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
国际投资法原理张建本书是专为国际法专业硕士而开设的国际投资法课程教材,全书共十章,先从从法律渊源、单边规制模式、实体保护与程序规则等方面解析了现代国际投资法规体系,而后通过对国际投资仲裁中的跨国企业人权责任规制方案、股东直接诉权、透明度原则与临时措施、仲裁员异议、裁决的救济的全方面阐述,分析说明了如何利用国际投资仲裁和国际投资法规条约来解决国际投资争端,探索如何平衡对国际投资者保护与东道主规制权的关系。本书注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在阐述国际投资法基本概念、基本构成、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融入大量跨国投资争端解决案例分析,使读者深入理解国际投资仲裁规则,掌握国际投资争端解决的实务原理。
-
金融法律评论2022上半年卷吴弘暂缺简介...
-
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背景下中国政府采购法律改革问题研究曹富国暂缺简介...
-
刑事一体化视阈中的环境犯罪研究贾学胜《刑事一体化视阈中的环境犯罪研究(暨南法学文库)》分为导论、本论和附论三部分。导论梳理和概述了刑事一体化的思想渊源、精神实质和具体应用。第一章至第五章是本论,从不同学科视角研究环境犯罪,其基本思路是:以环境犯罪的实证事实为基础,研究规制环境犯罪的刑事政策;以刑事政策为指导,研究教义学立场上的环境犯罪;最后研究教义学立场上的环境犯罪在司法实践(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的实现状态。附论主要研究了美国对环境犯罪的刑事法规制,具体包括:美国环境犯罪刑事法规制的历史考察、环境犯罪的追诉机构、环境犯罪的起诉、环境犯罪的成文规范和判例解读、环境犯罪的法律后果五个部分。之所以在附论部分研究美国对环境犯罪的刑事法规制,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刑事一体化”方法论的联结。即这部分研究也体现和运用了“刑事一体化”的方法论,符合该书“刑事一体化视阈”的主旨。其二是与笔者的学术积累有关。笔者曾于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美国福德汉姆大学法学院(Fordham Law School)访学,其间收集了很多美国环境犯罪的研究资料,其后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有一些学术积累,借此机会提供给学界,作为环境犯罪领域比较法上的研究资料。从研究内容的安排上可以看出,我国环境犯罪的刑事一体化研究和美国环境犯罪的刑事一体化研究在思路上是有区别的:美国部分的研究遵循了“历史考察→追诉机构→起诉→成文规范和判例解读→法律后果”的思路。这主要是我国和美国不同的法系特点造成的:我国的法律在技术上具有成文法系的特点,因此研究和内容安排是“从实证事实到刑事政策、再到成文规范、最后到司法实践”的思路;而美国的法律属于判例法,其环境刑法是在追诉实践中形成的,因此研究和内容安排遵循了“从实践到规范”的思路。
-
民法笔记鎌田薫物权法是规范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围绕物权法的基本制度,各种法解释理论形成对立,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n本书主要讨论了物权法领域的如下基本问题:基于意思表示的物权变动、“对抗要件主义”的基本问题、“二重让与”的法律构造、背信恶意人法理、背信恶意人的转得者与日本民法第177条规定的第三人、法律行为的撤销与登记、继承与登记、取得时效与登记、不动产取得时效完成后的受让人与背信恶意人、登记请求权、不动产附合制度、共有制度、共有物的利用与腾退请求。围绕这些问题,本书并没有单纯地介绍学说上的各种解释理论,而是在明确制度沿革的基础上,通过缜密分析判例立场和学说观点的背景,以及判例立场和学说观点为了何种目的展开了各自的解释论,指明问题解决的方向。 \n熟读本书不仅可以准确理解日本法上围绕物权法基本问题的学说观点出现分歧的原因,还能够切实体会物权法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所以虽然距离本书初版发行已经过去30年,在日本,本书也仍然作为最值得信赖的参考书之一,受到学生、学者和实务家的好评。本书中文版充分反映了2022年之前日本的立法、判例和学说发展历程,是一本非常值得仔细品读的物权法研究佳作。
-
新技术变革与知识产权保护赵丽莉,田聚英,方婷,张子璇,商岩,周彤,庞世森,张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新领域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技术和新业态发展对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亟需调整理论以回应现实问题,而理论的创新来源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新技术变革与知识产权保护一书聚焦新技术、新业态领域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涵盖“网络游戏”“区块链”“短视频”“数字音乐”“数据”“人工智能生成物”“共享经济”“浏览器屏蔽”“云服务”等多个领域,分析其典型的争议焦点及对已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冲击,挖掘问题及产生逻辑,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人民出版社本次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在以下三大方面有突出特点。 第一,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完善妇女人身和人格权益方面:强调妇女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强调禁止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有关医疗活动时,应当尊重妇女本人意愿;在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预防和处置性骚扰、性侵害制度机制等。 第二,在完善妇女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方面: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明确就业性别歧视的具体情形,将就业性别歧视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此外,还规定用人单位女职工权益保障相关责任,明确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中应当包含女职工权益保护相关内容。 第三,在完善生育保障方面,新修订的法律规定国家建立健全职工生育休假制度,明确用人单位对女职工的生育保障义务,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限制女职工晋职、晋级、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职务等。
-
土地增值税风险防控及争议解决研究廖仕梅暂缺简介...
-
治超非现场执法体系及技术应用王东,张新治理公路货车超载运输是社会难题,本书坚持问题导向,以系统理论、治理理论、外部性理论、政策理论等为依据,按照“发现问题-界定问题-确立目标-制订政策方案-预测政策有效性-策略建议”的思路,对我国传统的“治超”方式进行了反思,从问题出发提出并设计了“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并对这一“治超”新模式在选择上的正确性和在制度设计、理论推演上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为丰富治超理论、健全治超制度、推进交通事业创新与发展提供了解决思路。
-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法律,不署名黄河保护法把握黄河流域特点,紧紧抓住黄河保护主要矛盾问题,充分总结黄河保护工作经验,法律规定全面具体,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是江河流域保护的标志性立法。黄河保护法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的原则。第二,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针对黄河流域各种特殊问题,对特定区域、特定问题规定特别制度措施。第三,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全流域一盘棋,妥善处理多元诉求,平衡好各方利益,统筹谋划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把握好保护和发展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