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案例与司法解释
-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典型案例指导丛书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 著该丛书共分5册,其中民商事审判类2册,行政审判类3册。 1.《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行政案件裁判精要》 ISBN 978-7-5216-0960-8 定价76.00元 2.《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典型民商事案件裁判观点与文书指导(第1卷)》 ISBN 978-7-5216-1219-6定价169.00元 3.《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民商事主审法官会议纪要(第1卷)》 ISBN 978-7-5216-1151-9定价76.00元 4.《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典型行政案件裁判观点与文书指导(第1卷)》 ISBN 978-7-5216-0961-5定价176.00元 5.《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行政主审法官会议纪要(第1卷)》 ISBN 978-7-5216-1220-2 定价76.00元 丛书中的“裁判观点与文书指导”重在归纳案件的裁判要旨,为同类案件审理提供裁判规则;“主审法官会议纪要”则重在对案件审理中不同法律适用观点进行评析和对案件审理结果进行阐释。
-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典型民商事案件裁判观点与文书指导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 著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结合所辖地区案件类型与特征,精心挑选一批在法律适用上具有代表意义及社会普遍关注的案件编撰成书,既是对辖区法院进行统一裁判指导,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案例指导研究,推动案例指导制度更好地发展。本书选取的案例均为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近年来审结的民商事案件,总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社会关注度较高。二是具有典型的法律适用意义。三是案件较为新颖或疑难复杂。四是案件大多经过主审法官会议讨论。这些案例都是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全体主审法官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对于统一裁判尺度、规范法律适用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
民事法律文件解读2020.6、2020.7最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编选组 编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标志着我国从民事单行法时代迈人民法典时代。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民法典共七编、1260条,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多、体量大、编章结构复杂的一部法律。本合辑收录了民法典及其重要内容导读。2020年5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二)》),聚焦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买卖合同、房屋租赁合同、金融借款、医疗保险和企业破产等案件类型,提出了23条具体审理意见。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三)》(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三)》)。《指导意见(三)》共9部分19个条文,是在最高人民法院前期发布的系列指导意见基础上,结合审判实践需要,聚焦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运输合同、涉外商事海事案件的适用法律问题提出的指导意见。本合辑收录了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就《指导意见(二)》《指导意见(三)》答记者问文章,对理解与适用两个指导意见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
花之凋零又重生王秀娟 著《花之凋零又重生》主要讲述婚姻中迷茫的女人,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在书中描述了经历过婚姻中各种磨难的女人,是如何一点点摆脱痛苦的婚姻,而坚强的找回自我,实现凤凰涅槃。《花之凋零又重生》故事生动且真实,具有一定社会教育意义,可以让读者在婚姻的迷惑中找回自我的启示和感悟。
-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行政主审法官会议纪要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 著2020年是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以下简称第一巡回法庭)成立5周年。自2015年成立以来,第一巡回法庭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始终牢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初衷,坚持审判机关重心下移,坚持就地解决纠纷,坚持方便当事人诉讼,审理审结了巡回区内大量行政案件。与此同时,第一巡回法庭注重充分发挥主审法官会议在研究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法律适用,统一裁判尺度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办理了一批具有典型性和指导意义的行政案件。主审法官会议关于这些案件的讨论意见,是第一巡回法庭对行政审判实务中部分重点和难点问题的基本裁判观点,是法官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在其中选取了35篇具有参考指导价值的会议纪要,按照一定体例编写后汇编为本书,一为总结审判经验,指导审判实践;二为第一巡回法庭成立5周年献礼。
-
行政与执行法律文件解读·总第186辑最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编选组 编本辑收录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办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等重要规范文件。2020年6月16日,国务院公布《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2015年6月,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向国务院报送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国务院原法制办、司法部先后两次征求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和部分企业、行业协会的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企业、行业协会意见;赴上海、浙江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司法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药监局对送审稿作了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条例》草案。2020年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草案,2020年6月1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条例》。2020年6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收官之年,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一部重要的行政诉讼司法解释。这部司法解释的发布,将对推进严格规范文明执法、促进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推进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是对人民法院工作的一次大考。疫情发生以来,最高人民法院认真落实依法防控要求,密切跟踪调研司法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单独或联合有关部门及时出台了有关疫情防控的司法政策文件,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一项重大工作任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办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
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热点问题研究·2019吴偕林 著《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热点问题研究·2019(全2册)》系2019年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研讨会成果汇编。收录论文66篇,约88万字。这是继2009年首次举办“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研讨会”之后,福建省法官协会和海峡两岸法学交流协会(台湾)共同举办的两岸司法实务交流合作的又一盛会,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司法实务界人士聚集一堂,以“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中的司法服务与保障”为主题,围绕两岸诉讼服务机制比较研究、两岸同胞权益平等保障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审判和司法科技信息化等议题,开展热烈研讨和深度对话,达成许多共识,达成许多共识。本书的集结出版将有助于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研究成果,将对进一步推动两岸法治发展和司法改革进程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郭娅丽 吴梅 李玉红 著内容简介 为了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国家颁布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系列政策,并分批进行了试点。本书主要选取高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调研对象,梳理相关政策及其特点,介绍办理知识产权质押的法律流程,收集2009—2019年法院审理的知识产权质押案件502件,选取其中16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归纳总结了知识产权质押诉讼中存在的七大问题,明确了知识产权既是知识财产私有的权利形态,也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度选择,揭示了知识产权质押的本质是一种金融交易行为。由此出发,从法律制度完善、政府政策扶持、融资机构自身防控、相关市场主体参与四个维度,提出了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防范的建议。
-
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20.7总第181辑最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编选组 编本辑重点收录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刑事案件涉扶贫领域财物依法快速返还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旨在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战战果,推进开展并有效规范刑事案件涉扶贫领域财物依法快速返还工作,有利于进一步保障权益被侵害的个人、单位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能,促进国家惠民利民政策落实。同时,还收录了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统一法律适用加强类案检索的指导意见(试行)》,为法官正确裁判案件提供必要参考。本辑收录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第二十批、第二十一批指导性案例等司法指导性文件,以及《司法部关于印发(物证类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声像资料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的通知》《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等业务文件。此外,本辑刊载了黄某勇滥用职权、受贿案案例评析,以飨读者。
-
规范关系与刑事治理现代化的道德使命田宏杰 著国家治理现代化须以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规范体系为基础。而法律,道德和“组织规范”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的规范体系。因而,高度重视“组织规范”并正确处理好它与法律道德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组织规范”具有民间性,自主和自治性,有权制定并实施“组织规范”,约束组织本身及其成员的相关行为。这些“组织规范”上承法律下接道德,但又不是照抄照搬,而是依“法无禁止即可为”原则独立存在。在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和努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有必要重新认识三大基础规范的关系,从而有效发挥“组织规范”的作用,构建良好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