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法律职业伦理论集 文学国 法学文集文学国 著《法律职业伦理论集 文学国 法学文集》收集的文章从不同的侧面研究了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法律职业伦理问题。作者为法学家与法律职业中人,或许他们的视角不同,理念迥异,但对法律职业的热爱使他们倾注了心血探讨法律职业有关的理论难题与实务热点,以期法律从业者都能够真心履行职业伦理规范,实现法律价值,维护社会秩序,追求公平正义,不负这一职业赋予他们的崇高社会地位与职业尊荣。
-
从山主管业到国家赋权王小丹 著本书考察了清中前期采矿权和清末、北京政府时期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矿业权的发展状况,从中国社会内部原因入手,阐释了近代矿业权变迁的成因,揭示了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的规律和特点。本书中的采矿律条、采煤契约、采矿案例、矿业权准入担保(保结),将为法学、历史学、采矿等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研究素材。
-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法律机制研究田红星 著该书借助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将社区共管的法律机制分为内部结构与外部运行两部分。社区共管的法律性质、法律地位、权力结构、利益分配是社区共管法律机制的内部结构,是社区共管自我存在的法律制度基础,是外部运行的内在逻辑基础。“社区共管与传统管理制度的法律碰撞与协调”分析了社区共管在外部运行时的法律效力,其涉及社区共管与传统管理之间的目的冲突、去法化与重新法治化的法律冲突、分工与协作下的共管事务范围及法律效力认同等。“当地社区村民权益保护的不足与应对”分析了社区共管外部运行的功效,使社区村民从权利、利益失衡到利益共享,达到了协调保护社区村民合法的实体权益与生态利益的法律目标。任何法律制度都不是孤立地在真空中运行,它需要相应的制度基础。社区共管的运行需要公众参与、生态补偿等配套制度基础。同时,社区共管的内部法律结构建构与外部运行还需要借鉴吸收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域外法治正是社区共管建构可资借鉴的重要外部资源。该书通过重点建构社区共管的内部法律结构、论证社区共管的外部法律效力与外部功效、分析社区共管的配套制度基础与可资借鉴的域外法治资源,实现了研究体系的优化。该书借助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将社区共管的法律机制分为内部结构与外部运行两部分。为了应对当地社区村民实体性合法权益保护不足的现状,该书从程序性权利入手,通过重构参与权利,建构共同决策机制,将实体利益融入民主自决程序,从而间接达到权益保护之目的。同时,由于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解构与重构了自然保护区的国家管理权力,涉及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该书从多维的研究视角对相关法律机制的建构进行了分析论证。
-
商业信托法李宇 著我国信托法律制度系从英美法系借鉴而来(并参考了某些大陆法系法域移植英美信托法的经验),主要是为了促进证券投资信托、资金信托等各类商业信托的发展。但在英美法上,商业信托法的发展是晚近之事,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等大陆法系法域继受信托法时,以英美普通信托法为蓝本,对后发的商业信托法关注不足,而商业信托在诸多方面不同于普通信托,由此造成了其信托法不适应于商业信托的局面。我国2001年《信托法》亦有此不足。信托法的不适应症,在司法裁判和交易实践中已有表现。本书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商业信托的特性,发掘商业信托法律制度的独特内容,以期完善信托法律制度,促进信托制度的运用。本书以商业信托和其他信托之比较、商业信托和公司等其他商业组织之比较为经纬,兼顾解释论与立法论,综合考察各国商业信托立法、司法与交易实务状况,从商业信托的成立、目的、存续、外部关系、内部关系、实体交易、终止、非组织法事项等方面对商业信托法展开全方位、体系性研究,阐明自成一体的商业信托法理。
-
医学进步的法律挑战及应对刘建利 编本书是东南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关于新时代“医学进步的法律挑战与应对”及医疗进步条件下知识产权保护两个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选编。全书分7个部分内容,包括:人工辅助生殖法律问题、人体器官移植法律问题、晚期医疗法律问题、互联网时代尖端医疗法律问题、医患关系与医疗纠纷法律问题、卫生立法中的法律问题、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当今热门话题,精选的文章有相当的深度,有助于学术研究和实践参考。尤其是中外法律界关于高技术条件下具体问题的比较研究,对法学理论研究者及司法实践人员,开拓眼界,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本书内容,对医务工作者,亦有相当帮助。
-
中国国际私法金彭年 著本书在简要阐述国际私法理论基础上,着重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的相关条文,与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复函、批复、纪要、规定、通知等司法政策文件,以及各级人民法院依据上述规则作出裁判的典型案例,既适合初学中国国际私法之用,也可以作为处理涉外民商事纠纷时的简明参考。
-
服刑人员情绪管理宋胜尊 著本书内容共分为四编,第*编读懂服刑人员的表情,第二编服刑人员情绪疏导,第三编服刑人员积极情绪培养,第四编服刑人员人际关系改善。本书从服刑人员的情绪管理入手,针对于不同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的不同情绪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危险的发生与罪犯改造解决方案,对服刑人员的改造以及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提供了专业性的指导。
-
法学理论讲义稿周元 著本书讲以作者讲授的“法学理论”课程的讲义为主。该课程作为试点课程参与昆明理工大学实施的教育部、云南省教育厅“全面综合型”研究生课程改革试点项目。在讲义稿之后,以附录形式增加三篇文章,以有助于补充性理解。各篇文章都拟为2万字,三篇总共6万字左右,包括作者博士论文精缩版(博士论文未曾出版)、刊载于《朝阳法律评论 孙国华教授纪念文集》(2018)的作者独撰文章《论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使命——从孙国华老师留下的问题谈起》、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的价值(新写,凝聚作者参与有关课题过程的心得和课题结束后延续性的思考)。
