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读物
-
学生常用法律手册2007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按照《全国高等学校法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确立的核心课程体系,结合当前的主流法学教材,收录教学中必需的合部法律法规,分为宪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5个部分,专为法学专业大一、大二学生打造。每个部分还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划分为多个专题,实现法规研读和课堂教学的同速同步。全书收录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等法律渊源共计111件,囊括了大一、大二专业教学中所涉的几乎全部法律文件。列出教学中所有核心法律的研习要点,力图提供一种更为简便、快捷的学习方法。同时收录常用的关联法规,分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
2007法院版国家司法考试历年考点法条荟萃司考人暂缺简介...
-
法律的逻辑亚狄瑟本书旨在探讨法律推理或法律逻辑问题。“法律的源头活水向来是经验而非逻辑”,这是霍姆斯大法官的经典名言。本书不挑战这个陈述,但主张法律推理或法律逻辑可以扮演同等的甚至更重要的角色。本书乃是针对法官、律师与法学院学生而撰写的。有点奇怪的是,这似乎是第一本这样的书。亚狄瑟法官并未提议任何命令式的规则,让法官的意见或律师的辩词都要采用某种特定的形式。他是在强调,有必要发展出指引,而他也提供了某些指导。此一建议蕴涵了他30年法官与20年的法学教授的经验。为了使法官与律师双方更能够理解法律推理在撰写意见书或辩护时的重要性,我确信他很欢迎质疑这个导论的要素的合理性。他相信他的话对于法学院新生来说特别重要:“从你们进入法学院,不知所措的第一天起,到成为律师或法官,甚至成为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都会被‘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现象困惑着,那就是我们所说的法律推理。法学院学生,至少对大多数毕业了的那些人来说,或多或少都曾学过这个程序,只是个人造诣深浅有别。这得要透过有名的‘苏格拉底式问答法’之训练。这是一段令人困惑的经验,坦白说,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教授到底在干什么……让我们面对这个让人挫败、不安、困窘而又不愉快的体系吧。”他坚信,当一位大学毕业生进入法学院,面对推理过程所必要的突然转折时,法律推理便是一个迫切需要被解释的科目。他也相信他的讯息对法官与执业律师大有帮助。亚狄瑟法官对法律推理的每一个层面都解说得很详尽。为了让我们了解“像法律人一样地思考”的心智过程,他阐释逻辑的基础及其在法律推理上的应用。“受人尊重的法律必须有其理由,而且只有符合逻辑思考规律的法律推理才能被接受”,这是他的格言。他介绍了演绎与归纳推理的差异、苏格拉底式问答法;他也以相当篇幅讨论推理、普通法的传统、法律推理的要素与应当避免的谬误等。他更特别强调运用类比来进行法律推理的重要性:“运用类比来进行法律推理之重要性无以复加。这乃是法律学习的核心,并展现在苏格拉底式问答法的本质中。”一位著名的权威人士曾经很中肯地说:“人类讨论法律的本质,垂数百年。这透过种种途径而触及每个国家的每个人民。一项契约可能令人感到愉快或不愉快、清楚或不清楚、可能直接或不直接,但是它对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说,都是一股恒常的力量。重要的是要去了解其本质,以及诠释并且执行的人们⑴。”本书是正确认识这个真理的重要著作。所有的法官、律师与法学院学生,都可以透过阅读本书中而获益。
-
地方立法实证研究崔卓兰、于立深、等《地方立法实证研究》从地方立法的立法权限、扩张趋势、正当性、人性表达、立法质量、立法主体、立法民主程序、成本效益评估、立法实效性、立法形式等多个方面,对地方立法进行全面、实证的分析,以期能够对改进我国的地方立法工作提出全面的,建设的参考竟见。读者对象:立法部门工作人员,宪法、行政法专业师生及研究人员。
-
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马小红本书是“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法学研究生用书”的一本。 上编:“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发展概览”系统简要地介绍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的基本知识,阐述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和主要特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史料。 下编“中国法律思想史专题研究”则按现代法学体系分专题进行撰写,对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研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进行系统论述,分为八章:“基本理论体系的研究”、“宪政思想的研究”、“人权思想的研究”、“吏治思想的研究”、“民法思想的研究”、“刑法思想的研究”、“环境保护法思想的研究”、“司法诉讼思想的研究”。试图对研究生的专业学习起一个“引路”的作用,即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能对专业知识、研究动态、研究方法有一个了解,并可以独立地寻找、选择研究论题。 作者和出版社下了很大的功夫,用了一些彩色插图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了形象的解说,并希望通过这种目前教材尚不多见的形式改变以往人们对传统法律的晦暗印象,表明中国传统法的主流实际上有许多值得弘扬的精神和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适用于在读法学研究生和考研学生,亦可适用于高年级法学本科生、法律自修者以及教师备课参考。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包括本科生用书、法学研究生用书、法律硕士研究生用书和司法考试用书。这套大型法学系列教材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组织编写,由曾宪义教授、王利明教授担任总主编。 法学研究生用书的主要编写特色: 1.学术性。基于研究生学习以培养学术人才为教学目标的认识,内容上以学科学术体系为框架,强调学术原理性和学术品味,并注重法学方法论的引导。 2.专题性。基于研究生教学大多采取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形式的教学实际,不再像本科教材那样为了体系的完整而面面俱到,而是注重以专题形式阐述学术前沿热点问题、重大基本理论问题。 3.指引性。基于法学研究生应针对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力争为法学研究生提供学科研究路径的指引、基本学术资料的给养,把读者引向一个更高层次的学术视野和学术空间。
-
