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刑事程序论龙宗智 著《刑事程序论》作为学者龙宗智自选集其中一卷,收录了其自1991年以来近30年发表的关于刑事程序理论方面的文章,主要涉及对刑事诉讼的基础理论、具体程序制度、审前程序及审判程序的分析和讨论。其在对刑事诉讼基本结构进行阐释说明的基础上,结合当下中国的制度背景,从比较法的角度,详细介绍了我国审前程序和审判程序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其关于刑事诉讼的结构解析、价值探讨和审判程序的完善等观点独到,见解深刻,并辅以相关案例进行具体论证,深入浅出,对于有一定法学基础的读者理解并思考当代刑事诉讼相关制度及程序具有重要意义。
-
矫正学的视界姚建龙 著《矫正学的视界:从监狱学到矫正学的理论尝试》以专题研究形式进行的建立统一矫正学学科的探索。基本上反映了近二十年来我国矫正制度改革与理论研究中的主要热点、争议问题。《矫正学的视界:从监狱学到矫正学的理论尝试》是整理作者过去二十年来有关矫正学专题研究论文的结果,其中绝大多数章节均曾经在《中国监狱学刊》《犯罪与改造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法学杂志》等期刊公开发表,亦有个别篇章为首次公开。《矫正学的视界:从监狱学到矫正学的理论尝试》是作者基于大矫正观而完成的国内首部矫正学专题研究著作,是从监狱学向矫正学拓展的理论尝试。
-
农村土地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陈维君 著,李祖军 编本书特点: 首先,观点推陈出新。比较法上,农村土地纠纷不是新问题,但涉及面很广、争议较大。本书作者在分析既有观点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如作者提出的农村土地纠纷解决的特殊性理论、农村土地纠纷解决的多元化理论等。观点取舍既注意到了农村土地纠纷的特殊性,又注意到了纠纷解决方式的多元性,从农村土地纠纷解决的特殊性出发,以期通过各种农村土地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互动衔接,促使各种农村土地纠纷得到高效解决。 第二,分析论证深入。作者牢牢把握纠纷解决的核心问题——农村土地纠纷解决的特殊性,研究路线采用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方式,特别针对广东省农村土地纠纷解决情况展开实证调研。从理论的解读到实证的分析,从过去到现在以及未来的展望,充分运用比较法资料,对之展开论证,分析比较深入,具有较强说服力。 第三,研究角度新颖。国内目前对农村土地裁判机构的研究,主要从行政法的角度展开。本书针对农村土地纠纷兼具民事性与行政性的特殊性,从农村土地纠纷多元化纠纷解决的角度深入研究农村土地裁判机构在我国的可行性,提出建立适合我国本土发展的新路径——构建以农村土地裁判机构为中心的农村土地多元化解决机制。 第四,研究方法多样。作者的研究方法涉及了历史研究法、比较法、法经济学、规范分析、实证研究;既有立法论的研究,又有解释论的研究;既关注立法,又关注判例、学说;既有法律的国际化视野,又关注本土化。方法服务于内容,使得研究具有较多的创新点。
-
从价值理念到法律规范李福林 著本书为民间规范与地方立法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内容研究坚持问题为导向,以机制健全、制度创新为途径,以解决问题为依归。全书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需求出发,挖据与整合民间规范这一天然的立法资源,阐明民间规范融入地方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寻求民间规范与地方立法的契合点,分析民间规范对地方立法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提升地方立法的水平和地方治理的能力,以此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
如何讲个好故事[美] 菲利普·N·迈耶 著《如何讲个好故事:律师的必修课》一书,引用了电影中饶有趣味而广为人知的故事做例子,借鉴叙述理论去学习故事怎样策划布局,并附有法律故事领域的分析意见,包括斯宾塞和多诺万的著名结辩陈词。本书可以成为法律职业入门的读物,并且能够给那些希望提高辩护水平的律师在辩护策略谋划上提供借鉴。 其英文原版自2014年出版以来便备受好评和欢迎。本书以作者多年的律师执业和教学经验为基础,旨在告诉初入门的律师或者是有志于从事律师职业的年轻人,如何面对客户,如何表达,如何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而这些也是作为一名律师成功的必备技能。
-
系统结构中的刑事司法与媒体关系研究刘涛 著本书以典型个案为切入点,分析刑事司法与媒体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图景。借助系统理论,反思网络媒体对司法裁判的冲击。立足刑事法治立场,描绘刑事司法与媒体的应然关系。
-
