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读物
-
法律书评苏力《法律书评》是关于研究法律方面文化的期刊,具体收录了:《民主时代如何认识大共和国代议制方案?——托克维尔与联邦党人的对话》、《中国乡村的法秩序》、《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国农村》、《从边缘处发掘真实世界的隐秘》等文章。
-
专区与地区政府法制研究翁有为制度是人类文明中最主要和最核心的成果。如果把人类文明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制度就是这棵大树的树干和股叉。没有制度存在的人类文明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制度既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它本身又是饱含着经验和教训的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伴随人类从早期文明国家发展到今天成熟、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制度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充分关注,一些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思想家,往往把对自己所信仰的制度的捍卫和创造,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其因就在于此。当然,从根本上说,制度虽离不开思想家的设计和创设,但更重要的是时代需要和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
-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廖益新 主编编辑者将怀着对读者和作者的温情与敬意,持守对学术和法治的虔诚与审慎,以《厦门大学法律评论》参与转型中国的学术建设、社会进步。
-
直面青春的弯道杜立 著《直面青春的弯道:关于中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的思考》是作者多年从事中学生法制教育、预防犯罪、权益保护工作后对中学生违法犯罪问题产生的一点想法。它以丰富的案例、具体的数据和简明准确的分析,比较全面地揭示了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以及成因,概括了中学生违法犯罪的各种现象和类型,对违法犯罪产生的直接原因、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预防犯罪提出了对策建议。作者认为,犯罪问题是社会问题,犯罪人的犯罪个性来源于社会,“孩子犯罪,根在成年人”,所以《直面青春的弯道:关于中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的思考》用了1/3的篇幅分析中学生犯罪的深层原因,并对他们违法犯罪的特征进行了概括。目前,我国对中学生这一群体违法犯罪现象还欠缺深入研究,更缺少这方面的专著。作者认为,深入研究这一群体中的违法犯罪现象,对中学教育体制改革和中学生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的改革,对丰富社会学、犯罪学和青少年犯罪研究,对强化中学生的权利意识,提高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进一步关注未成年人,都有重要意义。
-
谭兵法学文集谭兵 著经通读全书,我认为,文集上卷《追求民事程序正义的不懈探索》所收录的四十余篇文章,是谭兵教授多年来从事法学教育、潜心研究民事诉讼法学的结晶,反映了谭兵教授在该领域研究的主攻方向和特点;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记载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历史痕迹。文集下卷《承载梦想与责任的辛勤耕耘》所收录的五十余篇文章,不属于谭兵教授的专业研究领域,但与他作为一名法学教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密切相关。例如,第四编和第五编两部分内容,反映了他作为一名法学家,对国家宪政、行政法治和司法改革的关注,其中的《论邓小平关于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思想和伟大实践》一文曾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六编的内容,是他作为海南省政协委员和省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对海南特区民主法制建设的思考与建言;第七篇的内容,则是他在西南政法大学和海南大学长期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履行教研室主任、法学院院长职责以及学科学术带头人、课程负责人职责中,对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探索和认识。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但在教学法研究和课程建设方面两次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而且还领导海南大学诉讼法学科在海南省属高校中最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该学科的《民事诉讼法学》课程还被教育部评为“2004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文集充分反映了谭兵教授在潜心治学、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对推进国家民主法治建设、办好法学教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期盼和责任。
-
