行现代化改革的议题。
-
中国工程承包法律制度赵旭东 著法治是好的营商。《“一带一路”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系列》构建了“一带一路”建设法治保障服务体系,是成员国统一认知和公正高效的司法保障。丛书主要涵盖了产业合作、金融服务、劳工保护、公正司法、纠纷解决等领域的法律实务,旨在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和谐共赢的区域合作大环境。丛书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和“法治互信”,有助于提升我国法律的国际影响力。 本书《中国工程承包法律制度》属于该套系列的商事金融篇。结合中国工程承包常见的法律纠纷热点作了指导解读,主要包括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无效行为及法律责任、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等。
-
司法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经验李拥军 著《司法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经验》以司法制度为研究对象,但又不拘泥于制度的描述,而是侧重于制度背后的价值与文化的剖析。本书虽然聚焦于中国的司法制度,但不局限于中国,始终在中西比较的意义上寻找中国司法领域问题出现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书虽然强调对当代中国司法制度的研究,但是并不仅停留在当下,而是力求从中国传统司法文化中挖掘可供借鉴的资源来完善当下的司法制度。 《司法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经验》共十章:一章,在本体论的意义上阐释司法的特征、功能及原则。第二章,从制度发生学的角度阐释了人类司法的发展轨迹。第三章,介绍了司法民主化的核心表现形式——陪审制度的中外经验,指出中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完善路径。第四章,对当下的法官绩效考核制度进行了系统的反思,提出了在司法规律意义上构建良性的法官管理制度的设想。第五章,系统地反思了当下司法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破解这些问题的具体路径。第六章,以“掏鸟窝案”为例,分析了当下司法裁判中合法性与合理性冲突产生的具体原因,提出克服这一冲突的具体路径。第七章,系统地阐释了判例法在克服成文法之局限性方面的功用,进而提出以案例指导制度为基础完善中国判例制度的具体设想。第八章,从中国人“比”的思维传统出发,指出当下中国应该在司法中充分利用“比”的技术来化解法律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第九章,系统阐释了司法仪式对一个社会文化构建方面的功能,指出在当下中国司法仪式应该成为法律信仰主义文化建构的重要力量。第十章,针对以主体性为价值核心的现代司法产生的滥讼、未来指向性缺失等问题,提出以主体间性为价值指引重建一套以合意为核心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的构想。全书内容全面、详实。 作者运用价值分析、文献实证、社会实证、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从传统到现代、从国内到国际、从理论到实践、从文化到制度、从一般理论到具体实践,对陪审制度、判例制度、法官绩效考核、司法改革、司法仪式、司法技术等司法领域的重要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人类纠纷解决方式的历史变迁和司法的宏观走向作了具体阐述,同时也深刻地反思存在的具体问题。作者在诸多问题上都有独到见解,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并从中国的立场上提出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