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青胜于蓝朱妙春 著本书以回忆录和纪实的形式,详细介绍以朱妙春、许峰、孙小青、于大江、王小兵、郭国中、张兵、周超、沈锃桢等为代表的老中青知识产权律师职业成长经历,在娓娓道来中突出了人生转折点的迷茫和柳暗花明的喜悦,阐释了执业中典型案例的制胜关键,结合自己的知识产权律师成长经历为读者提供了避免成长曲折的忠实建议,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知识产权律师提供了职业发展的借鉴,是一部以实践为基础的指导性实务著作。
-
电子诉讼规则研究方向 著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是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全国各级法院开展司法调研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全国法院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的重要阵地,对于提高干警调查研究能力和政策理论水平,推动解决司法难题,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更好地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集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成果开发中心法律专家委员会组织评选,最终选筛选出来自全国各地法院研究部门、大学法学院及法律工作者优秀论文20余篇集结出版。以“电子诉讼的基本原则;线上立案、在线庭审、电子送达的条件、范围和方式;电子化材料的效力以及裁判生效标准”为主题,围绕互联网时代的电子诉讼规则立法、实践等各个层面和角度对电子诉讼规则进行了多方位的分析和研究。
-
检察官客观公正立场研究贾宇 著中国的检察官制度具有相当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源于其赖以生存的制度基础固有的人民性、革命性和历史进步性。因此,对于我国检察官客观公正立场的研究,应当在中国当下特有的制度背景和理论框架下展开,必须突出中国本土化特征和凸显中国特色。《检察官客观公正立场研究》紧紧围绕检察官客观公正立场这一主题,通过对我国检察权行使现状的考察,从理论渊源、历史沿革、基本内容、法理依据、实践困境、制度构建和机制保障等多个维度分析了检察官客观公正立场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重点回答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客观公正立场人法有何深意、为什么对检察官要增加这样的职业要求;二是客观公正立场与客观义务二者是什么样的关系,有何联系和区别;三是对客观公正立场的内涵、外延如何作出科学合理的概括和界定,才符合中国检察权运行的实际,涵盖新时代“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法律监督新格局;四是客观公正立场的法理依据,除了与客观义务共性的理据外,中国特色的法理依据是什么;五是检察官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的实践难题和困境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恪守客观公正立场满足时代要求。
-
变与不变秦启迪 著朱元璋热衷法制建设,思想内涵丰富,前后跨越近半个世纪。任何人的思想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历传奇的朱元璋同样如此。本文分时分段、分门别类地将他的法律思想划为四个阶段进行研究,即明朝建立前(自称吴王前后)、洪武前期、洪武中期和洪武后期。通览朱元璋法律思想四个阶段,有一以贯之的相同内容,也有改变调整的不同之处。总体呈现出愈益缜密、新旧交融、轻重结合;法自君出、主观臆断;削减特权、抬升“民权”、强化皇权的规律和特点。朱元璋法律思想之所以会有这些异同变化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密切相关。朱元璋法律思想及发展变化对当时社会乃至明清两代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存在,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和借鉴。
-
批判性思维视域下课程思政的教与学田洪鋆 著课程思政的本质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完成对学生观念的培养和塑造,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和方法,课程思政建设一直存在两层皮”的现象。观念的培养和塑造属于思维的范畴,需要遵循思维的规律展开,这一点,西方发达国家早在30多年前就已经达成共识并指出批判性思维可以用于观念的塑造。 本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观念培养的思维模型,它包含观念一推理一判断三 个要素,在深入分析三要素间的关系和互动之外,将其作为课程思政的原理指导课程思政建设。此外,本书还围绕一个具体的教学片段详细介绍了含有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是如何开展的,其核心在于创设教学场景和提供证据证明观念的成立而非强行灌输,并在其中妥善处理好知识传递和观念 培养的关系。更为难得的是,本书为教学设计中的“教和“学”提供了完整的评价指标,进而使得难以测量的、含有思政元素的教学过程能够可视化、可评估。
-
共犯解释论张开骏 著书稿是从刑法教义学的视角,对我国《刑法》总则编第二章第三节“共同犯罪”规定(第25条至第29条)开展体系性的解释。整理我国近几年共犯解释论的最新成果,提出个人的理解和思考。研究的侧重点是:共犯立法体系和法条用语的解释(例如组织犯的含义和范围、次要或辅助作用的解释、被胁迫参加犯罪的解释);与法条表述相关的共犯理论的阐释(例如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以及相关的共同犯罪形态、片面共同犯罪、过失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定(例如教唆未遂、实行过限或不足);以及共同犯罪立法的若干完善建议,等等。本书稿并非要面面俱到地论述共犯问题,不包括与法条表述不直接相关的共犯理论的阐释(例如承继共犯、共犯脱离、共犯与错误、共犯的罪数),以及其他共同犯罪问题的理解和认定。另外,共犯理论和实务中几乎没有争议的内容,由于缺乏论述的必要性,故本书也鲜少涉及。
-
监狱法学论丛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狱法学专业委员会 著《监狱法学论丛》系列丛书,由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狱法学专业委员会(依托北京市监狱管理局运行)编辑,是一部监狱法学理论交流文集。丛书围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紧密联系监狱工作实际,既有监狱法学领域专家学者的新理论研究成果,又有监狱一线民警的执法实践总结和理论探索,是我国监狱法学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社会公众了解支持我国监狱工作的有利平台。丛书每年一册,主要用于全国监狱系统交流学习、各大院校相关专业参考以及社会公众宣传。
-
国家认同视域下土司制度研究陈心林 著本书从国家认同视域出发,探讨了土司制度的发展历程,并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研究土司制度:从国家治理层面来看,土司制度与国家治理体制具有契合性;从文化层面来看,土司社会的文化体系与主流文化有深度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从国家认同层面来看,土司政权贯穿着强烈的国家认同意识,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从社会交往层面来看,土司地区与外部交往密切,促进了中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
广告法上的民事责任王绍喜 著本书以民法基本原理和利益衡量方法为论述主线,主要探讨了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以及广告代言人的民事责任。本书从原理、原则、原由层面展开分析思路,以法律规范的内容结构、本旨意义、实施效用以及实现机制为阐释要素,建构了系统完整的广告民事责任论证体系,使我国广告民事责任的学理阐发与应用分析得以有突破性进展。
-
洋为中用王人博 等 著本书是王人博教授及其弟子对中国宪制主要概念、术语进行概念史与观念史探究的重要文集。 自福柯首创知识考古学以来,对概念的梳理成为学术研究中的一种“清新”范式。作为国内法学尤其是宪法学概念研究范式的圭臬,王人博教授提出通过宪法上的几个关键词/核心概念来阐释和理解宪法,成为国内法学尤其是宪法学研究范式的开拓者。这种研究方法既能通过概念阐释的方法达到学术训练的目的,又能管中窥豹了解宪法的意旨,兼具规范分析、语义建构和历史考据,成为中国宪法学研究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本书即以晚清以来中国进入世界的大格局为语境,对人民、共和、宪法、国体、民主、民权等宪法上的八个词语进行细致入微的概念史与观念史考察,并详论其中西古今的转换、改造及其复杂性,生动展示出宪法概念、术语在塑造我们的宪法文本的同时,也塑造了我们的宪制文化和宪法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