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作者:李瑞祥 ,曾红梅 ,周向葛 等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0-01

ISBN:9787122178084

定价:¥5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无机化学》根据大学理科无机化学的要求,结合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编写而成。全书共23章,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化学原理,为学生深刻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做前期铺垫。该篇从物质的聚集状态开始,然后是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溶液、电解质溶液、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再到微观物质的结构理论,即通过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化学键与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揭示物质化学变化的本质。下篇为元素及化合物部分,包括氢和稀有气体、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硼族元素、碳族元素、氮族元素、氧族元素、卤素、铜锌副族、过渡金属(一)和过渡金属(二)、f区元素、放射化学,围绕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变化的周期性规律,突出了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这一本质,在基本无机反应和性质介绍中加强与当前科技发展和实际应用的联系。《无机化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化学类各专业的无机化学教材或普通化学教材,亦可作为其他高等院校与化学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暂缺《无机化学》作者简介
目录
上篇
第1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1.1  气体
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1.1.2  气体分压定律
1.1.3  气体扩散定律
1.1.4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
1.1.5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式
1.2  液体
1.2.1  气体的液化
1.2.2  液体的汽化
1.3  固体
习题
第2章  化学热力学
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2.1.1  基本概念及术语
2.1.2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2.1.3  焓——恒压条件下的热效应
2.2  化学反应热效应
2.2.1  反应进度
2.2.2  标准摩尔焓变
2.2.3  标准摩尔焓变的求算
2.3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函数
2.3.1  可逆过程和最大功
2.3.2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性——不可逆性
2.3.3  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
2.3.4  熵函数
2.4  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反应方向
2.4.1  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的联合表达式
2.4.2  吉布斯自由能和过程自发进行的方向与限度
2.4.3  标准态下反应摩尔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
习题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
3.1  反应速率的定义
3.1.1  平均速率
3.1.2  瞬时速率
3.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3.2.1  碰撞理论
3.2.2  过渡态理论
3.3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3.1  反应速率方程
3.3.2  反应级数
3.3.3  反应速率常数
3.4  反应机理
3.4.1  基元反应
3.4.2  反应机理探讨
3.5  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3.5.1  零级反应
3.5.2  一级反应
3.5.3  二级反应
3.5.4  三级反应
3.6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7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习题
第4章  化学平衡
4.1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与平衡态
4.2  平衡常数
4.3  外界因素对平衡的影响
习题
第5章  溶液
5.1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5.2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5.2.1  蒸气压下降——拉乌尔定律
5.2.2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5.2.3  依数性的应用
5.3  溶胶
5.3.1  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5.3.2  溶胶的光学性质
5.3.3  溶胶的电学性质
5.3.4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习题
第6章  电解质溶液
6.1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6.1.1  离子氛和离子强度
6.1.2  活度和活度系数
6.2  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6.2.1  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6.2.2  解离度
6.2.3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6.3  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值
6.3.1  水的离子积常数
6.3.2  溶液的pH值
6.3.3  酸碱指示剂
6.4  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
6.5  缓冲溶液
6.6  各种盐的水解
6.7  影响水解的因素
6.8  酸碱理论的发展
6.8.1  酸碱电离理论