紧急状态下的人权克减研究李卫海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先后有100多个国家实施过紧急状态,危机治理日益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难题。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已表明国家为应对各类危机或突发性事件将要构建统一的《紧急状态法》。当前,人权保护已蔚然成风,因此,如何构建或改进国内外机制以更好地规范紧急状态下的人权克减问题便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也是我国《紧急状态法》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本书基于普遍主义与特色理论相结论的学术立场,旨在探讨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紧急状态下的人权克减是否具有正当性;若具有,则要满足什么条件;若不具有,其原因为何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便构成了本书的核心命题。首先,运用历史考查的方法,理清“紧急状态”这一制度事实在西方的发展演进脉络,通过规范实证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归纳出紧急状态这一基本概念的规范性内涵。进而在规范的层面上,探讨何谓“一项紧急状态下的人权克减”,即人权克减的构成问题。其构成有实体性要素和程序性要素,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克减的主体、情境、形式、对象和客体;后者包括克减的宣告、通报和期间等。其次,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通过考察目的论者和形式论者的思想,总结出他们承认紧急状态下人权克减具有一定正当性(或是善的)的思想。然而,紧急状态下克减人权不是绝对有效的,还必须以“人权克减是必要的且尊重人道的基本标准”为前提条件,尤其是后者,它是框定人权克减正当性的最终边界。再次,为限制人权克减的滥用,必须对人权克减进行有效的审查监督。在国内法上,审查监督分为对实施紧急状态决定的审查监督和对紧急措施的审查监督,重点是对后者的审查监督。在国际法上,三个人权公约对紧急措施的审查监督机制不尽相同,但是审查中基本遵守着不歧视、不滥用、重要权利不可克减和不抵触四项原则。另外,本书介绍了美国紧急权体制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当前对恐怖分子权利克减的普通司法救济状况,并对关国对于非美国公民“敌方战斗员”实施特别军事审判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进行了评价。文章还以施米特的理论和德国实践为透镜,审视了至二战结束前在紧急状态问题上欧洲理念的变迁;描述了二战后欧洲人构建的以国际公约规制紧急状态的模式,评价了其价值,指出它遭受的挑战,提出了改善的建议。最后,文章从制度史的角度梳理了我国现代以来紧急状态和戒严的发展与演化过程,并对相关实践作出了评价,尤其是总结了当前紧急状态制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鉴于我国正在制订统一的《紧急状态法》,针对“人权克减应如何规范”,“如何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相契合”等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本书提出了七项结论性意见.以期对未来的紧急状态立法有所裨益。
-
权力凭什么宋小武本书内容包括权力:可以让天使变成恶魔;权力是什么;独裁:一半是狮子,一半是狐狸;军队:专制权力的守护神;法律:独角兽与蒙面驴;哲学:民主的灵魂与专制的帮凶;文学:不废江河万古流;金钱:人类社会演变的杠杆;人民的素质:权力的社会基础;明天会好吗等,作者从中外古今的大视野来纵论权力的本质,气势恢弘,凝重深刻。愿有识之士,都来品一品这本难得的好书。权力是什么? 当它掌握在品德高尚、不谋私利的人手中,会闪耀出造福社会的灿烂光华。 当它掌握在形形色色的野心家、阴谋家、贪官污吏这样的人的手中,他们便把令来行,为非作歹、独断专行、暴戾恣肆、祸国殃民。 本书从中外古今的大视野来纵论权力的本质,气势恢弘,凝重深刻。愿有识之士,都来品一品这本难得的好书。
-
预备党员教育读本顾智敏 编为了加强党的建设,使青年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后,即得到党组织的热情关心、积极引导和持续有力的熏陶,我们需要有合乎时代特征的、合乎对象特点的、合乎党的建设特性和规律的高校党校教育读本。可以说,编写出这样一套心仪的高校党校适用的教育读本,是我们梦萦多年的夙愿。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套系列教育读本,只是了却心愿的尝试而已。一般而言,夙愿的萌发总源于客观现实与主观希冀间存在着一定的反差。从客观现实来说,面向高校党校的教育读本已有不少,但仔细审视,我们发现,现有的教育读本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憾。比如,高校党校面向学生的教育培训框架是二级党校、三级培训,以往的教育读本不能做到全覆盖,面向入党启蒙层面的教育读本实际上付诸阙如。由于入党启蒙的教育培训往往没有适用的教育读本,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的提高就缺乏扎实、厚实的基础和循序渐进的阶梯;又如,在编写针对大学生中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两个层面的教育读本时,编写者习惯于各自追求党的知识的系统性,致使它们的内容时有重复,区分度不显明。这一现象蕴含的深层问题是,编写者未能把握住培训对象思想演进的一般轨迹,或有效地突出不同层面的不同教育重点,致使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乃至实效性受到影响;再如,以往的培训教材比较注重理论的灌输。对于世界观正在形成期、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缺乏系统了解的大学生,理论的灌输自然是有必要的,但如仅限于此,又会影响到教育培训的生动性以致减弱了教育读本应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影响到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因而难以切入大学生心灵深处,可信地解答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思想困惑及疑难,还会影响到教育读本有机的、有力的渗透到培训的其他各环节,产生更大的辐射效应。如此等等,是触发我们编写本系列教育读本的直接动因。然而,发现问题只是向解决问题迈出的第一步。比这一步更艰巨、烦难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构想,并在编写中加以体现,在尔后的教育实践中得到认可。
-
