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法律理论的第三条道路:德沃金的解释转向及其意义
作者:李锦 著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01
ISBN:9787811139662
定价:¥3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法律理论的第三条道路:德沃金的解释转向及其意义》由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的二元格局、原则论与反法律实证主义、解释转向的原点、理论争议与解释转向的主要内容、解释转向的理论挑战和辩护、第三条道路的继承与超越等六个部分组成,主要围绕法律理论的第三条道路如何展开,亦即为什么进行解释转向,解释转向究竟意味着什么,具有什么内涵,以及遭遇过哪些理论挑战,又当如何来回应和辩护等内容进行阐述。适合法科学生和法学研究者阅读,对于关注法律理论的法律实务人士,如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暂缺《法律理论的第三条道路:德沃金的解释转向及其意义》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方法与创新
一、立场与方法
二、学术创新
第二章 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的二元格局
第一节 自然法学说史:一个历史的素描
一、“自然”的发端与自然法传统的基础
二、自然法学说的历史简论
第二节 法律实证主义的兴起
一、自然法的衰微和实证法的崛起
二、法律实证主义的奠基与发展
第三节 自然法理论的复兴与法律实证主义的二元格局
一、自然法理论的复兴与新自然法
二、自然法理论与法律实证主义的二元格局
第三章 德沃金的原则论与反法律实证主义
第一节 德沃金原则论的最初版本——原则论Ⅰ
一、原则与规则的强区分命题
二、原则与司法裁量权
三、原则与系谱命题
第二节 德沃金原则论的修正和发展——原则论Ⅱ
一、理论修正的动因
二、德沃金的原则论Ⅱ——一个复杂的反法律实证主义版本
第三节 德沃金的反法律实证主义与自然法之关联
第四章 解释转向的原点——语义学之刺及解决方案
第一节 司法现象学和法律争议的理论化
第二节 语义学之刺:问题与争论
一、语义学之刺的论点及构造
二、语义学之刺:一场可能的误读
第三节 语义学之刺的真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语义学之刺的真问题
二、两个解决方案
第五章 法律的理论争议和解释转向
第一节 法律的理论争议:前提、根源和形态
一、理论争议的前提
二、理论争议的根源和形态
第二节 新的方法论基础——建构解释的模式
一、建构解释的含义与特征
二、建构解释与法律解释之关联
三、法律解释的建构基础:解释性态度和解释共识
第三节 法律作为一个解释性概念
一、解释转向的理由
二、普遍的解释主义
三、作为解释性概念的法律
第四节 最佳的法律观念——法律作为完整
一、完整的独立及其证立
二、法律作为完整的内容
第六章 解释转向的理论挑战和辩护
第一节 对解释普遍性的理论挑战——基于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两个应用
一、反对解释的普遍性:帕特森的新立场
二、解释概念的哲学说明:马默的惯习主义解释观
三、一个简短的回应和启示
第二节 解释转向和形而上学争议
一、解释转向的反形而上学立场:摩尔的反驳
二、“真”的理论争议与实在论解读
第三节 实在论抑或语义学——一个替代的语义学方案
一、德沃金的反形而上学立场与实在论的关系
二、替代的语义学方案:斯塔沃波洛斯和布瑞克的语义学方案
三、德沃金后期的语义学方案
第四节 彻底化之后的解释转向
第七章 继承与超越——第三条道路的启示
第一节 解释转向的两个基本主张
一、法律作为解释
二、法理学作为释义性概念的解释理论
第二节 第三条道路的未来展望
一、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二、在理论和实践之间
后记
第一节 研究问题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方法与创新
一、立场与方法
二、学术创新
第二章 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的二元格局
第一节 自然法学说史:一个历史的素描
一、“自然”的发端与自然法传统的基础
二、自然法学说的历史简论
第二节 法律实证主义的兴起
一、自然法的衰微和实证法的崛起
二、法律实证主义的奠基与发展
第三节 自然法理论的复兴与法律实证主义的二元格局
一、自然法理论的复兴与新自然法
二、自然法理论与法律实证主义的二元格局
第三章 德沃金的原则论与反法律实证主义
第一节 德沃金原则论的最初版本——原则论Ⅰ
一、原则与规则的强区分命题
二、原则与司法裁量权
三、原则与系谱命题
第二节 德沃金原则论的修正和发展——原则论Ⅱ
一、理论修正的动因
二、德沃金的原则论Ⅱ——一个复杂的反法律实证主义版本
第三节 德沃金的反法律实证主义与自然法之关联
第四章 解释转向的原点——语义学之刺及解决方案
第一节 司法现象学和法律争议的理论化
第二节 语义学之刺:问题与争论
一、语义学之刺的论点及构造
二、语义学之刺:一场可能的误读
第三节 语义学之刺的真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语义学之刺的真问题
二、两个解决方案
第五章 法律的理论争议和解释转向
第一节 法律的理论争议:前提、根源和形态
一、理论争议的前提
二、理论争议的根源和形态
第二节 新的方法论基础——建构解释的模式
一、建构解释的含义与特征
二、建构解释与法律解释之关联
三、法律解释的建构基础:解释性态度和解释共识
第三节 法律作为一个解释性概念
一、解释转向的理由
二、普遍的解释主义
三、作为解释性概念的法律
第四节 最佳的法律观念——法律作为完整
一、完整的独立及其证立
二、法律作为完整的内容
第六章 解释转向的理论挑战和辩护
第一节 对解释普遍性的理论挑战——基于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两个应用
一、反对解释的普遍性:帕特森的新立场
二、解释概念的哲学说明:马默的惯习主义解释观
三、一个简短的回应和启示
第二节 解释转向和形而上学争议
一、解释转向的反形而上学立场:摩尔的反驳
二、“真”的理论争议与实在论解读
第三节 实在论抑或语义学——一个替代的语义学方案
一、德沃金的反形而上学立场与实在论的关系
二、替代的语义学方案:斯塔沃波洛斯和布瑞克的语义学方案
三、德沃金后期的语义学方案
第四节 彻底化之后的解释转向
第七章 继承与超越——第三条道路的启示
第一节 解释转向的两个基本主张
一、法律作为解释
二、法理学作为释义性概念的解释理论
第二节 第三条道路的未来展望
一、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二、在理论和实践之间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