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唯契约自由论孙学致 著本书勉强走完了一段粗糙的思想过程。纵览全程,笔者从始至终表达了一个基本思想,即:契约自由是契约法的最高理念,契约关系应然具有的状态和基本特征皆应由契约自由的本质规定之,契约法的制度安排亦应为契约自由之本质规定性的逻辑地外化。这一思想是通过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证成的:首先,在契约关系约束下,双方当事人由个体自由演进至整体自由、由绝对不受强制达致自觉承担责任,乃是交易双方内在自足的实践理性状态,“缔约不受强制”、“约定应当遵守”和“违约应负责任”是契约自由当然的内在规定。由契约自由之本质使然,契约的权义只能基于契约双方的合意自由地创设,契约法唯有认可之,保护之,却并无直接创设具体契约权利的正当理由。这是以人为目的的私法追求使然,但同时也具有法律欲求的秩序性价值。每一个自由缔结的契约都是交易双方在利己之心的驱动下形成的一个合作秩序,不仅包括微观层次上利益的协调一致,而且包括宏观层次上交易者与外部影响者之间在利益和价值上的协调一致,即能创造一个自行调节的市场交易秩序,这种交易秩序非人力所能设计,而是契约自由运动下生成的而非人为设计的结果。因此,契约法唯有通过维护契约自由,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其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使命。
-
法律推理论陈锐著在介绍法律适用推理与法律规范推理之余,本书还专门研究了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法律推理理论。虽然人们经常谈到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特点,但很少专门去研究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法律推理模式与特点,这一研究也算是本书的一个创新。本书将这三种分别代表不同法系的法律推理放在一起,加以研究,其目的是一方面使读者欣赏到不同法文化背景下的法律推理模式的独特特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家破除法律推理“一元论”的观点。近年来,随着英美法律思想的传人,流行于英美的法律推理理论在我国也盛行起来,以至于一些学者一谈到法律推理,则言必称英美,似乎舍此之外就不存在法律推理了,似乎英美法系的法律推理理论能够涵盖所有法系,其实这是一种谬见。法律推
-
红丸迷案刘建业暂缺简介...
-
中美法学前沿对话王利明、葛维宝人格权就是民事主体对其生命、健康、姓名(名称)、肖像、名誉、隐私、信用等各种人格利益所享有的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是自然人的最高利益。鉴于人格权制度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与美国耶鲁大学中国法中心于2005年1月22日至23日举办了“中美人格权法与侵权法研讨会”,与会者在两天时间里展开了激烈而卓有成效的讨论,《中美法学前沿对话:人格权法及侵权法专题研究》所阐述的一系列的重要的观点,就是这次会议的论述。 《中美法学前沿对话:人格权法及侵权法专题研究》中的文章阐明了一系列的重要观点,而这些观点在2005年1月22日到2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律学院与美国耶鲁大学中国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美人格权法与侵权法研讨会”上得到了论述。该会议的主题是关于诽谤、隐私和媒体的,而这一主题所涉及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法律和政策问题,在很多国家都正在被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现在对于中国来说,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变得相当急迫,因为中国正在制定他们的第一部侵权和人格权法。在制定过程中,他们需要寻找最好的办法,来调节和平衡保护名誉、隐私和发挥媒体重要职能这两个价值目标之间的冲突。
-
公安执法与人权保障萧伯符 等编著ig">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一次载人了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我国的根本大法,此乃我国人权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公安机关作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作为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肩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罚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担负着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因此,“尊重和保障人权”,既是对公安执法的法治要求,又是公安执法的根本目的。同时,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我国已参加了有关国际人权公约,在公安执法中“尊重和保障人权”也是我们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基于此种认识,结合公安执法与人权保障的实际,湖北警官学院和湖北省公安厅几位有志趣于研究这个问题的同仁于2004年初联合向湖北省教育厅申报了《公安执法与人权保障》的研究课题,得到了省教育厅的支持,省教育厅以鄂教科[2004]5号文批准该课题作为2004年度科研项目计划中的重点项目立项(项目编号为2004D003),以著作形式作为最终成果。 接到批文后,项目负责人萧伯符与主要参与人龚太华及赵德刚、余涛等同志草拟并商定了写作提纲,并和其他参与人一道紧锣密鼓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本书共分两个大的部分,即理论篇,主要阐述了“人权概述”、“人权保障”、“公安执法”、“人权保障与公安执法”;实务篇,主要阐述“公安刑事执法与人权保障”、“公安行政执法与人权保障”。
