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郑泰安 著本书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社会治理的实践和制度创新为研究重点,具体而言,首先,对社会治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成渝双城经济圈社会治理的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就成渝双城经济圈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优化从现代化目标、要素和模式、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的协同模式等进行了详细研究。从多个层次展开研究,探究适合成渝地区社会治理制度的系统性、规律性、类型化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成为本次研究的重要目标。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社会治理的实践特征,着力从制度建构的系统性、规律性、创新性和类型化等角度研究社会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探索多方主体联动治理机制,完善风险应对机制,构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成渝双城经济圈社会治理制度。
-
人身损害残疾标准研究进展邓振华,张奎 著残疾及残疾程度评定是法医临床学中的重要课题,《人身损害残疾标准研究进展》系统研究了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精神及行为障碍、视觉系统损害、听觉系统损害、口腔颌面部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泌尿生殖系统损害、内分泌系统损害、脊柱及骨盆损害、上肢损害、下肢损害、手部损害、足部损害、体表皮肤损害等残损评定指标与方法,并从残疾评定的基本问题出发,详细比较国内残疾标准和美国医学会(AMA)指南、韩国医学科学院(KAMS)指南、欧洲指南等国外主流残疾标准的异同,以帮助推动我国人体残疾评定标准的完善与发展,为我国残疾评定标准的制修订乃至统一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
司法的意识形态之维张昌辉 著本书检视了国内外司法政治研究中在意识形态影响司法问题上提出和运用的分析模式,梳理和发掘了诸种分析模式的演变动态及其背后的法政理论与实践根源及根源,在国外样本和国内经验基础上,面向当代中国司法政治研究,提出交叉互动型分析模式作为模式优化重塑方案并对其作出初步的理论架构。在对分析模式的检视和重构基础上,本书从司法主体、司法程序和司法裁判过程及其结果三个层面深入探讨了意识形态在司法主体的建构、选任和角色塑造,司法程序的理念、制度和权威认同,司法裁判的方法、过程及其结果等问题上介入的可能与影响的方式及其限度,从而为司法描绘了一幅基于意识形态视角的面孔。
-
财产法体系的解释李国强 著本书是在《民法典》的背景下对我国现代民法中财产法体系进行解释论研究的专著。 本书结合知识经济背景下财产法理论发展的趋向,通过解构传统民法理论体系,对《民法典》中财产法的外在体系和内在体系进行了解释:首先,反思了“人—物”对立的逻辑对财产法体系产生的影响;其次,检讨了物债二分的财产法体系逻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校正思路;再次,考查了以不动产为核心的物权法体系的逻辑演化。 全书旨在通过对财产法体系偏差的梳理和校正来求得对财产法体系的正确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财产法体系的内在逻辑,明确财产法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时代功能,更重要的是从解释财产法体系的角度为《民法典》的适用作出理论贡献。 本书为深刻理解贯穿《民法典》的财产法体系的逻辑,为《民法典》财产法体系的解释、适用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
民诉小全书根据颁布的《民事诉讼法》及其解释,配套修订更新新刘哲玮 著民法典颁布和实施以来,民诉法领域的许多相应法律法规内容均陆续进行了配套修订。包括基础性的《民事诉讼法》(2021年修改)及其解释(2022年修改)。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第一版的内容已经不适用全新的读者使用需求,需要进行改版。此次改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一是修订了和更新了新的法律规范,同时加入新颁布的重要法律法规;二是进一步精简了相关内容,在编排上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在保证体系性的同时更加突出重点法律法规,方便读者高频使用。
-
土地法制科学耿卓 著结合《民法典》和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本卷以“城乡中国、理论纵横、田野采风、外国法评议、评论综述”等五部分深入反映土地法制研究中的新观念、新动向,全面解析土地法治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注重加强实证研究的运用和评介外国法理论和制度,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学界交叉性研、跨学科研究。
-
法学教室李昊 著法学教室,以法科人才培养为目的与宗旨,以法学教育和基础研究为主要内容,结合当前研究和时事热点,为法科学生提供*新、全面、实用、有温度的知识补给。本书主要从法学大家指导、法学鉴定式案例分析、实务评述、法律文献导读等方面,为读者解析中国民法体系化建设、法学鉴定式案例分析、法律文献检索、法理学经典著作研读等议题的内容、方法和示例,以期对法科生的法律思维建构有所助益。本书切近新时代法学优秀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为当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
法学教室李昊 著《法学教室》以法科人才培养为目的与宗旨,以法学教育和基础研究为主要内容,致力打造一本面向法科学生的、有温度的、以实践为导向的学习读物。本书提倡以法教义学的方法对理论研究和法律适用进行一次体系化、理性化以及科学化的审视和发展。通过对中国民法的特色及解释适用的洞察、对诉讼实战中的请求权基础思维的梳理、相关法律案例研习以及法院审理模式的探讨,锻炼法科教师和学生的法律教学理念及法律思维方式,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
民法物权讲义梁慧星 著本书作为《民法总则讲义》的姊妹篇,是梁慧星教授对物权规则制定、修改及理解与适用的深入阐释和经验总结,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本书由物权编的通则、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和担保物权的重点条文构成,通过条文拆分、法条串联、新旧对比、以案释法等方式进行规范解读,意在帮助广大读者短时间内掌握以法律条文为对象的学习方法。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一,体系性,以物权编内容为主,同时结合总则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的关联条款,帮助读者构建起完整的物权法条文体系;其二,实践性,在对条文拆解的过程中,通过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等方法,对该编条文的相关立法意旨进行说明,指导具体条文的解释与适用。
-
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建议稿及立法理由熊伟,李刚 著《税收征收管理法》是我国税法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法律,其基本定位是税收程序法,但就其内容而言,穿插了税务机关组织法、税收债法、税收责任法、税收救济法的条款。从2001年经历系统修订之后,该法的结构和内容迄今未有实质性变化。但事实上,《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早在2008年就已经启动,2015年原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书正是对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的专家建议稿,专家建议稿从大方向上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为法律制定或修改提供相对理想化的方案,供起草机构和立法机关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