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
网络法学研究王立梅 著本书由王立梅和郭旨龙主编,将11位作者的论文编纂成书: 1.数字身份的未来 胡凌 北京大学副教授 2.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法律保障 袁康 武汉大学网络治理研究院副教授副院长 3.网络爬虫的刑民界限 姚万勤 西南政法讲师 4.网络合同生效格式条款的合意缺失与缘由分析(夏庆锋 国关学院讲师) 5.电商时代流量造假的刑法规制 李谦 南京师大博士生 6.个人信息处理主体何以分类 谭子文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生 7.试论政府数据共享的暗礁及清障路径:一个被遗忘权的例子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讲师、律师 8.智慧法院时代庭审记录改革的探索与优化 陈强 尹强 上海青云谱区副庭长 9.警用人脸识别 10.安柯颖译文 北外副教授 “全景敞视监狱”:大规模监控与作为反人类罪的数据隐私侵犯? 11.席斌(山西大学博士生)、汪渊智(教授博导):《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开发、部署和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相关技术伦理原则的条例》(立法动议、提案及解释性陈述)
-
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权研究李晶 著本书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如下:一是如何从法律上认定数字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差别; 二是如何认定数字货币发行行为的法律属性; 三是如何从法律上看待“去中心化”或“非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 四是如何认定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权是国家权力并厘清其内在结构; 五是如何看待技术与法律关系在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权上的体现; 六是宪法价值如何在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权中体现; 七是如何通过比较法视角,并立足于我国法律体系来构建规制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权的宪法路径; 八是如何看待公民财产权与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权之间的关系等。本书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定货币发行权是宪法中的重要议题,但鲜有研究,这本身就是创新; 二是系统研究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权是关注技术发展对宪法的发展; 三是提出了法定数字货币概念的洋葱模型; 四是提出了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权的构成与建构; 五是提出了规制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权的四阶段“监管试点”的建议。
-
网络直播平台著作权侵权制度研究姚震 著网络直播行业发展至今,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和相关主体通过分工协作、价值传导、信息传播、利益分配等方式紧密合作,贯穿网络直播活动的全流程,建立了稳定的行业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系统中,网络直播平台处于中心环节,发挥着主导作用。网络直播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除了对网络直播行为的著作权法规制、网络直播内容的著作权法认定等课题进行研究外,还应对网络直播平台著作权侵权制度进行研究,合理确定网络直播平台著作权侵权责任的认定规则。本书通过对网络直播及网络直播平台内在规律的考察,结合网络直播平台著作权侵权制度现行规范渊源美国模式及本土规范基础中国模式的理论分析,探讨中国模式下网络直播平台著作权侵权制度的运行现状、困境及成因,最终从安全保障义务的新视野提出重塑网络直播平台著作权侵权制度的对策建议。
-
证据学李海萍,唐良艳 编证据是诉讼活动中基本和核心的要素,是司法公正的基石,因而,司法人员应当具备证据知识和技能。证据学是司法警察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为好地满足司法警官院校证据学的教学需要,同时也为了能给司法警察的证据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本教材着重突出以下特点: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证据学兼具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一方面,基于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对证据概念、属性、规则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另一方面,将理论研究的终落脚点放到司法实践中,重点分析和解决司法实践中收集、审查判断证据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相关问题。二是力求通俗易懂。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表述,结合生动形象的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具体化、通俗化。三是内容严谨新颖。为了保证教材的严谨,书中的概念经过反复斟酌,结论都于法有据,对基本内容尽量使用通说,同时也简要介绍了不同的观点。此外,《证据学(第2版)》及时反映新的立法和证据研究成果,以保持教材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