-
论共和国(古罗马)西塞罗西塞罗的著作首先包括诉讼演说和政治演说,我列举其中的一些,它们总共超过100篇,从中流传下来58篇,有些有残缺,不过它们常常构成一个规模很大的整体。他的著作还包括另一类作品,那些作品表明了这位人物的巨大的才气:理论著作、诗歌作品、书信。诗歌作品诚然是一些不很重要的作品,西塞罗的才能完全显露在散文中。在这方面,由西塞罗本人收集的书信构成一个非同寻常的信息源泉,涉及公共事务和家庭事务,大事和小事,直接呈现,未经文学加工,成为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传记的和心理的实证,同时也是具有巨大价值的语言的和文体的文献。理论著作属于不同的方面:修辞学、认识论、神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作为哲学家,西塞罗非同寻常地实现了那个时代的罗马文化的现实目标。在前一个世纪,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之间关系紧张,争论颇繁,两种文化在大部分方面保持着差异。我们在西塞罗那里看到一种罗马文化,这种罗马文化接受希腊文化的完全控制。我强调指出,不是它被希腊文化控制,而是它接受希腊文化的控制,在各个方面。他把希腊文化变成自己的,赋予希腊文化以自己的特点,尽管他不是以特殊的理论贡献丰富希腊文化,而是倾向于把希腊文化引向实践,着重于伦理、司法、政治方面,使其满足人民群体的要求。他在伦理哲学和政治学著作中展现了罗马市民生活的及其规范、准则的特点,表现出对按照自己的传统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补充、塑造和利用这些理论知识更新共和国本身的传统,并使其适应新的现实的追求。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编著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党章学习宣传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02)》一书近日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发行。党章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党的政治主张和整体意志的集中体现。伴随着党的事业发展,从党的诞生之初产生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到党的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章不断修正完善,内容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忠实地反映了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探索和实践,全面体现了党的理论的发展状况和党的成熟程度。《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02)》一书收录了党的一大到十六大历次通过的党章、党章修正案、关于党章修改的说明、报告等20余篇重要文献。为体现十六大党章作为党的新时期建设纲领的重要地位,也为方便读者从整体上比照和把握党章的历史发展全貌,该书将十六大党章置于历次党章之首,以后依时间先后顺序为一大至十五大党章。关于党章修改的说明和报告,反映了党章修改的历史背景及总体情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因此,除十大、十一大的报告因资料所限未有收录之外,其余均以历史原貌的形式呈现于读者面前。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作为对十一大党章的修正和补充,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党内的政治生活,也予附录书后。认真研读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章程,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和领会党的宗旨、性质和历史使命,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党走过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辉煌而又曲折的历程,对于我们切实把握党所独具的不断自我完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探索勇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反思与批判邓正来 著本书作者邓正来先生曾经是一位独立学者,在经历了体制外向体制内的转变之后,对于学术界一些问题的思考更具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本书即是对邓先生多年来反思与批判的一种总结,收集了邓先生自2003年至今发表在报刊上的一些文章,其中包括三个形式部分:一是评论文字,二是序跋文字,三是演讲文字。从内容上讲,本文集主要讨论两大问题:一是对既有的教育制度和研究生培养制度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反思和检讨;二是对既有的学术生产体制及其问题进行讨论、反思和批判。本文集是一部纯粹的学术文集,反映了一个严肃学者对当下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体制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学术洞见。
-
抗诉案例评析暂缺作者本书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为民行检察实践服务,为民行检察改革服务的原则,精选了历年来抗拆或提请抗拆获改判的19个经典案例。
-
中国法制史王存河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