隶臣妾身份再研究李力“隶臣妾”身份问题,在1975年睡虎地秦简出土后,曾是其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引发了海内外历史学、法学、简牍学、古文字学等领域学者的激烈讨论。但是,众说纷纭,至今仍争讼不决,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本书主要从法制史的角度,重新对秦汉法制史乃至秦汉史领域中的这一热点问题,即“隶臣妾”身份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综合运用法学、历史学、简牍学、古文字学、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采用王国维提出的“二重证据法”,以“地下之新材料”印证“纸上之材料”,并尽可能地吸收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传世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献资料,系统而全面地搜集、整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中有关“隶臣妾”的史料,并对这些史料进行校读、辨析、考证,逐一考察其中所见“隶臣妾 ”的身份,力图勾画出战国、秦汉时期“隶臣妾”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和基本线索,并探讨其成因与社会背景,也尝试理清以往研究成果众说纷纭的学术成因和社会背景。通过这样的探讨,以期在“隶臣妾”身份问题的研究上能够有所进展和突破,力争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向前推进一步。全书约45万字,正文共有八章,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确定本课题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介绍先期研究的简况和问题所在,点明研究的思路和预期达到的目标,明确其学术价值。最后,设定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系统介绍所要使用的史料,尤其将重点放在本课题所利用的秦青铜器铭文和秦汉简牍之上,对于学界颇有争议的秦“上郡”设置时间,以及《二年律令》、《奏谳书》题名与性质、时代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探讨,使本课题能够有扎实而充分的史料基础。第二章,“‘隶臣妾’身份问题研究的回顾及其评述”。追溯1975年以前有关利用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并涉及“隶臣妾”身份的相关先期研究,重点梳理1975年以后近30年来海内外学者对“隶臣妾”身份问题的研究;评述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归纳各阶段研究的特点,总结其得失,分析形成这一热点现象的原因,提出下一步的思路。第三章, “关于‘隶臣妾’一词的考辨”。在传世文献中,“隶臣 ”、“隶臣妾”之词最早出现于《汉书》之中,且均为徒刑刑名,具有在官府从事杂役的特点。由出土文献可知,“隶臣”这一徒刑刑名为秦国首创,最早出现于秦孝公商鞅变法之后的某个时期,至迟不晚于秦昭王时期;而“隶臣妾”一词,则最早见于睡虎地秦简,亦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其行用至汉初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夏五月为止。“隶臣妾”一词,是由“隶臣”和“隶妾”这两个词合成的缩略复合词,其产生的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公布法律。随着成文法运动的兴起,出现了徒刑制度,产生了大量新词和法律术语;而语言内部本身也要求语音简化、表达精确,迫使同义或近义的词组结合。因此,“隶臣”、“隶妾”以及“隶臣妾 ”,就相继出现于秦律中。其“隶”字的多义性,则是造成“隶臣”、“ 隶妾”乃至“隶臣妾”这些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语源学上的成因;而从罚罪人为奴逐渐转变成罚罪人为服徒刑者的发展趋势,则成为其混合性之表现在法律学上的成因。第四、五章,“秦简所见‘隶臣妾’的身份”(上、下)。在睡虎地秦简的37条史料中,“隶臣妾”(包括其各种形式)可以确定为刑名或刑徒者,约65%;可以确定为官奴隶者,约17%:不能确定者,约14%;待考者( “更隶妾”),约4%。在龙岗秦简的1条史料中,“隶臣妾”的身份为徒刑刑名;在里耶秦简的5条史料中,“隶臣妾”的身份均为刑徒。可见,从战国秦到秦朝,“隶臣妾”的发展基本轨迹是:由刑徒、官奴隶这样的混合体,逐渐走向刑徒的单一称谓。第六、七章,“张家山汉简所见‘隶臣妾’的身份” (上、下)。《二年律令》19条律文所见的“隶臣妾”,均为汉律徒刑刑名;《奏谳书》与“隶臣妾”相关之四个案例的情况是:其时代属于汉初的案例14所见“ 隶臣”、“隶臣妾”,均为西汉初汉律徒刑刑名;其时代均属于秦之案例 20、21、22,前两例所见“隶臣妾”,可确定为秦律徒刑刑名;最后一例所见“仆隶臣”也可以确定为秦刑徒,而“隶妾”则不能确定其身份。由此可见,上承秦制而来的“隶臣妾”之制,发展到汉初,已成为汉律徒刑刑名。第八章,“结束语”。“隶臣妾”一词,是秦律中的专有法律术语,不仅指官奴隶,而且也指刑徒,经过战国时期、秦朝的发展,在西汉时期的法律中演变为一个纯粹的徒刑刑名。探讨“隶臣妾”身份问题,不能将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作为预设前提。同样,研究秦刑徒刑期问题,也不能以“隶臣妾”身份问题为前提条件。本书主要从法制史的角度,重新对秦汉法制史 乃至秦汉史领域中的这一热点问题,即“隶臣妾” 身份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综合运用法学、历史学、 简牍学、古文字学、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采用 王国维提出的“二重证据法”,以“地下之新材料 ”印证“纸上之材料”,并尽可能地吸收相关研究 领域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传世文献资 料和出土文献资料,系统而全面地搜集、整理传世 文献与出土文献中有关“隶臣妾”的史料,并对这 些史料进行校读、辨析、考证,逐一考察其中所见 “隶臣妾”的身份,力图勾画出战国、秦汉时期“ 隶臣妾”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和基本线索,并探 讨其成因与社会背景,也尝试理清以往研究成果众 说纷纭的学术成因和社会背景。通过这样的探讨, 以期在“隶臣妾”身份问题的研究上能够有所进展 和突破,力争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向前推进一步。
-
走进中国大律师杨立娟 编《走进中国大律师(第3辑)》选取了十名优秀的当代中国大律师,他们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学历高,知识结构更全面,眼光更开阔,在国际投资、能源开发、国际商事仲裁、涉外房地产、公司法、证券法、金融法、银行法、反垄断和外商投资以及刑事辩护方面,有着精深的造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