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犯罪论争议问题研究贾济东 著本书以行为无价值二元论为研究主线,按照“客观构成要件、排除客观违法的事由、主观构成要件、排除主观责任的事由”四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架构,从客观要件、主观要件、修正形态三个维度,遴选犯罪论领域的若干争议问题依次展开讨论。本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司法实践提出的难题,梳理学说的脉络,考察立法的妥当性,对各种理论和观点条分缕析,致力于理论、立法与司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提出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理论和实践中的疑问。
-
我国填海造地物权法律制度研究唐俐 著全书以对填海造地可能涉及的物及物权法律关系等问题为开篇,从理论方面进行解析;进而通过数据对比和案例分析等详细阐述了我国将填海造地作为海域使用权的一种类型加以规制,并深入分析了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填海造地相关制度的考察、分析,创设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的“填海造地权”,并对我国填海造地物权制度的完善进行了全面论述。 全书内容针对我国填海造地物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填海造地中各种物权的取得、效力、变动、限制和保护等提出具体对策,对我国填海造地物权制度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以期丰富我国的物权制度体系和完善我国自然资源利用制度。
-
数字化时代的科际法学孙笑侠,杨晓畅 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法律问题的科际性、复合性、交叉性日趋显著。本书着眼于“法律”“人文”“科技”的交叉议题,旨在聚集法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研究力量,开展法律科际交叉问题研究,探索过去与未来良法善治的人文关怀、科技动力和价值取向。 全书共分为“法与人文”“法律与科技”“人文与科技视野中的法哲学”三个部分,丰富展现了法学及其交叉学科对“法律如何规范科学技术”“法律如何回应科技形塑的社会关系”“人文精神如何引导科技法学”等前沿性、根本性问题的*具前瞻性的深入思考。全书既有对法律所涉及的人文主义及相应历史演变脉络的介绍和梳理,又有对当下前沿科技发展及其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和建议,同时还能跳出既有的规则体系和制度原理的逻辑范式,结合科技领域的新发展对其引发的既有法律责任进行辩证思考和全面探讨。 本书凝结相关领域的精髓和成果,受众群体广泛,关注人文主义法学,可以阅读本书;关注人工智能与算法规制,可以阅读本书;关注法哲学,亦可以阅读本书。
-
清华法治论衡鲁楠,康宁 编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在其名著《法律与革命》中,对西方法治传统的十大特征及其源流进行了详细考察,其叙述既包含对现代法治的历史追溯,也涉及对现代法治未来愿景的审慎分析。《清华法治论衡(第28辑):法律与革命》是“现代法治的理性与信仰”专号,围绕伯尔曼的论述,研究并讨论其作品中法治的信仰与理性、神圣与凡俗、不变与可变、同一与差异等主题的法律史、法理学和社会理论问题。《清华法治论衡(第28辑):法律与革命》不仅适合于从事法律史、法理学专业的学者阅读,而且适合宗教学、社会理论、历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专家参考。
-
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王沛,黄海 著近年出土的古文献数量惊人,这些古文献以竹简木牍为主,兼之以铜器铭文、帛书、封泥等,其中法律史资料所占比重不小。这为法律史研究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古代法制如此直观地贴近数千年后的现代人,法制形式的存废、律系脉络的梳理开始被重新审视。因此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相当有价值。本论文集收入的论文跨度较广,甲骨、金文、楚简、秦汉简、晋律都有涉及,对出土法律文献研究中的若干重大论题多有反映。
-
实证法学研究田禾,吕艳滨 著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本期刊发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百年:回顾与展望》,回顾总结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成就。中国检察公益诉讼自2015年试点至今,案件数量迅速增长,成效显著,但检察公益诉讼是否应当进一步拓展等问题仍然存在争议,为此,本期“争鸣”栏目两位作者就“公益诉讼发展进路之争”展开讨论。此外,本期还刊发了与法治营商环境、突发公共事件、司法体制改革、《民法典》实施以及司法实务热点问题相关的多篇实证研究文章。
-
制度角色与制度能力陈虎 著我国死刑案件法定证明标准十分严格,但是在实践中却经常出现留有余地的判决,证明标准的表达与实践之间呈现出一种悖反关系。本书研究了留有余地的判决方式产生的原因,并针对理论界修改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几种思路进行了细致的学理分析,提出借提高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方式防止死刑误判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应该结合犯罪论体系,对死刑案件的犯罪构成进行层次化区分,对罪体部分适用更高的证明标准,而对其他构成要件则可适当降低证明要求。同时,将可能判处死刑的法定加重情节具体化,并针对这类情节设置独立的死刑量刑程序。此外,还需要对表决规则进行一定的修改,以确保法定证明标准的严格贯彻,有效防止死刑误判。
-
基于可驳斥性逻辑的法律推理研究陈坤 著本书在对法律推理的概念、过程与性质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揭示了经典逻辑在刻画法律推理时面临的困境,评估了两种不同的可驳斥性逻辑(基于扩展的非单调逻辑与基于论证的论辩逻辑)的优势与不足,并结合法律方法论、非形式论证理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新的法律逻辑系统的构想。它有逻辑层与论辩层,在逻辑层处理法律例外,在论辩层处理规则冲突,从而能够准确地刻画不同类型的法律推理;它是简洁的、清晰的、易接近的,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
环境责任保险的立法研究竺效 著本书上一版于2014年出版,作者对我国的环境责任保险立法作了全面系统的探讨,引起了环境保护主管机关和相关立法专家的重视。经过几年的探索与调研,作者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立法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对之前的一些理论观点作了修订与完善。
-
全面依法治国视野下公民法治意识生成研究夏丹波 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意味着法律制度与机制的改革与完善,更重要的是公民法治意识的建构和培育。在当代中国的法治实践中,公民法治意识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只有尊法、守法、护法成为全民的生活习惯、社会交往和行为方式,只有法治“铭刻在人民的内心”,成为公民的一种信仰,成为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文化存在,才能保证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