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发展报告林维 著随着互联网产业在中国的迅猛发展,未成年人的现实生活空间日益与互联网络虚拟空间深度融合,未成年人的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基本权利,在网络时代呈现新特点、面临新挑战。本书立足于中国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的制度发展实践和行业前沿动态,梳理了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发展现状与制度建设图景,并从个人信息保护、网络社交内容治理、网络音视频监管、网络直播监管、网络支付行为能力及风险、网络欺凌问题等角度分别就具体领域的现存问题、实际需求、治理实践、制度建设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私权自治的政策之维齐恩平 著民事政策与私权自治的“共生”是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有机结合的需要。私权自治与政策治理的博弈处处可见,成为社会治理系统中既冲突又相融的重要构成要素,二者的制约与平衡成为社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所谓“私权自治的政策之维”,重点在“维度”,核心是“自治”,目的是“私权”。政策对私人领域的介入,并不单纯意味着对私权的粗暴干涉与限制,优化后的政策将成为私权保护机制的新生力量。同理,私权保护配套制度的建立也会增加政策的时效性,也正是这些相互交织领域的合作与互动,方能实现私权自治与政策治理共同的终极目标——追求民众合法权益的放大化。本书从私权本身的运行规律出发,探研政策对私权自治的介入路径与限度问题,以“私权自治与政策治理”的关系为研究视角,以“民事政策法源性”存在的困境为路径,在引导与规范政策介入私权的层面审视民事法律领域的复杂性,从更客观、更人本的意义上去反思民事法律规范理论,为民事政策与民事法律的平衡发展与相互协调并最终形成良性互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行政审判方式改革研究肖克 著行政审判方式改革是行政诉讼制度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将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本书内容如下:第一章行政审判职能配置科学化。本章论及行政审判职能的概念、特点、结构、配置科学化的内涵、实践障碍,追问行政审判的本质,提出科学配置职能的措施。第二章行政审判庭审实质化。本章论及行政审判庭审实质化的内涵、必要性、实践中的制约因素,提出庭审实质化改革措施。第三章行政裁判文书说理充分化。本章论及行政裁判文书说理充分化的含义、特点、意义、实践问题,梳理行政裁判文书改革历程,提出优化行政裁判文书说理措施。第四章行政审判主体关系均衡化。本章在梳理、评价行政诉讼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行政审判结构应该是体现审判主体关系均衡化的结构。第五章行政审判方式智能化。本章论及行政审判方式智能化的时代必然性、意义、内涵、核心问题,梳理改革历程,进而具体研究智能化改造涉及的网络庭审和类案检索两个主要问题。
-
经济法重述程信和 著本书是作者对自己从事经济法教育事业四十年(1981~2021)以来的所思、所说、所写、所做的一个专业梳理。由一个“纲”(国民经济发展法)、四个“目”、十个“基本论点”组成。全书分成四编,分别为“实体论:经济法的本形定位”“扩展论:经济法的视域延伸”“系统论:经济法的集成进发”“学科论:经济法的理论升华”,逻辑清晰,语言凝练。本书对于研究经济法学的专家和高校经济法学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新时代检察改革若干问题研究程相鹏 著检察改革实践每向前推进一步,理论支撑就要跟进一步,实践发展与理论支撑相辅相成。我们要加强检校合作研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高级智库作用,共同深耕检察改革重点领域的研究工作。要深化对人民检察制度历史经验、发展规律的研究,紧密结合百余年党史和党绝对领导下的90余年人民检察史加以研究、把握,在历史演进中寻找发展脉络,系统探究我国检察制度发展规律、检察职权配置规律和检察活动基本规律,在把握规律中纵深推进检察改革。要深化对司法检察理念和政策研究,善于从大局看问题、从长远看问题、从战略上看问题,融会贯通深刻理解法条背后的理念和政策,充分发挥理念、政策在带领检察改革中的“思想灵魂”作用。要深化对检察实践创新的研究,及时提供法治理论支撑,比如,推进数字检察改革、构建数字检察话语体系,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健全检察机关依法启动民事诉讼监督机制,探索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积极稳妥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等,都需要实践开拓创新与理论研究共同推进,充分发挥好法治理论对检察改革的支撑和带领作用。
-
个人信息盗窃法律问题研究何培育 等 著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不仅关乎公民的基本人格和尊严,更成为商业竞争、社会管理所必需的重要资源,对个人信息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已经势不可挡。与此同时,个人信息盗窃及其衍生的黑市交易已经形成一条庞大的灰色产业链,引发的后果触目惊心。 全书主要分为六章:第一章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危机进行分析。主要剖析窃取、非法购买、收受、交换等非法获取、出售及利用等危害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行为。第二章就个人信息权与个人信息盗窃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主要探讨个人信息的本质、权能内容,界定个人信息盗窃的概念,为进一步探讨分析个人信息盗窃行为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对我国现行个人信息盗窃典型案件作类型化梳理。