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受贿罪纵览与探究廖福田 著受贿罪是一种较为古老的犯罪,对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有严重的威胁和危害。为了巩固政权,维护统治地位,古今中外的历代统治者,莫不注重充分运用刑罚手段惩治和防范受贿犯罪。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对受贿罪的惩治,在各个时期的刑事立法均受贿行为规定为犯罪,并予以严厉惩处。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大量的受贿犯罪特别是一批大案要案得到揭露和惩处,不仅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也有力保障了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本书是作者在反腐败斗争第一线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在实践中理论研究的结晶。本书篇幅大、内容多、观点新,对有些问题的观点、论证难免有可进一步商榷或完善之处,但瑕不掩瑜,作为一部全新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系统研究受贿罪的潜心之作,值得为有关实务工作者、理论研究人士,以及关心我国反腐倡廉法治建设事业的广大社会公众推荐一读。
-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廖益新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第14辑共收录了13篇论文。其中“专论”部分讨论了民事抗辩、债券持有人保护、公司治理模式以及间接正犯理论等前沿法学研究课题;“域外法”部分采用了一篇关于荷兰法律模式的译文和关于日本观察保护制度的专题论文;同时,“法条评析”、“学位论文”、“学术观察”、“法学教育”等部分各采用一篇专题论文。“法史文献”部分集中讨论了中华民国时期“福建省宪法”的产生、消亡的法律史方面的问题。 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全书共分四编,收文17篇,研究对象包括法典编纂、刑罚制度、官吏制度、社会阶层、民间法律意识等,其研究文献涉及甲骨金文、玺印、简牍、敦煌吐鲁番文书,明清契约、古代小说,主旨在于通过传统及新发现的古代法律文献,对中国古代法律研究中的新问题及聚集点进行探索研究,以求真实地认识法制并法律与社会的关系。该书对中国古代法律文献及法律史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自由·权利与法治杨春福 等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事业蓬勃发展,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我国的基本方略,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了法治化的进程。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如何建设法治国家?什么是法治?什么样的国家才算一个法治国家?什么样的社会才算是一个法治社会?这一系列问题,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已成为法治实践迫切要求法学理论予以解决和提供指导的当务之急。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在历史上缺乏法治传统、在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国际上又面临着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的社会主义大国,法治建设之路势必有自己所特有的困难和挑战,当然也会有自己所特有的优势和机遇,一句话,中国的法治之路势必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如何因应这些挑战,如何发挥这些优势,如何利用这些机遇,如何使中国的法治建设真正走上路、走对路,是当下每一位有责任心的中国法律人都应为之奉献出自己聪明才智的千秋大业。本研究项目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力图通过对法治核心评价指标的探讨,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探索一条科学、合理、可行的道路。
-
中华法系的回顾与前瞻张晋藩《中华法系的回顾与前瞻》系统地评价了一百多年来学者们研究中华法系的成果,指出了他们的成就与不足;论证了相邻国家和地区奉中华法系为母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历史原因,以及该国根据本国的国情特点所做的创新;还比较了中华法系与世界其他法系的主要异同点,以加深对于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的认识。《中华法系的回顾与前瞻》最后从前瞻性的角度阐述了中华法系的价值,以期增加人们对于法文化遗产的尊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中华法系是世界法制文明的中心,因此,复兴中华法系应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法系的回顾与前瞻》对如何推进深入地研究中华法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法律语言学引论马晓燕、史灿方本书以广义法律语言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的定义、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从语言本体论角度总结了法律语言学的基本特点和语用原则,从语言客体论角度阐述了语言学知识和理论在法律事务中的具体应用。注重理论和实例的结合,注重学理分析和思考。行文简洁流畅,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既可以用作法律语言研究者的参考书,也可帮助法律专业和语言专业大学生学习法律语言知识,拓展视野,提高法律语言规范的意识和法律语言的运用能力。