-
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再认识及其当代价值鄢晓实 著本书的主旨是对中国现代法治之理论依据进行重新思考。本书以中西法治文化比较研究为主要视角。为了给中国现代法治寻求到恰当的理据,需要对中西法治、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其中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法治、西方古典法治、西方近现代法治及其各自的文化根基进行比较研究。对中国传统社会和西方社会的国家治理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在理论上和事实上,中西都不存在今天通常所认为的“人治”“法治”“德治”的类型化差别。中西国家治理的根本规律都是“文化主治”而非“法律主治”,都要求在文化主治下的人、道德、法律、制度等多要素协调一致方可实现治理目标。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是天道与人道的一致与合一,天道称之为“道统”,人道之治称之为“德政”。西方社会是宗教文化中宇宙法则与人间法律的一致,宇宙法则称之为“法统”,“法则之治”称之为“法治”。因此,中西国家治理的差异根源在于文化的差异,亦即天道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差异,相应形成了“德政”与“法治”的不同称谓。经过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的天道和西方的上帝是对应的概念,中国的中庸和西方的正义是对应的概念,中国的德政与西方的法治是对应的概念。中国传统德政与西方法治的差异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道德主治”与“法律主治”之别,而是人本和神本的差异,现代意义上的道德和法律在德政和法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存在本质与量级差异。因此,现代中国所推动的法治和西方法治本应是两回事。中国现代法治必须确立自己独有的理据,具体来说事关法治文化、法治模式和法治道路。我们应该从西方法治中获取经验,更应该从中国传统德政中获取智慧。根据本书的研究,笔者认为应该确立人本信仰作为中国现代法治理据之主要文化依托。中国传统德政与西方法治的比较研究告诉我们,文化主治是中西共同的国家治理规律,因为唯有文化方可直指人心、弘扬人性光辉、塑造理想人格。西方法治亦是通过宗教塑造理想人格与法律规范人的外在行为的综合体,绝不是抛开人心人格而空有、空谈法或者法律之当然正义性。中国现代法治绝对无法起到替代文化的作用,只能是文化之下的一个方面,因此在法治之上必须确立文化作为法治的理据。现代中国的法治应该针对中国当下需要解决的国家治理的现实问题,我们应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确立现代中国的国家总体文化战略作为根本治国方略以完成“文化主治”的要求,确立和加强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治国方略以推进法治进程。文化战略和法治方略是一体两面,其中文化战略具有主导和指导地位,文化是Z高社会理想实现的必要条件和灵魂所在;法治方略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功用,法治是实现Z高社会理想的Z低要求和衡量标志;抛开文化的法治无法成功,抛开法治的文化也是空中楼阁,文化决定法治,法治精神是文化的一部分。以文化为本以导人向善并使文化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以法治为用以防止作恶并向人们提供行为准则。不可偏执于推崇法治而将文化和法治本末倒置;二者需要融为一体、整体共进。根据全书的研究,笔者得出结论:中国现代法治就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我们应该以“文化自信”为引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文化战略中需要厘清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的关系,在多元文化格局之现状中寻求到立国的文化之本;法治方略需要在中国传统德政、中国法家法治、西方古典法治、西方近现代法治中找到规律,确立中国现代法治的理据。中西法治比较研究的终极目的是为中国现代法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确立理据,包括具体的法治文化、法治模式和法治道路三个方面。我们应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导下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目标。中国从古至今都有自己的法治,中国现代法治的话语权,需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根据西方提供的法治模板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再次确立现代中国的人本文化信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本法治理论,谋划现代中国的人本法治步骤,解决当下中国的现实问题,自信地选择中国自己的法治道路,找到中华民族恒久发展的动力源泉,让中华民族远离西方式虚构的“想象共同体”陷阱,实现中国人民实质和同质的良知共同体之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
中国海洋法年刊中国海洋法学会 著本书旨在选收海洋法学会年会和其他学术报告会上发表和提交的部分优秀论文,以推动和促进国内海洋法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中国海洋法年刊(2021)》分为四个部分:第*部分,国际海洋法治的新形势与新发展。涉及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变革、海洋核动力平台安全地带法律制度研究等内容。第二部分,建设海洋强国。涉及中国南海权益浅析、海洋强国视角下外籍船舶非法入侵法律规制研究等内容。第三部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涉及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海洋综合管理、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南海渔业开发等内容。第四部分,海洋权益与争端解决。涉及日本福岛海域核废水排海涉及的国际法问题、国际海洋划界中的第三国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