正义思考的轨迹季卫东有必要从相互的本质直观、人类道德、社会正义等视角来观察现象,不断思索和讨论法学理论上的一些基本问题,并发展出一种以沟通、相互理解以及重叠性共识为基础的新的程序民主主义的制度安排。《正义思考的轨迹》分别从“人物与学说”以及“法学前沿的景观”这两个角度来处理如下问题:何谓法律家的独特思维模型?应该怎样确定实质性价值?当代法学思潮的流向变化如何?等等。与专业性很强的著作想比较,这些风格相异、长短不齐的文章也许更能体现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热爱、牵挂以及深沉的忧患意识。为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的发展而欣喜,也为短暂的倒退或停滞而忧愤——诸如此类的现实关怀都在研究和写作中留下了鲜明的烙印。
-
各省审判厅判牍汪庆祺书是“近代司法判决丛编”系列之一的“各省审判厅判牍(王朝末日的新式审判)”专著,具体包括了:晚清地方司法改革之成果汇集、批词类、判词类、规则类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参考、学习使用。 为适应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近代法研究的需要,近十年来,学界与出版机构合作,发掘出版近代法资料,虽然尚不能说已成风气,但亦已出现喜人的成果。第一批推出的是《各省审判厅判牍》、《塔景亭案牍》和《民刑事裁判大全》三部地方司法判决汇编。清末推行司法独立后成立了各级审判厅和检察厅,《各省审判厅判牍》是由他们制作的批词和判决汇集。其中所搜集的,当然不可能是当时的全部判决和批词,但是 们从中已能看出中国最早地方法院运作面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于1995年在日本东京东洋文化研究所发现《各省审判厅判牍》藏本;国内图书馆虽有藏本,但数量极少,利用不便。因其史料价值较高,两年后,台湾政治大学黄源盛教授将复印本携归台湾,并将复印本相赠,嘱相机出版,以惠研究同道。今日出版,亦以告慰老友!
-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陈瑞华本书是一部学术演讲稿,记载的是我十年来在全国各地所做讲座的实录。之所以将本书命名为“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是因为我曾为多所大学的法律本科生作过同名的讲座,取得了较好的反响。随着国家司法考试制度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都要通过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才能取得从事法律职业的资格。这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同为法律人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经常对一些法律价值理念、逻辑推理方式和分析法律问题的角度产生各种分歧,甚至还出现一定程度的冲突和对立。这些从事不同法律职业的法律人,竟然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这无疑是中国法律人今天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不仅如此,一些社会公众基于对中国法治状况和个人处遇的反思,对于这一套来自西方的法律思维方式也渐渐产生了怀疑,甚至还会因为不接受一些个案的裁决结果,而对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提出质疑,对法律人提出批评,并进而对“来自西方的法律体系”提出挑战。对这些问题的深深感触,成为我近年来很多次讲座的灵感之源。由于演讲的对象既有从事法律学习的本科学生、从事法律研究的研究生甚至高教教师,也涵盖了从事法律实务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因此,这些讲座的内容和角度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的讲座属于为初入法律之门的人士所讲的法律入门课(如“法律人的思维方式”、“人权视野下的刑事诉讼”等),有的属于为法律实务人士所讲的职业训练课程(如“刑事辩护的三种形态”、“什么是程序正义”、“程序法的制裁方式”等),还有的讲座则涉及法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如“刑事证据法的理论体系”、“社会科学对法学方法的影响”、“刑事诉讼的几个前沿问题”等)。表面看起来,这些演讲稿具有一定的松散性,缺乏前后一致、贯穿始终的理论线索。但实际上,这些演讲都从不同角度涉及了“法律人的思维方式”问题。其实,不论是初入法律之门的学生,从事法律实务的人士,还是站在法律理论最前沿的研究人员,都需要对一些法律理念进行深刻的理解,对法律实施问题加以深入的反思,对法学研究的前沿课题进行总体的把握。或许,任何一种将本演讲稿的读者仅仅限定为初学者、实务人士或者研究人员的企图,都将是徒劳无益的。事实上,即使是一个初入法律之门的本科学生,迟早也会成为从事法律职业的实务人士,或者会成为从事法学研究的专业人员;一个从事法律实务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也同样需要重新思考那些最基本的法律理念,并对法学前沿问题有一定的了解;而一个从事法学研究的学者,也需要了解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对司法实务状况有准确的把握。
-
塔景亭案牍许文浚清末民初的县知事兼理司法制度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近年来,更有学者从多角度对其进行探讨。但是,迄今为止,这段时期的县知事审判原件尚不多见,资料欠缺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瓶颈。清末民初的县知事审判原件之所以不多见,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清末民初的县衙档案能够完整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另一方面,县知事兼理司法在当时已被视为落后的司法体制而为世人诟病,因此,也就没有人愿意整理和出版这一时期的县知事审判材料。
-
法理学李永红在本套丛书的14本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中,我们不仅有意识的吸收了近十几年以来,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较为定型的法学研究成果,以及相应学科国际发展的动向,使本教材在内容上能够充分反映出21世纪中国法学发展的现状,以及相应学科的国际发展趋势。而且,特别注意到了东部法学教育,以及法学本科教学的特点,有的放矢的针对法学高等教育中本科学生的特点,将教学内容、教学提问,以及案例教学结合起来,使教材不仅具有新颖性、学术性,也具有较大的可读性。《21世纪东部法学教材系列:法理学》以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法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为基础,参照国家司法考试的大纲要求,并考虑到初学者的接受能力及与本科后法学研究生教育的衔接,并适应东部法学教育的特点而编写。作为大学本科法学教育阶段的《法理学》教材,全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绪论、法律本体论、法学方法论和余论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