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案例与司法解释
-
立案工作指导苏泽林 著《立案工作指导(2008年第3辑·总第18辑)》收录了多篇关于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实效及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的文章,主要体现在“理论与实践探索”及“调查研究”两个栏目。在“调查研究”栏目中,最高人民法院为了解与掌握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具体情况,部署并下发了《关于报送民事申请再审案件数字和开展再审事由适用调研工作的通知》,部分高级人民法院积极开展调研,本辑收录了江苏、江西、云南、青海、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作出的调研报告,望能起到经验交流、学习的作用。
-
交通纠纷案例答疑吴中华 著为了帮助交通事故当事人掌握交通事故纠纷中必要的法律知识,作者编写了《交通纠纷案例答疑》,希望通过以案析法,使大家在交通事故纠纷中少走弯路,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书中所选案例多属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网指导案例和其他法院通过各种形式公布的案例,每一个都尽可能具有典型性。为了方便使用,每个案例都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交通事故纠纷中的各种基本法律知识,并给予了详细的提示和忠告。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机动车辆数目的迅猛增加,对道路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道路交通安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早在2004年5月1日起就已实施,同期生效的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虽有利于规范交通秩序、维护交通安全,但我国每年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数和死亡人数仍排在世界第一位。在交通事故的处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确定,归责原则,赔偿责任的原则、标准等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
刑事审判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至五庭 主编作为最高人民法院业务庭主办的业务指导和研究性刊物,《刑事审判参考》自1999年4月创办以来,秉承立足实践、突出实用、重在指导、体现权威的编辑宗旨,在编辑委员会成员、作者和读者的共同努力下,密切联系刑事司法实践,为刑事司法人员提供了有针对性和权威性的业务指导和参考,受到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和刑事法律教学、研究人员的广泛欢迎。《刑事审判参考(总第64集)》分为案例;刑事司法规范及其理解与适用;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裁判文书选登。
-
农民知法用法1001问苗伟 著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指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所有成员。比如家庭承包中的承包方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发包方将土地发包给农户经营时,应当按照每户所有成员的人数来确定承包土地的份额,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按户承包,按人分地”,也叫“人人有份”。由于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本集体经济组织中均享有成员权,也由于农村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因此,每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都享有土地承包权。如村集体中的每个村民,只要一出生,不论年长年幼,是男是女,都有承包权。《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因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理由,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承包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承包权利的,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
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法规编辑中心 编《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配套系列丛书: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简明版)》中民事审判监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它对于纠正错误的生效裁判,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民法院裁判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适应不同读者的需求,编者在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编写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一书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和文书样式,编写了《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对司法解释条文的讲解,包括【释解】和【提示】两个部分。【释解】是从法理角度对法条的精炼解释;【提示】则对审判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所作的解答。下编为文书样式,包括当事人申请再审审查及再审案件裁判文书类,人民法院依职权再审案件裁判文书类,人民检察院抗诉再审案件裁判文书类,案外人申请再审案件裁判文书类四大类。
-
