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于2022年9月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共七章五十条。主要内容为:完善电话卡、wu联网卡、金融账户、互联网账号有关基础管理制度。落实实名制,规定电话卡、互联网服务真实信息登记制度,建立健全金融业务尽职调查制度;对办理电话卡、金融账户的数量和异常办卡、开户情形进行限制,防范开立企业账户风险;有针对性地完善wu联网卡销售、使用监测制度。 支持研发电信网络诈骗反制技术措施,统筹推进跨行业、企业统一监测系统建设,为利用大数据反诈提供制度支持。规定金融、通信、互联网等领域涉诈异常情形的监测、识别和处置,包括高风险电话卡、异常金融账户和可疑交易、异常互联网账号等,规定相应救济渠道;规定金融、通信、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统筹推进相关跨行业、企业的统一监测系统建设,推进涉诈样本信息数据共享;要求互联网企业移送监测发现的嫌疑线索。 加强对涉诈相关非法服务、设备、产业的治理。治理改号电话、虚假主叫和涉诈非法设备;加强涉诈APP(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互联网域名监测治理;打击治理涉电信网络诈骗相关产业。 其他措施方面,建立涉案资金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和资金返还制度;防范个人信息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有针对性加强宣传教育;对潜在受害人预警劝阻和开展被害人救助;加强治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活动,规定特定风险防范措施和国际合作。 明确法律责任,加大惩处力度。加大惩处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wu联网卡、金融账户、互联网账号行为,实施惩戒措施;对违反本法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及实施、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法律责任作出衔接性规定;规定金融、电信、互联网企业违反本法规定制度措施的处罚;对有关企业因重大过错导致电信网络诈骗损失或者造成损失扩大的,规定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2022年9月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该法共八章八十一条,主要内容为: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机制。一是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源头治理、全程控制的原则。二是明确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要求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三是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四是构建协同、高效的社会共治体系,要求注重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优势和作用,鼓励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员制度,协助开展有关工作。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和标准制定。一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二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三是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内容,包括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农业投入品质量和使用要求、农产品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管控要求、农产品关键成分指标要求、屠宰畜禽检验规程等。 完善农产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管控措施。一是建立农产品产地监测制度。二是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管理,鼓励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打造农产品品牌。三是建立内控管理制度,规定农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和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四是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对列入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目录的食用农产品实施追溯管理。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措施。一是规范监督抽查工作,规定县级以上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计划,确定抽查的重点、方式和频次,组织开展监督抽查;要求检测人员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恪守职业道德,严禁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二是加强农产品生产日常检查,重点检查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等内容;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信用记录制度。三是完善监督检查措施,规定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有权采取进入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查阅复制农产品生产记录等资料,抽样检测,查封扣押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设施设备等措施。四是强化考核问责,规定上级人民政府应当督促下级人民政府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对落实不力、问题突出的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五是完善应急措施,规定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六是强化行刑衔接,规定县级以上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做好执法衔接和配合。 此外,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大幅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完善监管主体的法律责任,并与食品安全法有关处罚的规定作了衔接。