刑事诉讼专门机关业绩考评制度研究胡常龙,冯俊伟,孙晓梁 著刑事诉讼专门机关业绩考评办法作为评价刑事诉讼专门机关工作业绩的重要制度,对我国整个刑事诉讼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是远远超乎想象的。科学、合理、规范、严谨且符合刑事诉讼规律和特点的考评制度无疑会对整个刑事诉讼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充分调动刑事诉讼专门机关和专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行为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相反,不规范、不科学、不严谨、不合理且背离刑事诉讼活动和规律的刑事诉讼专门机关考评制度则会严重阻滞刑事诉讼的规范高效运行,导致专门人员的行为失范,导致无辜者迟迟无法从刑事诉讼中解脱出来,有罪者无法受到正当法律程序的保护,甚至会助推冤假错案的生成。例如以往司法实践中的撤案率的考评造成了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即使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也不愿或者不敢及时撤销案件,无罪判决率则直接催生了我国司法实践中极为突出的无罪判决难的问题,其结果则是严重背离程序正义和人权保障的现代刑事诉讼法治要求,进而出现错案难现、错案难纠等司法痼疾。
-
证据法学卞建林 著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不断发展,以及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证据立法及证据理论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证据在诉讼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本书以《宪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监察法》《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重要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为依据,吸收近年来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果,分为“绪论”“事实论”“证据论”“证明论”四编,对证据法的基本理论、证据法的基本原则、证据规则、待证事实、免证事实、证据形式、证据能力、证明标准、证明责任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解读,反映了中外证据法理论研究的**情况。在体例方面,除正文外,本书设置了导语、思考题、理论探讨、实务研究、案例研析、参考文献等栏目阐释相关内容,并通过二维码链接部分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内容推陈出新,以最大限度地优化教材功能。
-
行政给付诉讼类型研究杨东升 著在新行政诉讼环境中,研究并完善给付诉讼类型相关审理规则及其诉讼程序,能够丰富和发展行政给付诉讼的裁判制度,为审判实务提供格式化、规范化的审理规则和诉讼程序。同时能够促进我国诉讼类型化发展。随着给付行政的发展以及行政行为形态的多样化,原告提起给付诉讼将会越来越多。通过对给付诉讼类型的理论和实务进行研究,完善其裁判规则及其诉讼程序,以达到保障公民更广泛的权利以及有效解决行政争议问题的目的。给付诉讼类型作为一项“兜底性诉讼”,能够发挥全面解决行政争议的救济作用。根据给付标的的不同,给付诉讼类型可分为“履行特定法定职责”的课予义务诉讼和“依法负有给付义务”的一般给付诉讼。针对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不作为,原告可以提起课予义务诉讼,诉求判决行政机关作出原告所需的具体行政行为。一般给付诉讼作为课予义务诉讼的“补充功能”的诉讼类型,针对除请求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外的金钱给付以及其他事实行为的给付。具有实体裁判功能的履行法定职责判决和给付义务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应发展出一套独立的区别于撤销之诉的司法救济制度,以保障权利救济的有效性和周延性。课予义务诉讼和一般给付诉讼有各自的适用范围、诉讼功能、特别要件、判决内容、裁判基准时、与其他诉种的选择适用等审理规则及其诉讼程序,我国司法实务上有关给付诉讼类型的审理规则和诉讼程序的阙如,必然给给付诉讼类型的实体审判应用带来困难。既然行政诉讼法已架构了给付判决类型,那么就应该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给付诉讼类型的相关审理规则。《行政给付诉讼类型研究》的写作目的在于明确给付诉讼类型的审理规则和诉讼程序,以实现从给付判决种类向给付诉讼类型精细化方向发展的迈进。
-
刑事诉讼前沿研究陈光中 编本书围绕认罪协商、庭审公开与公开审理、速审原则的贯彻与实现等主题,聚焦德国刑事诉讼学界的热点问题,同时关注中国司法改革进程中的改革热点,对上述问题的深入探讨,为德国研究持续多年的认罪协商热点问题,提供中国样本;德国学者关于认罪协商等制度的研究为我们审视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供全新的视角。该书稿整体观点鲜明、逻辑清楚、内容详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到中国、德国学界、实务界在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促进相关研究。
-
刑事诉讼法立法司法解释规章规范性文件精解孙茂利 编本书按照刑事诉讼法的结构分类,划分为总则,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审判,执行,特别程序和其他共计六编,每编细分为若干小类。本书着重收录了规范公安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的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环节的现行有效的刑事诉讼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规章、规范性文件,并在重点文件后收录了理解与适用的文章,对文件的出台背景、立法精神、核心内容做了全面细致的解读,对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具体适用问题作了解答和指导。本书对于具体查阅和准确理解刑事诉讼法律文件,不断完善刑事诉讼法律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民事诉讼法陈桂明,纪格非,刘芝祥 编自2000年出版以来,该书已经再版5次,深受师生的欢迎。本版根据**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的内容和相关司法解释,以及《民法典》,对书中与现行法律不配套的内容进行了修正,并对案例进行了更新,力求做到内容紧扣实践、重点突出、简洁明确,案例更具有实效性。《民事诉讼法(第六版)(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法律类,“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共26章,紧紧围绕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线进行课程设计,力图实现“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