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
地方环境立法研究杜寅地方立法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是形成中国法学话语体系的重要场域。本书描述了自2015年以来地方环境立法的基本轮廓,从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环境法现代性角度解释地方环境立法的扩张趋势,并结合立法实践对地方环境立法中的前沿问题进行阐述。
-
《民法典》时代融资租赁法律合规研究李鹏飞,侯怀霞《民法典》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实施以来,纳入非典型担保对融资租赁实务带来哪些影响? 融资租赁为非典型担保贡献了哪些实践样本,展开了一幅怎样的实践画面?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此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从理论上看,融资租赁等在涉及担保功能发生纠纷时应适用《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 一是有关登记对抗的规则;二是有关担保物权的顺位规则;三是有关担保物权的实现规则;四是关于价款优先权等有关担保制度。对于不涉及担保功能的相关事项,包括“融资加融物”的交易特征、出租人不承担质量瑕疵担保、出租人享有取回权等,仍适用融资租赁相关规定。这些变与不变,对融资租赁实务的影响不一而足。从实践看,作为“融资”“融物”相结合的交易形式,《民法典》时代“融物”这一核心问题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有哪些典型问题? 融资租赁交易结构、担保措施、违约救济等方面的业务实践和司法实践又有哪些新特点? 针对这些问题,本书以融资租赁业务整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为轴,按照业务开始、进行、结尾的时间顺序,从项目审批前、签约放款和履行期间、违约救济三个阶段安排篇章架构,展开探讨。作为《民法典》中的有名合同类型,融资租赁以法律、监管、会计、税务为四大支柱。本书主要论述前两个支柱,致力于从理论观察实务,以实务查验理论,力图为融资租赁和非典型担保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努力。
-
商品流通法律保障机制研究李惠阳暂缺简介...
-
揭开房地产法律之面纱李国喜房地产法律属于经济法的范畴,关乎国计民生,与民法和行政法密切相关。本书运用法理学原理,沿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脉络,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房地产法律的历史进程,是房地产管理与房地产法律研究相结合的产物。既有独立的理论观点,又有具体的案例分析,关注社会焦点,回应公众关切,挑战房地产疑难案件。
-
民事案例研习李文涛该书系法学专业民事案例研习课程的实践课用书,其主要介绍德国鉴定式案例研习方法,依据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并通过大量实际案例和参考答案为学生提供鉴定式案例研习的训练。适用于法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也适用于非法学专业选修民法、经济法课程的学生,也适用于对民事案例研习感兴趣的法律实务人士。本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案例分析方法介绍和阐释。该部分包括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的基本介绍、法律关系分析方法的阐释等等。第二部分是案例研习和参考答案。该部分提供50个左右的民事案例,包括与民法(含知识产权)相关的商事、行政、刑事的案例,涉及目前比较热点的案例,供学生研习,同时按照鉴定式的参考答案,供学生参照学习。案例选取自我国实际判例,以及德国教科书以及德国案例教科书的经典案例。参考答案按照德国鉴定式的参考答案格式严格依据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设计。第三部分是案例研习题。该部分的研习题主要来自我国裁判文书网上的真实案例),供学生研习训练使用。
-
农村合作金融的法律监管问题研究李媛媛本书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层次的内容: (1)农村合作金融的界定,对合作金融及农村合作金融的内涵及外延的创新研究。(2)对农村合作金融监管悖论的提炼和运用亚里士多德“四因说”对悖论“四因”的探究。(3)对农村合作金融监管基础原理的更新,包括对失败风险核心代理冲突的认知正畸,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本质属性的再认识。(4)立法模式上提出横向双重分权和纵向三层分权的制度机制;提出法制重构的建议,包括监管定位、监管的“核心原则”和对现行监管可能的“自下而上”的突破路径等。(5)创新适用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并运用亚里士多德的系统论方法分析“四因”,让读者不只是看到静止的片段,而是看到系统的动态及其来龙去脉,认识到因果关系之间的微妙互动。
-
民法典背景下身份行为的体系化研究田韶华《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民法的体系化达到了新高度。体系化不仅是对民法典本身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民法各具体制度的要求。然而,身份行为作为一类迥异于财产行为的法律行为,无论在立法层面还是理论层面,均未达到像财产行为那样的体系化程度,这使得其在以体系化著称的《民法典》中颇不协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法的科学化,同时也对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带来了相当的困扰。身份行为制度的现状固然有家庭法长期以来游离于民法之外的原因,同时与家庭法特有的价值主导体系也不无关系。而在家庭法回归民法的时代,其相关制度建构在强调价值判断的同时,亦应关注其本身的科学性与体系性,这也正是民法典下身份行为制度解释论展开的方向。本书主要是从解释论的角度,以法学体系化思维方式构建身份行为理论体系。研究成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编身份行为总论,第二编基本身份行为,以及第三编衍生身份行为。
-
刑法学李晓明本书主要有四大特点:(1)全面考察了古今中外的刑法立法及刑法典的历史文化体系,不仅梳理和建构了自人类社会产生以降的刑法学术史及基本理论知识体系,而且系统研究了世界各国刑法立法及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立法例,不仅告知读者刑法立法及法典打造的基本方法,而且告诉读者如何梳理和研究刑法学及其理论的系统知识,不仅教会其如何“喝水”,而且提示其如何“取水”,从而为培养更多的刑法理论与实务人才奠定基础。(2)根据我国刑法文化的研究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刑法观和犯罪观、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刑法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我国传统刑律文化的积淀,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刑法立法、司法及其学术理论的观点和经验,试图打造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的刑法学科体系及其基本原理。(3)试图打造全新犯罪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如以罚为前提的罪的概念,刑法之内的重罪、轻罪和刑法之外的微罪范畴等),梳理和完善刑法学的学科主线,重新阐述和解释“罪刑关系”的实质含义,提出“罪责关系”的刑法学科主线新思路,预估和研判未来广义刑法学的“罪罚关系”范畴,系统阐述“罪”与“罚”的基本原理及其学科体系。(4)定位于刑法理论体系化与法典编纂制定相结合的实用研究思路,大胆提出建立“大刑法学”或“广义刑法学”的理论主张,不仅试图更新传统的注释刑法知识体系,而且指出纯理论刑法学可能存在的问题,使刑法学的研究内容介于理论与实务之间,试图总结一套理论刑法与注释刑法并重的现代化的刑法学理论知识体系。
-
虚拟经济有限发展法学理论视角下的银行法律制度变革陈晴,杨娟 著暂缺简介...
-
刑法论丛赵秉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