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制度
-
立案工作指导暂缺作者《立案工作指导.2016年.第2、3辑:总第49、50辑》由景汉朝主编
-
司法假定及其检验韩振文本书主旨在于藉助认知心理学的视角,精细化探究裁判思维的认知路径, 揭示出司法判断中的假定过程及其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以此在深化司法改革背景下,提出批判性证立检验的方法对策。 核心论点在于整体性司法裁决与其建立在纯形式逻辑分析上,毋宁奠基于司法假定的完满性把握之上, 而由法律前见作为必要条件而启动的司法假定,藉以潜在的直觉加工机制来先行获取, 其认知功用的发挥可提升决策的品质与效率,但也会导致偏差且无法完全消除, 为此假定结论通过裁决规范与司法论证的方法检验后,可较好增强裁决的可接受性与公信力。 很难对司法假定的思维活动作出优劣性评价,但其表现形式即预判结论可以得到复验改进。 司法假定须经历合法性、程序性检验的认知路径,特别是严格接受庭审中心的检验,才能得以不断进化精确。 司法作业中的某些法官对于预断结论的一味乐观坚持,甚至出现极端的卷宗中心主义情形, 就会导致庭审过程的虚化,这是要着力批判的。2017年度浙江省社科联省级社会科学学术著作 出版资金资助出版(编号:2017CBZ2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编号:16YJC820009)成果
-
中国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模式研究席小华 著自2009年起,在“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理念的指引下,首都师范大学社工系教师和学生团队在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领域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实践探索,本书是系统实践探索的研究成果之一。本书共分为四个章节,分别是:社会工作嵌入少年司法的理论研究;各地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的实践与探索;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与模式研究; 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服务案例研究。本书对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系统总结了过去十多年里全国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与成效,也提出了未来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更为重要的是,本书既有对实践的总结与反思,又有理性的思考与提炼,彰显了所有研究者和实践者对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的热情与努力。
-
法治山西建设年度报告李林,薛永辉,周涛 等 编《法治山西建设年度报告(No.2 2019)/山西法治蓝皮书》紧密围绕全面依法治国这一主题,以实证研究的方法,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法治宣传、依法治理、信访法治等方面,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了2018年以来山西省在法治和制度建设方面的突出成就与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的改进建议。《法治山西建设年度报告(No.2 2019)/山西法治蓝皮书》不仅是对山西省法治建设成就的总括性介绍和展示,也是对山西省各部门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员额制法官检察官退出机制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等各领域具体制度实践中的新举措、新成就的集中总结,除注重从多方面展示省直机关的法治实践外,还兼顾了法治发展中的地域特色和基层经验,对市、县级人大、行政、司法机关中的具体改革举措和法治逻辑也进行了生动阐述,取材全面、内容详实、数据,是读者全面了解山西省近年来法治成就的一把金钥匙。
-
日本司法责任制度研究于熠,潘萍 著,蒋新苗,肖北庚 编《日本司法责任制度研究》首先界定了司法责任制之界限,明确了研究范围;通过梳理日本历目前几个司法发展的重要阶段,总结其司法特征;重点介绍了日本对司法裁判官的监督机制特别是对日本裁判官诉追委员会和日本裁判官弹劾裁判所的结构设置、人员选配、活动开展、具体效果和适用法律进行了系统阐述,后分析了该机制的实施效果,认为中国应当仿效日本设立专门化的法官责任追究机构,明确法官责任追究的事由,建立诉讼模式的法官责任追究程序。从而既可以对法官行为失当追究责任,又能够优选限度保障法官不受非法干扰、独立判案。
-
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人民出版社法律与国际编辑部 编《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共计12部分130个问题,内容涉及公司、合同、担保、金融、破产等民商事审判的绝大部分领域,直面民商事审判中的前沿疑难争议问题,密切关注正在制定修改过程中的民法典、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法律的前沿动态,密切跟踪金融领域的监管政策、民商法学*前沿理论研究成果。 会议纪要从今年2月份开始起草到11月份出台,历时8个多月。期间多次专门调研,征求相关学者意见,书面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同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所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在理论界、实务界素有争议或分歧,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尽可能准确把握现行法律规定的精神,符合基本法理,贴近中国经济社会的现实情况,力求公平公正地处理纠纷,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对各方面的意见争取*大公约数。
-
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资料室改革开放伊始,法学界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讨论唱响了法制和人权思想解放的号角,从此我国法学研究进入了新纪元。本书收入的相关主题论文忠实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法学界的思想面貌,是新中国法学发展过程中难得的历史文献。
-
嘉峪关法院志甘肃省嘉峪关市中级人民法院《嘉峪关法院志(1965-2015)》是一部地方行业志。书稿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了1965年至2015年50年间,嘉峪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审判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重点介绍了嘉峪关市中级人民法院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稳定、构建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审判职能作用和为嘉峪关市社会的安定和进步、经济的繁荣做出的积极贡献。
-
司法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经验李拥军 著《司法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经验》以司法制度为研究对象,但又不拘泥于制度的描述,而是侧重于制度背后的价值与文化的剖析。本书虽然聚焦于中国的司法制度,但不局限于中国,始终在中西比较的意义上寻找中国司法领域问题出现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书虽然强调对当代中国司法制度的研究,但是并不仅停留在当下,而是力求从中国传统司法文化中挖掘可供借鉴的资源来完善当下的司法制度。 《司法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经验》共十章:一章,在本体论的意义上阐释司法的特征、功能及原则。第二章,从制度发生学的角度阐释了人类司法的发展轨迹。第三章,介绍了司法民主化的核心表现形式——陪审制度的中外经验,指出中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完善路径。第四章,对当下的法官绩效考核制度进行了系统的反思,提出了在司法规律意义上构建良性的法官管理制度的设想。第五章,系统地反思了当下司法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破解这些问题的具体路径。第六章,以“掏鸟窝案”为例,分析了当下司法裁判中合法性与合理性冲突产生的具体原因,提出克服这一冲突的具体路径。第七章,系统地阐释了判例法在克服成文法之局限性方面的功用,进而提出以案例指导制度为基础完善中国判例制度的具体设想。第八章,从中国人“比”的思维传统出发,指出当下中国应该在司法中充分利用“比”的技术来化解法律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第九章,系统阐释了司法仪式对一个社会文化构建方面的功能,指出在当下中国司法仪式应该成为法律信仰主义文化建构的重要力量。第十章,针对以主体性为价值核心的现代司法产生的滥讼、未来指向性缺失等问题,提出以主体间性为价值指引重建一套以合意为核心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的构想。全书内容全面、详实。 作者运用价值分析、文献实证、社会实证、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从传统到现代、从国内到国际、从理论到实践、从文化到制度、从一般理论到具体实践,对陪审制度、判例制度、法官绩效考核、司法改革、司法仪式、司法技术等司法领域的重要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人类纠纷解决方式的历史变迁和司法的宏观走向作了具体阐述,同时也深刻地反思存在的具体问题。作者在诸多问题上都有独到见解,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并从中国的立场上提出解决对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研究·对策篇江国华 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研究·对策篇》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对策为主题,分别提出了完善司法法体系之对策和完善司法运行机制之对策。在完善司法法体系方面,具体提出了为司法正本、为司法定位、为改革立据、改旧法促改革、立新法促改革等改革建议。在完善司法运行机制方面,提出了以完善法官员额制度和经费保障体制等为代表的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