-
计算机领域美国知识产权诉讼研究张健本书针对计算机领域美国知识产权诉讼展开研究, 包括美国本土企业知识产权诉讼, 以及欧洲企业、日韩企业和中国企业在美国知识产权诉讼的情况, 每个部分又从专利诉讼和“337 调查” 两方面宏观分析诉讼数据, 并列举典型诉讼案例, 展示诉讼攻防过程。同时, 本书还针对逐渐升温的商业方法类专利诉讼进行研究, 分析美国商业方法类专利诉讼概况, 解析具体诉讼案例原理
-
刑辩者说刘建民 著本书以作者亲办案例为基础,全面展现反转型辩护的技战法。反转型辩护主要关注以下要素: 1.维度划分:紧盯司法裁判要素。 2.事实之辩:在于颠覆侦控根基。 3.证据之辩:重在打破有罪链条。 4.程序之辩:旨在实现形式正义。 5.量刑之辩:意在求得Z优待遇。 6.法理之辩:着力追求罪刑法定。 7.架构功能:囊括刑辩万千变化。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卷撤销案件,包括:山村富豪制造的爆炸物,农村青年的怒火与放火等。第二卷不起诉案件,包括:设备厂长的罪与非罪:伪劣产品的鉴定标准;酒店经理的罪与非罪:追要所输赌资的定性等。第三卷免予刑事处罚案件,包括:全供事业编制的审批主体;资金损失认定中的因果关系。第四卷宣告无罪和数罪中的无罪案件,包括:诈骗罪主客观方面的有效辩护;以借为名型受贿罪的有效辩护等。
-
税法纪金莲 著税法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特别强调实践性的课程。全书共 11章,以企业涉税人员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安排教学内容,系统介绍税法基本原理及我国现行各主要税种的基本理论、税款计算、纳税申报等内容;课内例题主要采用注册会计师《税法》和税务师考试历年真题、模拟题并按**税法政策进行改编;教学内容后面附有思考题、计算题和综合题,并采用二维码技术链接了即测即评和教师串讲视频,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本书紧跟税收法律制度改革的步伐,逻辑清晰,语言通俗,有较强的实用性,主要适合作为高等学校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注册会计师《税法》考试的入门教材,还可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税务人员学习和工作的参考书。
-
金融法苑彭冰《金融法苑》以金融法研究为对象。 本书共分六个专题,分别为:上海法院金融法论文一等奖、金融数据保护、证券发行与上市、金融司法与执法、金融法律制度建构、特别专稿,集中反映资本市场、新金融、金融实践与法律等新研究成果和动态。全书理论研究严谨,文字清新,深入浅出,侧重阐明事理,解决问题。 《金融法苑》是一本专业特色特别明显的书籍,在学术界和实务界有着良好的影响,为立法者、金融法务工作者、相关专业的师生提供了新的金融法务前沿信息,是一本影响较大的图书,在业界好评颇高。
-
数字贸易国际规则的新发展李晶 著数字贸易带来社会经济的根本性变革,挑战政府的经济治理模式,给基于传统货物和服务贸易的世界贸易规则带来显著威胁,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间数字资源分配失衡问题。近些年,中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已成全球极具竞争力的行业,然而国内迄今尚未建立起完备的数字贸易相关立法,对国际数字贸易议题的参与程度也不高,数字贸易规则研究亟待加强。正确客观地认识数字贸易规则的内涵与发展规律,是中国面临的现实紧迫课题。 本书主要通过对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美国、欧盟、新加坡、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规则制定主体及其制定时间脉络对数字贸易国际规则进行梳理,关注规则制定中的核心问题,分析其背后的政策与国家战略,从中归纳出数字贸易国际规则的演进特点和具体过程;通过对规则制定历史的回顾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厘清现实的立场,希望有助于中国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此外,本书还关注数字贸易规则议题的新发展及谈判分歧,从数字贸易国际规则的视角来关注电子商务法和国际经济法的理论发展,不仅契合国家对外战略,也符合中国对内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本书的研究有助于对数字贸易国际规则进行深入分析和参与国际规则的谈判,对推动中国数字贸易开放及立法也有参考价值。
-
网络金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张启飞 著本书共分五章。着重讨论网络金融电子数据、电子代理人、网络金融平台涉及的法律问题,并对网络洗钱犯罪、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第三方支付诈骗犯罪、互联网金融犯罪予以重点研究。作为探讨网络金融犯罪的论著,本书以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与犯罪为主线,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入罪与出罪的判断标准,对于理论和司法实务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书阐释了互联网金融犯罪认定的基本方法,是集互联网金融犯罪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司法实践于一体的专著,亦是从事互联网金融活动、监管互联网金融行为和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的重要参考书。
-
中国竞争政策研究应品广暂缺简介...
-
新技术变革与知识产权保护赵丽莉,田聚英,方婷,张子璇,商岩,周彤,庞世森,张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新领域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技术和新业态发展对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亟需调整理论以回应现实问题,而理论的创新来源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新技术变革与知识产权保护一书聚焦新技术、新业态领域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涵盖“网络游戏”“区块链”“短视频”“数字音乐”“数据”“人工智能生成物”“共享经济”“浏览器屏蔽”“云服务”等多个领域,分析其典型的争议焦点及对已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冲击,挖掘问题及产生逻辑,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