6.8.2  酸碱质子理论
6.8.3  酸碱的强弱
6.8.4  酸碱电子理论
习题
第7章  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7.1  溶度积和溶解度
7.1.1  溶度积常数
7.1.2  溶度积原理
7.1.3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7.1.4  盐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
7.1.5  同离子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
7.2  沉淀解平衡的移动
7.2.1  沉淀的生成
7.2.2  沉淀的溶解
7.2.3  分步沉淀
7.2.4  沉淀的转化
习题
第8章  氧化还原反应
8.1  基本概念
8.1.1  化合价、氧化数及确定规则
8.1.2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特征
8.1.3  氧化还原电对
8.2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8.2.1  氧化数法
8.2.2  离子电子法
8.3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8.3.1  原电池
8.3.2  电极电势
8.3.3  标准电极电势
8.3.4  电池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
8.4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8.4.1  Nernst方程
8.4.2  浓度、酸度、生成沉淀、生成配合物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8.5  电极电势的应用
8.5.1  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8.5.2  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氧化还原反应的顺序,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8.5.3  求平衡常数及溶度积
8.6  元素电势图解及应用
8.6.1  元素电势图及应用
8.6.2  氧化态图
8.6.3  电势pH图
8.7  电解
8.7.1  原电池与电解池
8.7.2  电解定律
8.7.3  分解电压
8.8  新型化学电池
习题
第9章  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9.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9.1.1  氢原子光谱
9.1.2  Bohr原子结构模型
9.2  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9.2.1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9.2.2  测不准原理
9.3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9.3.1  Schrdinger方程——微粒的波动方程
9.3.2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轨函)
9.4  概率密度和电子云
9.4.1  概率密度
9.4.2  电子云
9.5  波函数和电子云的空间图像
9.5.1  角向部分
9.5.2  原子轨道的径向部分
9.5.3  电子云的空间形状
9.6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系
9.6.1  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
9.6.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电子结构)
9.6.3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性
9.7  原子半径
9.7.1  原子半径的概述
9.7.2  原子半径在周期系中的变化
9.8  电离能
9.8.1  电离能的概述
9.8.2  电离能在周期系中的变化
9.9  电子亲和能
9.9.1  电子亲和能的概述
9.9.2  电子亲和能在周期系中的变化
9.10元素的电负性
9.10.1  元素电负性的概述
9.10.2  元素电负性在周期系中的变化及应用
习题
第10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0.1  离子键
10.1.1  离子键的形成
10.1.2  离子键的特点
10.1.3  离子的特征
10.1.4  离子晶体
10.2  现代共价键理论
10.2.1  价键理论
10.2.2  杂化轨道理论
10.2.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0.2.4  分子轨道理论
10.2.5  金属键理论
10.2.6  键参数
10.3  分子间的作用力
10.3.1  概述
10.3.2  氢键
10.3.3  离子的极化作用
习题
第11章  配位化合物
11.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11.1.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11.1.2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11.1.3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11.1.4  配位化合物的类型
11.1.5  配合物的立体构型和几何异构
11.2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11.2.1  价键理论
11.2.2  晶体场理论
11.3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11.3.1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
11.3.2  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的因素
11.3.3  软硬酸碱理论与配离子稳定性
11.4  配位平衡的移动
11.4.1  配位平衡与酸碱电离平衡
11.4.2  配位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11.4.3  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
11.5  配合物的取代反应与配合物的“活动性”
11.6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习题
下篇
第12章  氢和稀有气体
12.1  氢
12.1.1  氢在自然界的分布
12.1.2  氢的成键特征
12.1.3  氢的性质和用途
12.1.4  氢的制备
12.1.5  氢化物
12.1.6  氢能源
12.2  稀有气体
12.2.1  稀有气体的性质
12.2.2  稀有气体的用途
12.2.3  稀有气体的化合物
12.2.4  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结构(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讨论)
