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
全球网络犯罪发展及治理态势研究报告韩娜本书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内容覆盖网络灰黑产业链、网络数据犯罪、网络信息安全犯罪等领域,全面展示了全球网络犯罪最新发展态势,考察了各国的网络犯罪治理的制度、法律、战略、国际规则和合作机制。从计算机、法律、政治、国际关系等多学科复合视角出发,着力呈现全面、真实的全球网络犯罪及其治理图景,并基于各领域的犯罪态势与治理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
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权研究李晶 著本书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如下:一是如何从法律上认定数字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差别; 二是如何认定数字货币发行行为的法律属性; 三是如何从法律上看待“去中心化”或“非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 四是如何认定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权是国家权力并厘清其内在结构; 五是如何看待技术与法律关系在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权上的体现; 六是宪法价值如何在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权中体现; 七是如何通过比较法视角,并立足于我国法律体系来构建规制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权的宪法路径; 八是如何看待公民财产权与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权之间的关系等。本书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定货币发行权是宪法中的重要议题,但鲜有研究,这本身就是创新; 二是系统研究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权是关注技术发展对宪法的发展; 三是提出了法定数字货币概念的洋葱模型; 四是提出了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权的构成与建构; 五是提出了规制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权的四阶段“监管试点”的建议。
-
实质犯罪论刘艳红教义学的态度和方法,通过对我国刑法知识的批判性思考而展开探索,因此本书不仅仅是对刑法的一种态度和研究刑法的方法,而且是一个以刑法规范为起点而形成的知识体系。本书深受古典黑格尔法哲学(而非新黑格尔主义法哲学)和现代新康德主义法哲学(而非古典康德主义法哲学)的影响,但又对它们的法哲学立场与观点进行了基于当下时代与作者个人立场的扬弃。基于犯罪论体系对刑法研究范式之影响,主张我国刑法学研究应实现从经验论到规范论之转型。
-
网络直播平台著作权侵权制度研究姚震 著网络直播行业发展至今,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和相关主体通过分工协作、价值传导、信息传播、利益分配等方式紧密合作,贯穿网络直播活动的全流程,建立了稳定的行业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系统中,网络直播平台处于中心环节,发挥着主导作用。网络直播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除了对网络直播行为的著作权法规制、网络直播内容的著作权法认定等课题进行研究外,还应对网络直播平台著作权侵权制度进行研究,合理确定网络直播平台著作权侵权责任的认定规则。本书通过对网络直播及网络直播平台内在规律的考察,结合网络直播平台著作权侵权制度现行规范渊源美国模式及本土规范基础中国模式的理论分析,探讨中国模式下网络直播平台著作权侵权制度的运行现状、困境及成因,最终从安全保障义务的新视野提出重塑网络直播平台著作权侵权制度的对策建议。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习题集孙启河,孙江淼本书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特点和需求,精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典型习题,并进行深入解析,包括行政法概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法概述、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管辖、行政诉讼参加人以及行政诉讼的程序、证据、法律适用及裁判、执行等十二章的内容。本书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讲解清晰,说理透彻,便于公安政法院校师生和法律工作者从事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
刑法解释 2023总第9卷魏东暂缺简介...
-
民法理论与实务赵秀梅本书的主要特点如下: 1.本书侧重理论研究 本书体现前沿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大陆法系德国民法、日本民法、瑞士民法的研究成果,本书也体现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研究的成果。作者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在本书中亦有体现。 2.本书侧重立法研究 本书研究时新的立法和司法解释的成果。第一,本书侧重纵向的立法研究:研究我国《民法通则》(已废止)、《民法总则》(已废止)、《民法典》等法律条文的发展变化,并分析立法的目的和宗旨,尤其要研究法条修改的原因。本书引用法条均为《民法典》的条文,为了使读者了解法律规定的变迁,特在本书注释保留了《物权法》(已废止)、《合同法》(已废止)的相关规定,便于读者比较学习法条的变化。第二,本书侧重横向的立法比较研究:研究我国民事立法与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的不同规定,并分析其原因。 3.本书侧重案例研究 本书侧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典型案例的研究。本书选取最*人民法院及各级法院的典型案例,包括案情简介、判决结果及案例评析等。例如,本书选取了最*人民法院关于违反限购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案、最*人民法院关于物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关系案、最*人民法院关于让与担保合同有效等典型案例。另外,本书也选取了我国台湾地区“最*法院”近年司法实务中的典型案例,目的是使读者能够了解司法实务的观点。 4.本书侧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本书侧重培养学生分析案例的法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当事人可以主张的请求权以及请求权的法律基础。
-
知识产权前沿判例精解管荣齐,赵旖鑫暂缺简介...
-
实用经济法新编赵美珍,刘永宝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新时代要求现代大学生应当具有新的法律理念、法治思维,本教材各章内容均紧密结合中央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和法治建设要求,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经济法知识,同时坚持德法并举,融入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第二,反映立法动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依次开展,涉及经济法的规范性文件陆续被制定和完善,以往有关教材已经难以跟上立法发展的步伐,而本教材各章均以现时有效立法内容为依据,展现了我国经济立法的新成果。第三,体现经济法的实用性。经济法是实用性较强的部门法,本教材框架既博采众长,又有别于现有的经济法教材,特设“市场交易法”一编,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利于大学生系统掌握和正确运用经济生活中相关法律、法规,体现实用性。"
-
民事私力救济制度研究沃耘权利的概念并非法律创设,权利的观念产生于法律之前,即使那些不能得到法的强制力支持的自然权利,权利人仍有可能通过自力来实现。对待犹如权利“牙齿”的私力救济行为,法律制度应给予尊重与适当的矫正,但绝不能拔去权利的“牙齿”,因为只有当权利具有坚硬的“牙齿”,方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如果某项权利不具备自我保护与实现之“力”,仅以宣誓的形式“摆设”在法典里,不能算作权利。民事私力救济是民事权利的延伸,民法关于权利的保护,即在于救济制度。民事私力救济的制度化不意味着对私力救济行为的鼓励与提倡,更不是对“暴力”维权的推崇,而是通过对民事私力救济行为正当性的界定来实现法律的示范功能,因此,《民法典》民事私力救济制度化应着眼于明确“民事私力救济的行为边界”,避免民事私力救济的滥用。民法是权利法,《民法典》的各项规则均围绕权利而展开,作为权利底线救济的私力救济,其制度生成亦应从民法源起。我国《民法典》应着眼于民事私力救济的长期结构,构建一个逻辑清楚、层次分明的民事私力救济制度体系,从而促进市民社会理性规则秩序的建立。本书从法律的示范功能出发,提出民事私力救济制度化的重点在于明确“民事私力救济的行为边界”,要避免民事私力救济的滥用;并对我国《民法典》整体框架下民事私力救济边界的制度化进行设计,进而提出通过类型化与一般性条款交叉运用的立法手段,完成民事私力救济制度在我国民法体系中的制度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