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读物
-
近代法研究李贵连 主编《近代法研究》大致包括论文、旧文选登、资料和书评等栏目,在内容上注意法律在司法实践中的运作、法律和社会的复杂关系;在方法上讲究资料的严谨和充实,强调论从史出、小题大做,反对夸夸其谈和宏大叙事。
-
法与教育公平王雪梅,张玉霞,陈立峰 著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准则,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教育公平是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法制化的核心理念,是世界范围内教育理论和教育决策的一个核心问题。从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各国都在不断强化国家利用法律手段干预教育,以法律来促进与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体系的基本框架已初步确立,但由于我国教育法制仍相当滞后,教育法制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必须建立完备的教育法律体系、完备的教育行政制度、严格的教育执法制度、具有实效的教育救济与教育程序制度,才能真正使教育公平的实现成为可能,也才能够真正建立起宪法理念下的教育公平法律保障体系。只有树立教育公平和教育法制化的立法理念与宗旨,面向世界,学习国外教育立法经验,明确教育产业法的性质、教育法的法律地位及其与社会法的关系,塑造以宪法为根本大法,为基点,以社会法为中心,以教育法为关键,以其他部门法的教育公平法律保障的渗透为辅助的公平体系,才能真正建立和完善我国教育公平法律保障体系。
-
北大国际论丛2007王缉思,袁明,陈志瑞 主编本书汇集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师一年以来的学术新成果。选编的标准是在国内有关刊物上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学术性评论。 本书所收的27篇论文议题比较分散,就显得很自然了。文章涉及的领域涵盖了中国的国际环境与对外关系、中国外交政策与外交思想、当前世界政治思潮、国际政治理论、区域与国别政治发展等等。从选题和文章内容可以看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秉承兼容并包的传统,学者发挥个人所专,自拟课题,思路各异,观点多元,而又不失对国内国际大局的关心和人文关怀。
-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郑永流 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07年第1期)(总第11期)》主要内容为:《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由中国政法大学郑永流教授创办于1998年。刊物以思考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为旨趣,并衍生出哲学层面与社会层面两个基本维度。《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为二○○七年第一期(总第十一期),主题讨论为法律与社会科学,此外还有法哲学研究、蓟门学园及著名学者等。
-
中国法制史张国安、白晓东、林伟明中国法制史是法学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高等院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教材之一。《中国法制史》主要介绍了中国法律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秦朝的法律制度、汉朝的法律制度、隋唐的法律制度、明朝的法律制度、鸦片战争前清朝的法律制度、中华民国的法律制度、革命根据地的法律制度等十三章内容。并且《中国法制史》内容精炼、线索清晰、重点突出,实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
民商法论文精粹李大元 主编一、本丛书系有选择地整理民国时期(包括少量清末时期)经典法学论文,不作有损原文的改动,只作适当的技术性中工。二、原文为竖排版者一律改为横版,原文中的“如左”、“如右”等用语,相应改为“如下”、“如上”等。三、原文繁体字改为简体字。四、原文无标点符号或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者,一律改为新式标点符号。五、原文所使用的年代,如“民国十年”相应改为“1921年”,或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在括号内作一说明。六、原文所使用的专有名称、专门术语等相应改为现在通用的提法。七、原文无段落划分者,适当划分段落。八、原文明显错误的事实、数字、名称及其他引用材料,酌加改正。
-
洪范评论社会中的法吴敬琏,江平 主编,梁治平 执行主编今年四月二十四日,国务院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 式向社会颁布,而在此之前一个多月,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就 邀请参与这次立法的学者、官员等,就这部即将颁布的法规进行 了专题讨论。在这次研讨会上,报告人和评议人除了介绍这部法 规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之外,更就该法的成因与推动力、立法 过程、法律实施机制、施行该法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该法与其 他相关制度尤其是民主和法治的内在关联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 讨论。换言之,这次讨论所关注的,更多的不是法律的文本及其 规范含义,而是法律的过程,法律发挥作用的机制,以及法律在 社会中的实际意义。这种跨学科的审视法律的方法,这种对法律 过程和行动中的法的关注,在我们并非自今日始。 本辑主题——“社会中的法”——便凸现出这一关切。
-
劳动维权从这里开始刘志赟 编著在远古,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让我们不再茹毛饮血、刀耕火种;今天,劳动创造着美好未来,使我们拥有稳定的生活和社会的认同。小到一个家庭的生计要通过劳动收入来维持,大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也要通过最基本的劳动关系来维系。劳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可谓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勤劳、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无数诗篇对美好的劳动场景进行了讴歌,同时也描绘了人们各尽其用、社会和谐的理想蓝图。《礼记·礼运》大同篇说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今天,通过法制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我们正向劳动创造和谐社会这一目标迈进。
-
劳动合同法100问徐永前 主编本书力求真实地反映立法的本意,准确地解答《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相关内容,能够帮助具体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该法,把握该法的精神实质。对于用人单位贯彻实施该法,依法调整劳动关系,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对于劳动者了解和掌握该法的规定,为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本书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
未成年人法学佟丽华 主编本套丛书针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的现实状况,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和权益救济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系统论述,包括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等。书中结合具体的案例、判例,分析了未成年人保护实战中的一些操作及得失,具代表性和参考价值。期望本书能对未成年人权利保护与犯罪预防领域的相关立法及司法实践活动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