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云南哈尼族传统生态文化研究

云南哈尼族传统生态文化研究

作者:黄绍文 ,瘳国强 ,关磊 等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6-01

ISBN:9787516127278

定价:¥7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云南哈尼族传统生态文化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文化与自然生态、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民族生态文化的学理辨析、民族生态文化研究概述、民族生态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哈尼族分布区域与地理环境、哈尼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布概况等。
作者简介
  黄绍文,哈尼族,生于1965年4月,云南元阳人,研究生文化,红河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兼任红河哈尼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红河州哈尼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环境资源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致力于哈尼族文化研究20多年,先后出版了《诺玛阿美到哀牢山——哈尼族文化地理研究》、《箐口:中国哈尼族最后的磨菇寨》、《穿戴神话一一哈尼族服饰艺术解读》3部专著。参与组织编译《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100卷丛书、《红河州哈尼族辞典》、《红河哈尼族文化史》等20余部书,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和国家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共发表了30余篇论文。历年累计学术成果达200多万字。廖国强,1966年10月生,白族,现为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辑部编审、副主编。主要从事竹文化、民族生态文化研究。在《思想战线》、《云南社会科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竹楼: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质点》被《新华文摘》1996年第11期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3部(合著),其中《中国竹文化》由人民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作为课题负责人组织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研究》(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共青团中央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科成果专家提名奖(二等奖)、云南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云南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云南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年被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授予全省宣传文化系统第二批“四个一批”人才称号。关磊,男,汉族,1964年生,云南峨山人,云南师大附中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发表《云南师大附中与“一二·一”运动》、《浅析党员在办人民满意教育中的模范作用》、《文化·生态文化·民族生态文化》、《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历史文化底蕴》、《云南衷牢山哈尼族梯田湿地生态功能与经济社会价值》等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全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丛书《中学历史教学手册》、云南省教师继续教育丛书《中学历史教学基本功》等书。曾多次被昆明市、云南师大党委、云南省委高校工委评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三育人先进个人”、“伍达观教育基金奖”、“红云园丁奖”、“红云红河特殊贡献奖”。
目录
导论
一 文化与自然生态
二 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
三 民族生态文化的学理辨析
四 民族生态文化研究概述
五 民族生态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
第一章 哈尼族分布区域与地理环境
一 哈尼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布概况
二 哈尼族分布区域的地理环境
三 哈尼族传统土地利用生态文化区
第二章 哈尼族服饰中蕴含的生态文化
一 哈尼族服饰尚黑的生态文化
二 哈尼族服饰工序中蕴含的生态文化
三 哈尼族服饰类型中蕴含的生态文化
四 源于自然审美的服饰图案与象征文化
第三章 哈尼族梯田农耕生态文化
一 哈尼族梯田文化历史渊源
二 哈尼族梯田布局中蕴含的生态文化
三 哈尼族梯田农耕生态机制
四 哈尼族梯田灌溉系统中的生态文化
五 哈尼族梯田稻禽鱼共生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六 哈尼族梯田湿地功能与经济社会价值
第四章 哈尼族饮食生态文化
一 哈尼族采集与狩猎活动中蕴含的生态文化
二 哈尼族禽畜饲养中蕴含的生态文化
三 哈尼族生活用水及其管理中的生态文化
四 哈尼族的饮料与生态文化
五 哈尼族烹饪特色与生物多样性
第五章 哈尼族营造村落环境中的生态文化
一 哈尼族迁徙与生态环境的认知
二 哈尼族寨址选择的生态文化
三 哈尼族建寨礼仪中蕴含的生态文化
四 哈尼族营造村落中蕴含的生态文化
五 哈尼族建筑类型与生态文化
第六章 哈尼族制度文化中的生态文化
一 哈尼族习惯法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 哈尼族村规民约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三 哈尼族人生礼仪中的生态文化
四 哈尼族节日庆典中的生态文化
第七章 哈尼族自然宗教观与生物多样性
一 哈尼族自然宇宙观
二 哈尼族自然崇拜对象与生物多样性
三 哈尼族利用动植物祭祀与生物多样性
四 哈尼族咪谷与莫批祭祀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第八章 哈尼族传统生态伦理观
一 人与自然万物“同源共祖”
二 自然万物皆亲人
三 以自然为师
……
结语
余论生态哲学:从“实体中心论”走向“虚体中心论”
后记
附录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