重点对近五年来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个人信息盗窃案件进行归类分析,提炼出不同个人信息盗窃案件的突出特征与发展趋势,为本书提供实例支撑。第四章研究分析个人信息盗窃灰色产业链的技术路径及运作机理。主要探讨个人信息盗窃技术类型、灰色产业链的运行机理以及大数据利用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手段以及现存问题。第五章对域外个人信息盗窃法律规制立法现状进行考察与比较。重点对美、德、英等国及欧盟立法模式的选择和优劣以及个人信息概念界定、权能设置及其规制等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梳理出可资我国借鉴参考的优势经验。第六章对我国个人信息盗窃的法律规制现状与现存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第七章提出建立数据主体、数据控制者、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业协会等多主体协作的个人信息盗窃协同治理机制,从技术层面和法律层面双重防治个人信息盗窃进行保障。 本书在研究我国个人信息盗窃法律规制存在的难题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进行本土化应用可行性的分析,可为我国提出国际数据治理规则的中国方案提供参考。
-
法律基础与教育研究王健,王恒亮,郭凤丽 著本书紧扣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这条主线,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多学科透视的方法等,系统分析了法律意识的内涵和构成要素,通过法律意识与规范法律意识的概念辨析,将规范法律意识界定为由人的精神尊严、自律性法律意识和相互承认精神所构成的主体性精神。以此为出发点,界定了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及其相关范畴,提出了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理念和目标。提出法律意识教育必然也必须成为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根本目标,此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的根本前提。依据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目标和现实状况,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基本对策。认为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不仅要树立科学的法律意识教育理念,提升大学生法律教育主体队伍职能,还要构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课程体系,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建立能够体现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目标和内容的知识体系。
-
司法智库李峰 编本书为上海师范大学法学院主编的司法制度研究文集,从学术界与实务界互动的角度,建设一个卓有成效的交流阵地,旨在研究司法前沿问题,推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促进理论创新与司法改革,提升司法学术、司法政策与实务水平。本书设立“理论探索”“制度分析”“实务研究”“比较法研究”“人才培养”“域外文献”7个栏目,共收录论文十余篇。其中对域内外法律文献资料、司法案例资料等方面进行的理论分析、评论、翻译等研究,为我国法制建设提供法律借鉴。
-
知识生产与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改革李鹏虎 著作者围绕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以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为分析视角,试图构建出“传统学科型组织”和“新型跨学科组织”协同发展的组织模式,进而为克服传统学科型组织的弊端找到解决方案。整体而言,这部著作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国际比较,系统梳理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的实践与经验。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中,不仅重视学科型组织的转型以及跨学科组织的布局,还尤为重视制度设计和环境营造,甚至对大学建筑设计理念也进行了革新;二是提出了我国研究型大学中“巴尔干化”式的组织割据问题,并分析了其中的危害,比如容易固化学科壁垒及学术资源流动,容易导致学术部门间的离散和分歧,容易滋生文本上的“影子式”组织;三是提出了“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改革需要关注大学组织整体效益”的观点。作者认为,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应考虑大学的价值理念和使命定位,以避免与大学中的师生成员或者学术项目失去有效联结。
-
绿色发展法治专题研究谈萧 等 著本书是一本对绿色发展专治开展专题性研究的专著。书稿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10章,主要内容包括:绿色发展、绿色信贷、绿色金融、绿色司法、环境监察、环境立法协同、环境执法合作、环境司法协作、环境非政府组织和中国绿色发展。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本书稿试图总结出广东、大湾区以及国内外绿色发展法治实践经验,为绿色大战的法治路径提供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支撑。本书作为专题研究文集,以大湾区绿色发展法治实践经验为例,对绿色发展的法律治理结构、立法及实践、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协同治理及变革、中国绿色发展的法治路径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