-
英汉-汉英双向法律词典程超凡 著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法制建设正在大踏步地前进。我国从事法律工作,尤其是从事涉外法律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他们不仅需要阅读、翻译有关法律的英文图书和文本,在实际工作中也常常会遇到需将中文法律文本翻译成英文的情况。为此,我们编写了这部《英汉一汉英双向法律词典》。本词典是一部中型的法律专业工具书,主要供从事法律、经贸、外事、翻译的人员及高校法律专业师生参考使用,其内容涉及法理、法史、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行政法、劳动法、合同法、商业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等各个法律学科。为便于读者在阅读英文原件或翻译法律文书时从英语或汉语两个不同角度查找对应译法,我们采用了英汉、汉英双向编排的方式。本词典英汉部分共收条目约36,000条,汉英部分共收条目约29,000条。我们的编纂原则是:从法律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选词既要求面面俱到、博采众长,又讲究精练实用、突出重点;释义则注意简明贴切,力求准确规范。同一条目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译法时,酌情兼收并蓄。在版式编排方面,英汉词典采用各专业词典通用的体例,汉英词典则尝试设计了一种紧凑醒目的新模式,以便读者查阅。在编纂本词典的过程中,我们从国内外出版的众多有关专业书和词典中学习、汲取到不少有益的东西,在此一并致以谢意。本词典修改再三,力求完善,但囿于编者水平,仍难尽人意。挂漏误谬,恐在所难免。词典应当常编常新。在此诚恳希望广大读者与专家惠赐批评指正,以便于本词典在不断的增补修订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构建蔡劲松本书为一部专门论述大学生法律权利与义务的著述,全书共分为四章,结合宪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校管理规定以及部分高校的学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大学生的权利、法律救济、义务与法律责任。
-
英国劳资关系调整机构的变迁(英)琳达·狄更斯,(英)聂尔伦 编著,英中协会 译本辑乃为纪念劳动咨询调解仲裁委员会(ACAS)在英国劳资关系的核心领域开展工作三十周年而特别呈献。本书的作者Alan c.Neal和John Taylor曾在北京工作过,当时是为中国成立劳动仲裁庭的有关项目提供技术援助。在工作讨论的过程中,他们渐渐萌发了编辑出版这本书的想法。此后,在编辑Linda Dinkens的指导下,通过与Alan c.Neal合作,这本书得以在华威大学逐渐成形。编者希望向大家提供一份全面介绍当代英国劳资关系制度现状的资料,因为许多现存的资料远已过时,并且其内容很不全面,只涉及相关制度的部分内容。我们感到,如果能够就目前英国劳资关系的调整及制度,提供一份由专家阐述的、内容全面的读物,包括对目前发展现状和未来所面临的挑战所进行的讨论,那么无论是公共政策的探讨,还是研究人员、学生以及其他读者,均能够从中获益匪浅。于是我们开始为本书约稿。被邀请为本书供稿的作者,均为该行业知名的学术专家和相关从业者,那些涉及具体制度部分的作者尤其如此。不过,这些学术专家和从业者之间的界限也是很难区分的。有些作者在不同的时期曾担任不同的职务;很多作者在参与学术项目的同时,也扮演着从业者或制度建设者的角色;而一些非学术理论的角色,有时又恰恰反映出从业或实践方面的内容。我们认为,这样的组合正好能够促成专业人士与直接参与各种机构的实际运作的人士之间的结合,使他们有机会在一起开展独立而深入的探讨,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殷切希望,本书不仅由于其所涉及的诸多内容而吸引人们的兴趣,而且但愿这些内容也正是所探讨话题的题中应有之意。为此,编著人员也有意尽量避免将作者个人的观点强行纳入。我们诚挚感谢本书的作者们热忱接受了我们的邀请,为此贡献了宝贵的时间,并根据我们的内容和结构的需要而倾力奉献了这部著述。
-
法与非政治公共领域何珊君 著《法与非政治公共领域》首创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非政治公共领域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征.实践的可检验以及存在的合理性作了详尽分析。《法与非政治公共领域》在梳理前人理论和立足实际的基础上,构建了多种载体,变量和指标,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运用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背景知识,从社会学的视角,在宏观、微观两个层次上精辟地分析了法与非政治公共领域的交互关系,深层次的转型与变迁,试图从理论上建构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良性结构基础,进而探索社会良性运行的一般规律,为消解当今的统治合法性危机和社会治理遂渐引入善治的轨迹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法与非政治公共领域》对从事想相近主题的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政策制定研究,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