人民法院案例选第2辑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 编著案例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后形成的司法产品,作为案例载体的裁判文书蕴含了法官对法律的感悟理解和对纠纷的评判结论,是法官司法智慧的结晶。优秀的裁判文书,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具体纠纷的案结事了,而且能够起到宣传法制、教育公民和指导审判的重要作用。把优秀的裁判文书从浩如烟海的案例中挑选出来,使之充分发挥功能作用,对于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对案例的研究特别是指导性案例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且日趋深入,案例研究作品层出不穷。各级人民法院也高度重视案例的编选工作,很多法院还建立了定期发布典型案例的平面、网络载体和相关制度,用以指导本辖区内的审判工作。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案例的研究和探索,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再婚赡养案例解析郦晶,马碧娟 编著找一个相爱的人,建立一个美满的家庭,这几乎是每个人的希望。年轻人或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或找个意趣相合的人细水长流,其实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寻找幸福。然而寻找幸福难道只是年轻人的专利吗?老人辛苦了一辈子,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可以安享晚年,然而其中不少却因丧偶或离婚只剩下单身一人,而现代化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和已经十分普遍的小家模式,又使得老人难得有儿孙绕膝的时光,孤独寂寞几乎成了许多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描绘。百善孝为先。儿女尽孝常伴身旁是帮老人消除孤独的好办法,然而伴侣之间的互相关怀、互相扶持是儿女所不能替代的。让老人重新寻找生活伴侣,重新组成自己的幸福家庭,有仅能让老人在心灵得到满足,而且对老人的身心健康都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再婚因难重重。由于社会对老人再婚问题仍存在一些偏见,使得老人在再婚过程中受到许多阻力。自己的顾虑、儿女的反对、寻找合适伴侣的困难,任何一点都有可能让老人放弃再婚的念头。另一方面,由于老人各自子女、财产、生活等各方面原因,一些老人即使在再婚之后,仍然出现许多问题,如长期生活习惯的差异、与继子女的关系、老人财产的争议、赡养责任的分担、遗产的继承等等,这些都使老人的婚姻面临更多的矛盾和考验。现实中由于老人的再婚而引的纠纷并不少见,有些甚至造成几个家庭的困扰,对老人也造成了伤害。因此,为了老人能在晚年过得幸福,处理好老人再婚中出现的问题尤为重要。《再婚赡养案例解析》将根据老人再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再婚后的赡养、继承问题,以案例形式为老人提供一些法律上的意见,以便在发生类似情况时作为参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案例解读本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 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是我国关于劳动的基本法律,涵盖了劳动法律关系的各个方面,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基础。《劳动法》是依据《宪法》中有关劳动者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制定的;主要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考虑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比如在规定职工可以辞职的同时,也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辞退职工,从而保证了劳动者的择业自主权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劳动法》规定工会可以代表职工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订立集体合同。《劳动法》以基本法律的形式第一次明确了工时休假制度,使《宪法》规定的劳动者这一基本权利得到具体确认。同时,该法确立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规定了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另外,该法还明确了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明制度,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为我国建立职业技能开发体系,提高我国劳动者整体素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此外,《劳动法》肯定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成果,对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分别作了原则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和监督机构的职责制定了法律规范,同时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和法律责任。需要注意的是,新近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合同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特别规定、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劳动合同法》既坚持了现行《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劳动关系双方有权依法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同时又对《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作出了较大修改,使之进一步完善。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在两法规定有冲突的地方,当以《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为准。《劳动法》作为劳动法律体系的基础,配套法规众多,除《劳动合同法》外,主要包括:《工会法》、《公司法》、《外资企业法》等以及《国务院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等。
-
日常生活案例解析北京市天沐律师事务所 编著《日常生活案例解析》为老年人依法维权案例解析丛书,由北京市天沐律师事务所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主要内容包括:人身伤害篇,婚姻家庭篇,遗产继承篇,养老赡养篇,看护护理篇等。
-
犯罪现场《图说天下·透过镜头》编委会 编从人类社会学的角度看,暴力行为是人的一种本能,一部分指向于内部,一部分指向于外部,由于利益的驱使,大部分的暴力行为是指向于外部的。进入阶级社会,暴力行为常常被视为犯罪,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统治阶级的代表一国家则会对犯罪分子施加各种刑罚。有犯罪行为,自然就有真实反映犯罪分子作案的过程、手段以及其他相关情况的犯罪现场。影像技术的诞生使得社会所关注的许多重大罪行的犯罪现场,得以在第一时间进入公众视野。自20世纪以来,世界上发生了许多震惊世界的重大犯罪事件。本书从中精选出许多案件,这些犯罪涉及盗窃、抢劫、枪杀、恐怖袭击、贩毒、爆炸等多方面内容,并通过犯罪现场照片、现场直击、事实真相、焦点人物等形式呈现给读者。当然,这本书展现给读者的远不止这些,我们的目的也不限于此。我们不奢望能通过这本以犯罪现场为线索的书,去阻止犯罪,只要它能给人们以警示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