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制度
-
社区矫正论丛辛国恩我国的社区矫正自2003年试点以来发展迅速,现在已全面推开,成为我国刑事司法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领域。由辛国恩主编的《社区矫正论丛(**辑)》针对社区矫正工作分为热点与前沿、立法问题、理论探讨、实务聚焦、借鉴与观察、书评五个部分,及时汇集我国社区矫正领域*前沿的理论问题和*新的实践成果,致力服务于社区矫正机构及工作需要。
-
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建设应用评估报告吕艳滨 著《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建设应用评估报告——以山东法院为视角》以山东法院为样本,对法院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的做法、成效做了评估分析。评估结果显示,山东法院重视顶层设计,加强法院专网、开放云、科技法庭等方面的基础建设,通过网上办案、电子送达、电子卷宗同步生成等机制为诉讼活动提供全方位服务,其注重数据管理、开展智慧创新的做法更是可圈可点。在推进路径上,山东法院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增强互联网思维,凸显业务与技术的高度融合。山东法院还注重让信息化服务司法各方群体真正落地,达到了便利当事人权利行使、成为审判智能化帮手、助力破解执行难、促进司法管理精细化的诸多功能。
-
检察工作热点问题研究路志强 编无论在任何时代,科学的理论始终像一盏明灯,照耀着人类在文明发展的道路上前行。十年磨一剑,或许,有的理论研究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有所突破,有的则可能在更长的时期内都停滞不前,甚至无果而终。不论如何,“质变”总是由“量变”积累而成的。理论研究的魅力正在于它所带来的人类观念的转变,以及由此对于实践的影响,如相对论、进化论、辩证唯物论等,至今仍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产生着深刻影响。检察理论研究作为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对于新时期检察工作持续、健康、全面发展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2016年7月20日,曹建明检察长在第十四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高检院的指导下,在中国法学会等法学研究机构的支持下,全国检察机关从我国法治建设实际出发,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调研论证,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检察事业的蓬勃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课题研究作为检察理论研究的重要形式,研究主题大多为当前检察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具有研究的专题性、深入性和针对性等特点,在检察理论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检察工作热点问题研究》是近年来我完成的高检院、中国法学会重点课题的成果汇编,是我运用检察理论研究这一有力“武器”研究检察工作规律、破解检察工作难题、探索检察改革路径的心血和结晶。《检察工作热点问题研究》坚守检察理论研究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检察中心工作这个根本出发点,立足检察工作实践,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的职责使命、职能定位和工作重点,研究检察机关如何完善体制机制、改进司法办案方式、强化司法办案效果,亟望为检察机关切实解决实践中制约和影响检察机关服务大局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和可参照的实践样本。《检察工作热点问题研究》注重调查研究,突出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汇集了检察工作实践中的大量数据,揭示了检察机关实施法律中的突出问题,提出的部分改进措施已经转化为制度规范,应用于甘肃检察工作实践,以期用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学术精神为如何防止检察理论研究虚化提供些许借鉴。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几年来,我走遍了甘肃的山山水水,深入基层一线,学习群众智慧,《检察工作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对检察工作的体会,也是甘肃省全体检察干警实践省院党组“改革创新、勇创一流”工作思路的理论总结。书中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太多的引经据典,书中观点能否成立,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有待读者的评说和实践的检验。
-
国家治理语境下司法能力嵌入与生成原理徐钝 著本书在国家治理变迁视角下研究司法能力嵌入与生成机理,揭示国家治理结构和形态、策略和方式对司法能力发展的深刻影响,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前景下司法能力新需求、新样态及相应建构理路。
-
中国法治政府发展报告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 著本书以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周年回顾、现代城市交通法治状况与未来展望、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行政公益诉讼、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进展这六个社会关注度高、学界讨论热烈、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的问题为内容进行全面研究,对每个专题的实践发展和理论研究情况进行系统梳理、评析,归纳争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常识与理性江国华 著常识是一种有约束力的信念原则,在与政治、道德、法律等有关的实践哲学中起规范和准则作用。对于法官而言,常识与理性同等重要。若司法判断忤逆常识,譬如作出“火车非机动车”之判断,那么司法权wei将无从树立。因此,中国的司法改革当回归常识和理性,以实践为全部基础,遵循一种行动中的司法哲学——司法实践主义。当今中国司法所遭遇的种种困境,是社会转型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在司法领域的反映,具有某种程度的历史必然性。欲化解这些困厄,绝非一步能到位,亦非司法自身的修修补补所能达成。这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不断的理论探索和时间摸索。唯有置身于整个社会综合改革的大视野之中,司法改革才有可能成就自身。
-
扩散性利益保护诉讼制度研究郭雪慧郭雪慧*的《扩散性利益保护诉讼制度研究:比较与借鉴》以扩散性利益为选题,系统地研究了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保护问题,结合《民事诉讼法》修改增设的公益诉讼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域外群体诉讼的相关制度,对扩散性利益保护问题进行了体系化研究。全书在有别于同类研究成果的同时,突出了问题意识与创新价值,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另外,作者系统整合了诉讼内与诉讼外解决扩散性利益保护问题的制度资源,对美国式的集团诉讼、德国式的团体诉讼以及欧盟其他国家的相关制度都有较深入研究。力图通过对扩散性利益保护诉讼的研究来解决诸如因食品安全问题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问题,以及因环境污染问题带给众多人伤害的扩散性利益保护问题。通过对扩散性利益保护诉讼问题的研究,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群体纠纷,以实现对受害者权益的保护,同时剥夺违法者的非法所得,进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
公检法办案指南颜茂昆,陈国庆,孙茂利主编颜茂昆、陈国庆、孙茂利主编的这本《公检法办案指南(2016年**2辑总第204辑)》主要收录了* 新颁布的与公检法机关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工作指导性文件,同时对有关司法解释做了重点解读,并对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及疑难案例做了分析,是公检法法机关执法办案的指导书,对于提高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足迹2016《人民监督》编辑部 编《足迹2016》生动记录了过去一年代表委员与人民检察事业风雨同舟、携手前行的足迹,生动记录了代表委员关心、支持检察工作的身影,生动记录了代表委员为检察事业积极呼吁、建言献策的声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上,有你们的一路同行,人民检察事业迈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
-
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研究狄小华 著《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研究》以构建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为目标,以模式选择为切入点,以少年司法制度的构成要素:基础理论、制度、体制与机制为外在表现形式,以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的价值、理念、目的、原则、理论、制度、规则和技术为内在线索,从应然到实然,理论到实践,实体到程序,体制到机制,规则到技术,对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进行多视角的系统性研究。 为了深入了解社会转型期中国少年成长微观环境的变化,掌握少年罪错的状况、特点和原因,通过对各地少年司法机关的实地调查,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近十年来的少年罪错、少年司法进行了解。既借鉴了国外一百多年少年司法的历史经验,又总结了国内三十年少年司法探索的经验和教训,还吸取了作者本人近十年来探索恢复性少年司法的有益经验。 《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研究》主张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应当采用恢复性模式,这是作者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进行多年实践探索所得出的结论。我国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特别是对罪错少年的司法保护,在立法、司法等方面尽管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专门性不足、专业性不强、衔接性不好始终是困扰少年司法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