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
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的权衡与化解研究梁甜甜本书针对邻避设施选址引发的不同主体间利益冲突,进行类型化比较研究,从源头上权衡和化解不同种类邻避设施选址中的利益冲突,进而提出:多元主体联动参与、合理配置邻避设施选址利益、对冲突进行事前防范、设计有效的化解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的具体路径、形成多主体的彼此互动的网络关系等对策,以平衡多主体之间的利益,从而为建立避免或化解邻避纠纷长效机制提供了可能。
-
中国涉外法治蓝皮书黄进本书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共7章,其中第一章全面展示并主要概括介绍了我国2022年的涉外立法状况,涵盖法律、行政法规、部分的部门规章,涉及《对外关系法》《外国国家豁免法》《缔结条约管理办法》《民事诉讼法》涉外编修改,《行政诉讼法》修改,《反垄断法》修改,金融稳定立法和《慈善法》修改;第二章总结了涉外行政执法情况,包括反外国制裁执法、涉外海洋执法、贸易救济调查、出口管制法实施、外商投资执法、证券跨境监管与执法、知识产权涉外执法、涉外反垄断执法和涉外反洗钱执法等;第三章介绍总结了涉外司法情况,包括涉外刑事司法、涉外民商事审判和涉外司法协助等;第四章全面介绍了涉外仲裁情况;第五章介绍总结了涉外法律服务情况;第六章以典型事例概括性地描述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情况;第七章梳理了2022年内发生的涉及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的主要情况,覆盖全球安全治理、全球文化治理、全球经贸治理、自贸试验区与自贸港涉外法治建设以及中国缔结、参加、批准的国际条约的概况。第二部分是近年来关于涉外法治研究成果中较有代表性的报纸、杂志论文的选摘。
-
法医DNA分析操作指南W.古德温,李玉基,郑志祥《法医DNA分析操作指南》系统介绍了一系列的法医DNA分析方法和*新进展,深入讨论了DNA分析过程可能涉及的所有操作步骤、潜在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详细描述了DNA分析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类型。《法医DNA分析操作指南》共20章,系统介绍了以下三方面内容:DNA分析的操作流程(第1章,第4~10章),包括生物样本的采集、运送、储存、DNA提取、PCR反应、毛细管电泳及图谱分析等;DNA分析的技术手段(第11~16章),包括STR、SNP、InDel、Y-STR和线粒体DNA等分型方法;DNA分析的法医应用(第2~3章,第17~20章),包括个体识别、体液识别、祖先信息推断、表型画像等。
-
知识产权法周长玲本书作为全新的法学e系列教材之一,是突出知识产权法学科的实践性,编写方式充分采用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做到了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的统一,内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深度适中,仅介绍、阐述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通说,同时融合了二维码这一数字出版方式。
-
律师制度与实务陈宜本书《律师制度与实务》是在《律师公证制度与实务》2013年修订版的基础上修订,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律师业的发展、律师法学的研究成果,在最新国内外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律师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意义兼备。全书共14章,包括律师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律师职业属性、律师执业基本要求、律师的权利和义务、律师执业机构、律师管理体制、律师收费、律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行为规范、律师的职业责任、刑事诉中的律师辩护与代理、民事诉讼中的律师代理、行政诉讼中的律师代理、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律师办理诉讼外业务。
-
