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读物
-
20世纪比较法学李秀清著就比较法学而言,1900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比较法大会,无疑是划时代的。自此,比较法学渐渐兴起,更确切地说,比较法学的发展开始由隐性转为显性,其在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及法律实践中的地位日渐彰显。20 世纪对于比较法学较之于其他法学学科更具有特殊的跨越性意义。这一百年间,比较法学有哪些重要事件、著名人物和论著?有哪些有影响的研究机构、期刊和研讨会?其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哪些方面?当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何在?今后的发展趋势将会怎样?等等,都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和总结。《20世纪比较法学》就是从比较法学的上述要素切入,集中对比较法学在各主要国家,包括:比较法学兴起较早、取得较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欧洲国家,如法国、德国和英国;当代比较法学迅速发展,并逐渐处于主导地位的美洲国家,如美国;以及在比较法学的发展进程中既有相似,又显相异的亚洲国家,如日本和中国的演变和发展做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和阐释,以点涉面,史论结合,较为全面地勾勒出20世纪比较法学的演进图,并总结得失,展望未来。
-
法治:传承与创新唐之享本书主要从依法治国的原理探微、实现路径及依法治国以宪政建构、司法自治、司法改革等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当代依法治国之路。
-
魏晋南北朝刑法体制研究薛菁暂缺简介...
-
法以载道米健著《法以载道——比较法与民商法文汇》收录了作者米健教授从事法学教育与研究工作二十年来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共48篇。收录的文章虽然大体可归类于比较法学和民商法,但所涉及的论题相当广泛,包括法律史、比较法、罗马法、民商法和澳门法律等多方面内容,既有基本理论研究,也有实务制度探讨。所述视野广阔,风格沉着深入,颇具思从学起却又学以思立,立意博远但又论以实证的特点,基本上反映了作者在不同阶段的学术关注和在不同领域的学术积累。
-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论刘惠恕 主编《社会治安综合理论》书稿共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对中共中央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指导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的阐述,此见于本书《导言》部分,由刘惠恕负责撰写。这一部分将中共中央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指导思想的提出与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指导思想的酝酿与提出阶段;“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指导思想的系统化并上升至理论阶段;“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指导思想的深化与发展阶段。为了加深对中央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指导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理解,本书稿《附录》部分尚收有惠恕教授汇编的《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事记》以及党和国家颁发的有关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文献10篇。鉴于目前国内系统研究中共中央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指导思想的论著并不多见,这一部分文字对于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和了解中共中央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指导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是有所裨益的。
-
市民社会与法的内在逻辑秦国荣著《市民社会与法的内在逻辑:马克思的思想及其时代意义》根据马克思市发社会与法律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发展的二元分离所具有的宪政意义与法治价值,并着重探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法律发展理论对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所具有的时代价值。《市民社会与法的内在逻辑:马克思的思想及其时代意义》适合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尤其是法学理论、部门法学、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研究的学者、专家阅读参考。
-
民事诉讼法学蒋为群本教材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认真吸取近年来中外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界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和民事审判所取得的宝贵经验编写而成。针对高等学校法学本科专业民事诉讼法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教材系统地论述了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程序内容。在尽量保持民事诉讼法学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在逻辑性的前提下,力求对现行民事诉讼立法作全面准确的阐述。同时考虑到民事诉讼法学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特点,本教材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探讨民事诉讼各项制度的内涵和实质,用生动的案例解释枯燥的理论问题,使学生能够形象、生动和直观地理解本门课程的理论问题,达到全面了解本门课程的目的。本教材严格根据国家教育部审定的高等法学教育教材大纲编写。本教材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认真吸取近年来中外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界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和民事审判所取得的宝贵经验编写而成。针对高等学校法学本科专业民事诉讼法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教材系统地论述了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程序内容。在尽量保持民事诉讼法学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在逻辑性的前提下,力求对现行民事诉讼立法作全面准确的阐述。同时考虑到民事诉讼法学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特点,本教材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探讨民事诉讼各项制度的内涵和实质,用生动的案例解释枯燥的理论问题,使学生能够形象、生动和直观地理解本门课程的理论问题,达到全面了解本门课程的目的。本教材严格根据国家教育部审定的高等法学教育教材大纲编写。
-
自白的心理学(日)浜田寿美男 著,片成男 译《自白的心理学》紧密结合甲山案件等四例具体案件,仔细分析审讯过程,阐明子自白的心理机制问题。无辜的人为什么做出对自己不利的虚假的自白?审讯对嫌疑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压力的场。审讯的压力以使真犯自白,同时也能使无辜的人自白。无辜的人在被审讯的过程中体验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另外,正因为他们的无辜的,所以对将来可能受至的刊罚不具实感。因此对于无辜的人来说,眼前的痛苦与将来的悲剧之间学有同时可比性。最终,他们屈于审讯压力承认自己作案。这是从否认向自白转变的过程。紧接着,就是自白的展开过程。无辜的人承认“我做了”以后,还要进述自己的怎么做的。笔录中的作案故事不是由审讯员捏造出来的,而是嫌疑人与审讯员合作的结果。无辜的人不是根据自己的体验而是根据想像编造出虚假的作案故事,于是其中必然会有漏洞。那么,虚假故事的丰收绽在哪里呢?作者在本书举出具体案例,详细说明了解读自白的笔录的方法。
-
社会性别视野下的法律:女性与法律肖巧平本书以社会性别理论和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作指导,对宪法、刑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婚姻家庭法、国际法中的女性权利作了详细论述与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有一定学术价值及较强的现实意义。适合法学、社会学、女性学等相关学科的研习者阅读。
-
法大评论方流芳主编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五种法定强制措施之一,发挥着保证犯罪嫌疑人不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法律功能。作为强制措施,取保候审运作的法理学依据是无罪推定原则和人权保障原理;在当前,扩大取保候审适用,还具有降低羁押率、减少羁押状态下“交叉感染”节约司法资源等实际功效。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的适用陷入空前的司法困境:取保候审成为例外、被取保候审人逃跑时法律“束手无策”、被取保候审人“放任自流状态”、一般民众认为取保候审就是“花钱买人”等。完善取保候审制度是一项社会系统过程,需要克服规则缺陷、寻求利益平衡、革新司法观念、强化法律意识等一系列努力。2004年11月至2005年9月,由陈光中教授主持的刑事诉讼法修改重点问题研究课题组在浙江省永康市进行了“未成年人案件取保候审、酌定不起诉改革实验”。实验中,除了根据实施细则进行是否适用取保候审、.酌定不起诉进行风险评估,向取保候审、酌定不起诉决定机关提出建议外,还开展确立学校——社区——监护人帮教关系、举行法制教育与心理座谈、定期回访、确立附加义务、被害人救济等一系列配套措施。2005年9月,课题组在浙江省永康市进行问卷调查(《取保候审实施问题与对策调查问卷》),其中针对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的“司法人员卷”发放120份,回收103份;针对政府部门机构、乡镇企业和居委会的“非司法人员卷”发放50份,回收40份。以该改革实验为背景,本书特设“中国取保候审制度”专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宋英辉、张建伟:吴宏耀、李哲:《取保候审制度的基本问题》(专家研讨会纪要);课题组成员论文有雷小政:《论取保候审中的诚信失范及其缓和》、舒瑶芝:《取保候审支持制度的设想》、何挺:《取保候审中脱保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李哲:《我国取保候审的性质及其救济程序研究》、聂磊、应沪晨:《论取保候审例外情形之构建》;附录:实证调研数据《取保候审实施问题与对策调查问卷及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