生态文明法律体系的构建及实施保障研究曹明德 著本书围绕“生态文明法律体系的构建及实施保障”这一主题,分为五章进行论述:第*章论述了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该部分主要探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建设的理念、基本原则和路径选择;第二章主要分析了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实效评估,主要梳理和分析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深入调研,对现行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的实效评估并提出改进策略;第三章提出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的框架体系,该部分论述了对生态法律部门的整合与重构及与其他法律部门的生态化问题;第四章提出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建立生态受益行为的激励制度体系以及生态危害行为的全过程控制制度体系;第五章提出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实施的保障机制,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实施的执法保障机制、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实施的司法保障机制及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实施的公众参与机制。
-
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德] 温弗里德·哈斯默尔,(德)乌尔弗里德·诺伊曼, [德]弗兰克·萨利格 编,郑永流 译《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是德国的经典法哲学、法理学教科书,首版由德国法学家、慕尼黑大学法哲学教授阿图尔??考夫曼组织编写,于1976年出版,此后四十余年中每隔几年便重新修订,增补内容推出新版,到2016年推出了哈斯默尔教授、诺伊曼教授和萨利格教授主编的第九版。 本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有多个语种的译本,1986年台湾地区就曾出版节选中译本,2002年法律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政法大学郑永流教授根据1994年第六版翻译的完整中译本,收录在“当代德国法学名著丛书”中,成为中国法学专业学生和学者研习德国法哲学、法理学的必读书。郑永流教授在第六版的基础上根据2016年第九版推出新的中译本。
-
公法的法理学翟志勇 著本书经由学术史论题、法律哲学论题和政治哲学论题而构成其整体性,具体从法律的哲学之维(柏拉图论立法者)、法律的社会之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法律的历史之维(孟德斯鸠与历史法学;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法律的主权之维(阿伦特论人民主权)、法律的政体之维(论共和政体)、法律的政制之维(施密特论代议制)、法律的认同之维(哈贝马斯论宪法爱国主义)等多个维度,将公法学研究纳入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之中,最终又落脚到基本法学理论的阐发,试图发展出一种基于公法的法理学研究范式和方法。
-
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罗娟 著技术落后年代,个人信息常被视作隐私权的组成部分,仅以较为简单的隐私权保护方法予以保障。跨入信息社会以后,信息的资源属性得以肯认,个人信息与隐私权的差异逐渐凸显,频繁爆发的个人信息乱象促使独立保护个人信息权的呼声愈发高涨。系统解析国内外学理研究与司法实践,可萃取出当下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共通模式——公私兼济保护模式。值得肯定的是,该模式具有相当的制度优势,但在拥抱大数据的政策导向下,仍依其分析理路应对信息侵害行为,局限性极其明显。未来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模式的建构需要补强原有制度缺漏、基于对公私兼济保护模式的去粗取精,以隐私场景完整性与信息风险导向为理论架构的场景风险保护模式得以设立。这一模式能够有效纾解既有模式的缺陷,破除单向度权利保护的桎梏,以保护信息权利与促进信息自由流动为宗旨,兼顾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注重个人信息权利保护正当性边界的动态性、消费者在市场经济结构中的弱势地位以及保护措施的多环节覆盖,连合个案的场景特征判别信息侵害行为的合理性,从认知、操作与制度层面建构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有效策略,治理、规制不当信息侵害行为的现代化方案,从而达致对科技信息社会背景下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保护。攻克制度实践难点、重塑制度理念、改良制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