知识产权基础与实务吴红,魏绪秋,董坤本书是以现行《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为编写依据,以培养知识产权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撰写的高等教材。全书共分四编,第一编概述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第二编在阐述专利及专利法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介绍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申请及审批流程、专利申请要务、专利权的实施与法律保护、专利文献与检索等内容;第三编以著作权法律关系为中心,重点阐述著作权法律关系的要素、作品特征、著作权的取得与限制等内容;第四编在阐述商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介绍商标注册、续展、终止以及商标正确使用等实务内容。本书不仅适合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专业或法学专业本专科学生或研究生使用,也适合作为法律硕士、工程硕士和MBA等各类专业硕士课程的教材以及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的教材。
-
经济诉讼法问题研究马涛经济法从诞生之初就在法学界的质疑声中缓步前行,经过经济法学者们的不懈努力,经济法的独立地位已经得到法学界和实务界的一致肯定。但经济法是否需要建立自己独有的诉讼体系,在法学界和实务界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本文认为,经济法保护的是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当社会整体经济利益被侵害所引发的经济纠纷具有特殊性,这种经济纠纷具有整体性、经济性、主体广泛性等特征,现有民事诉讼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都不能圆满解决经济纠纷,应当制定专门的“经济诉讼法”解决经济纠纷。
-
叙述的定罪论袁坦中《叙述的定罪论》是一本关于如何认定犯罪、适用刑法的小册子。作者边反驳边立论,以带有强烈哲学意味的深邃思考、生活化的形象表述将刑法定罪的要素、顺序、要求娓娓道来,对三段论、等置论等定罪推演逻辑进行批判性吸收和改善,提出了“叙述的定罪论”这一命题。作者批判了三段论和等置论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分野、将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相分离的做法,在作者看来,犯罪事实、定罪证据、司法罪状、正当程序四位一体,运用刑法认定犯罪的问题,即刑法罪状的适用问题,就是确定被告人是否犯有刑法规定的罪状的问题。犯罪事实需要叙述,叙述一个犯罪事实,就像是在讲关于已经发生的过去的犯罪故事,过去的犯罪故事通过定罪证据,由受到正当程序保障的亲历者阐述,符合司法罪状便认定为犯罪。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密不可分,是犯罪事实的一体两面,就像一张纸的正面和反面,正面和反面合二为一才能成为“纸”这个整体。定罪证据是亲历者讲述的真实情况,具有亲历性、真实性、关联性、法律性。亲历性体现在犯罪事实认定者作为非亲历者,要想认定犯罪事实,必须要有亲历者的叙事作为证据加持,否则便不可信;法律性即正当程序性,定罪证据必须要得到在正当程序保障下的被告人的真实承认,也就是使被告人被说服。司法罪状是作为叙述原型的典型事例,也是具体化为个案罪状的立法罪状,他是在叙述者的叙述中形成的,属于立法罪状的阐释与续造。作者将罪状分为蕴含罪状和明述罪状,前者是存在论的法律阐释,后者是反思的法律阐释,前者不需要解释,可以直接叙述、运用,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思,对疑问的解释和澄清。作者在文中厘清了审判解释与立法解释、司法罪状与立法罪状的区别,主张叙述的法律适用论而非三段论的法律适用论,主张融合的法律意义观,采用叙述解释学的反思解释。
-
虚假广告侵权责任研究李轶本书以《广告法》有关虚假广告侵权的规定为核心进行了规范研究,有立法论方面的建议,如归责原则、责任承担等,有解释方面的研究,如《广告法》中“消费者”“商品或者服务”的解释、广告和广告虚假的判断等。虚假广告侵权因果关系属于“心理上因果关系”,并且由于虚假广告作用于受害者的动机,是“心理上因果关系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因此无法适用传统因果关系理论。为平衡双方利益,宜推定因果关系存在。学界对于“心理上因果关系”的研究比较少见,本书尝试提出了虚假广告侵权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对“心理上因果关系”的研究有所推进,有助于丰富因果关系理论。
-
中国市场经济的法律理论谢海定 主编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法学,致力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法治基础、确立法治伦理,由此也形成了立足中国实践的市场经济法律理论。本书聚焦于国有制企业财产权理论和国家所有制的物权实现理论,它们主要从主体和物权两个角度探索中国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市场经济的法律难题。本书论文选自《法学研究》不同时期发表的作品。论文作者们围绕具体议题的讨论,呈现了他们孜孜以求、不懈探索的学术品格,以及在理想与现实、价值与技术、当下与未来之间谨慎权衡的学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