习题
第13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13.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
13.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单质
13.2.1  物理性质
13.2.2  化学性质
13.2.3  金属单质的制备
13.3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化合物
13.3.1  M+和M2+的特征
13.3.2  氧化物
13.3.3  氢氧化物
13.3.4  盐类
13.3.5  配位化合物
13.3.6  生物效应
13.4  离子晶体盐类的溶解性
习题
第14章  硼族元素
14.1  硼族元素的通性
14.2  硼和铝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14.2.1  单质
14.2.2  硼的氢化物
14.2.3  硼和铝的卤化物
14.2.4  含氧化合物
14.3  镓、铟、铊
14.3.1  镓、铟、铊的单质
14.3.2  镓、铟、铊的化合物
14.4  惰性电子对效应和周期表中的斜线关系
14.4.1  惰性电子对效应
14.4.2  周期表中的斜对角线关系
习题
第15章  碳族元素
15.1  碳族元素的通性
15.2  碳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15.2.1  碳族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15.2.2  碳族元素单质
15.2.3  碳的化合物
15.2.4  含氧酸及其盐
15.2.5  氢化物
15.2.6  卤化物和硫化物
15.3  无机化合物的水解性
15.3.1  影响水解的因素
15.3.2  水解产物的类型
习题
第16章  氮族元素
16.1  氮族元素的通性
16.2  氮及其化合物
16.2.1  氮的成键特征
16.2.2  单质氮
16.2.3  氮的氢化物
16.2.4  氮的含氧化合物
16.3  磷及其化合物
16.3.1  磷的成键特征
16.3.2  单质磷和磷化氢
16.3.3  磷的含氧化合物
16.3.4  磷的卤化物
16.3.5  卤氧化磷
16.4  砷、锑、铋
16.4.1  砷、锑、铋的成键特征
16.4.2  砷、锑、铋的单质
16.4.3  砷、锑、铋的氢化物
16.4.4  砷、锑、铋的氧化物
16.4.5  砷、锑、铋的三卤化物
16.4.6  砷、锑、铋的硫化物
习题
第17章  氧族元素
17.1  氧族元素的通性
17.2  氧、臭氧
17.2.1  氧在自然界的分布
17.2.2  氧的制备和空气液化
17.2.3  氧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17.2.4  臭氧
17.2.5  氧的成键特征
17.2.6  氧化物
17.3  水
17.3.1  水的结构和水的物理性质
17.3.2  水的化学性质
17.3.3  水的污染与净化
17.4  过氧化氢
17.4.1  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
17.4.2  过氧化氢的性质和用途
17.4.3  过氧化氢的制备
17.5  硫和它的化合物
17.5.1  硫的存在和用途
17.5.2  硫的成键特征
17.5.3  硫的制备、性质和用途
17.5.4  H2S和硫化物
17.5.5  氧化物
17.5.6  硫的含氧酸
17.5.7硫的其它化合物
17.6  硒和碲
17.6.1  氢化物
17.6.2  含氧酸
17.6.3  用途
17.7无机酸强度的变化规律
17.7.1  影响无机酸强度的直接因素:电子密度
17.7.2  氢化物酸性强弱规律
17.7.3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规律
习题
第18章  卤素
18.1  卤素的通性
18.2  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18.2.1  卤素的成键特征
18.2.2  卤素单质及性质
18.2.3  卤素的存在、制取和用途
18.3  卤化氢和氢卤酸
18.3.1  卤化氢的物理性质
18.3.2  卤化氢的化学性质
18.3.3  氢卤酸的制法
18.4  卤化物、卤素互化物、拟卤素和拟卤化物
18.4.1  卤化物
18.4.2  卤素互化物
18.4.3  拟卤素和拟卤化物
18.5  卤素的含氧化合物
18.5.1  卤素的氧化物
18.5.2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18.6  含氧酸的氧化还原性
18.6.1  含氧酸氧化还原的周期性
18.6.2  影响含氧酸氧化能力的因素
习题
第19章  铜、锌副族
19.1  铜副族元素
19.1.1  铜副族元素单质
19.1.2  铜的化合物
19.1.3  银的化合物
19.1.4  金的化合物
19.2  锌副族元素
19.2.1  锌副族元素单质
19.2.2  锌和镉的化合物
19.2.3  汞的化合物
19.2.4  ⅡB族元素与ⅡA族元素性质的对比
习题
第20章  过渡金属(一)
20.1  钛副族元素
20.1.1  钛副族元素概述及通性
20.1.2  钛
20.1.3  钛的重要化合物
20.1.4  锆与铪422
20.2  钒副族元素
20.2.1  钒副族元素概述及通性
20.2.2  钒
20.2.3  钒的重要化合物
20.2.4  铌和钽
20.3  铬副族元素
20.3.1  铬副族元素概述及通性
20.3.2  铬
20.3.3  钼和钨
20.4  锰副族
20.4.1  锰副族元素概述及通性
20.4.2  锰
20.4.3  锝和铼
习题
第21章  过渡金属(二)
21.1  铁系元素
21.1.1  铁系元素概述及通性
21.1.2  铁
21.1.3  钴和镍
21.2  铂系元素
21.2.1  铂系元素的单质
21.2.2  铂系元素化合物
习题
第22章  f区元素
22.1  镧系元素
22.1.1  镧系元素的通性
22.1.2  镧系元素的单质
22.1.3  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22.2  稀土元素
22.2.1  稀土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分布
22.2.2  稀土元素的分组
22.2.3  稀土元素的分离
22.2.4  稀土元素的用途
22.3  锕系元素
22.3.1  锕系元素的通性
22.3.2  锕系元素的单质
22.3.3  钍及其化合物
22.3.4  铀及其化合物
习题
第23章  放射化学
23.1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23.1.1  原子核的半径与密度
23.1.2  原子核结构模型
23.1.3  亚原子粒子
23.2  核转变化学
23.2.1  核衰变
23.2.2  原子核衰变的一般规律
23.2.3  核反应
23.3  放射性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23.3.1  放射性化合物的合成
23.3.2  放射性化合物的应用
习题
附录
附录1  常用单位换算表
附录2  一些化学物质的热力学数据
附录3  凝固点降低常数
附录4  沸点升高常数
附录5  弱酸的电离常数
附录6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
附录7  配离子的不稳定常数
附录8  标准电极电势(25℃)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