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清代州县裁判文书研究孟烨 著本书主要以清代民事裁判文书为研究对象,关注整个民事裁判中出现各种类型文书,从文书层面还原和解读清代民事裁判程序。本书将结合官方档案和私人所藏文书,对清代明示裁判文书进行详细解读,并从历史视角考察明清时期裁判文书乃至裁判程序的变迁。
-
健全国家应急管理法律体系问题研究王红建 等著本书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和制度进行分析与解读,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的完善路径进行研究。此外,本书还致力于寻找、总结历次突发事件应对实践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形成的有益经验,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期待本书能够为我国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和应急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在理论层面提供一定帮助。
-
中国与世界孙晋,詹昊 著本书注重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学术性的观点和批判的视角对竞争法和竞争政策的理论、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公平竞争审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梳理和分析,站在更为客观的立场忠实、全面记载竞争法治的进步和竞争政策的成长;立足国内、放眼全球,聚焦于2018、2019年以来竞争法与竞争政策的新发展,记录上述年度竞争法与竞争政策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比较研究的对象立足中国,涵盖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竞争法治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涵盖了OECD、世界贸易组织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对其中如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热点问题更是予以密切关注和重点介绍。
-
信义法原理[美] 塔玛·弗兰科 著,肖宇 译本书构建了信义法的理论体系,指出所有类型的信义关系存在的共同问题:为了让受信人完成其所提供的服务,委托人必须将财产或者权力委托给受信人进行处分或行使,而这种委托可能会引起受信人对财产的侵吞或权力的滥用。信义法的作用就是通过对受信人施加信义义务,预防和制约受信人滥用权力,为委托人提供法律的救济和保护。本书一方面为开放的、多样化的信义义务画像,总结出它的特征,以便能较清晰地识别和施加信义义务;另一方面,试图厘清信义义务的边界,以限制司法裁量权在受信人专业领域的过度扩张。本书将信义法与合同法、侵权法等学科比较,认为信义法有独立性,可以作为特别法解决特定的问题。本书主张对信义关系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并指出,若不能有效地执行信义法规则,可能导致金融和经济体系的风险,因为这些体系都是建立在信任与财产、权力委托的基础之上。在资本市场和私法领域,信义法的理论对立法者制定法律、市场人士和行业协会确立行为指引、法官和仲裁员解决纠纷时的法律适用,都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
交通犯罪对策研究[日] 川本哲郎 著,杨宁 译川本哲郎是日本同志社大学教授,师从日本著名法学家大谷实先生。他发展了大谷实先生的刑事政策学、被害人学,在日本的被害人学、交通犯罪学、日英比较法研究方面是专家。川本哲郎教授多次作为专家参与日本交通刑法的立法工作。该书是日本交通犯罪领域代表性学术著作,代表了该领域研究的水准。本书是日本交通刑法的立法史,立足整体刑法观,特别关注交通犯罪人的改造和处遇,是少有的站在交通犯罪被害人立场的专业著作。
-
《民法典》案例与法条精解教程丁兆增,林艺容 著《《民法典》案例与法条精解教程/法学案例教学系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编排新颖,力求科学,使读者易于学习和理解;二是知行合一,通过对典型案例与法条的深入解读和点评,提高读者运用民法典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注重实用性,广泛梳理历年司法考试真题和知识点,给读者以充分的启发思考和自检自测。
-
中国—东盟法律评论张晓君 编专题一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研究,包括五篇文章。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中国一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晓君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宋愿愿合著的《迈向未来的亚太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一文,通过回顾“亚太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渊源,指出了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涵及亚太命运共同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亚太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原则和构建路径;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张春良教授和博士研究生魏瑛婕合著的《论高质量共建视域下廉洁“一带一路”的法治保障》一文,通过分析“廉洁之路”与“干净之手”的紧密关联,指出以“干净之手”促进国际法治发展和“干净之手”塑造高质量“廉洁之路”护航“一带一路”落实走深,行稳致远;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王玫黎教授和博士研究生陈悦合著的《“双循环”背景下货物多式联运一单制的推进路径研究》一文,通过梳理货物多式联运一单制发展的现状,理清多式联运一单制在实施中可能或已经遭遇的法律困境,力图为我国货物多式联运一单制的推进提供参考及指南;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陈咏梅教授和博士研究生伍聪聪合著的《对数字贸易的规制研究》一文,以RCEP的签署为背景,指出RCEP对数字贸易市场准入、贸易便利化及营商环境的规制,提出对中国规制数字贸易的建议;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马知罕老师和博士研究生侯姣合著的《RCEP背景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适应性分析及完善路径》一文,对RCEP知识产权章节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解读,并结合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现状,对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提出建议。专题二为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研究,包括四篇文章。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岳树梅教授与博士研究生王蒙合著的《国际核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一一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展开》一文,通过对国际核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相关概念的厘定,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核安全法律保障机制建设的遵循指南,提出了中国推动国际核安全法律保障机制走出困境的具体策略;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全小莲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武义翔合著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下的境外非政府组织法律治理研究——以<>专题三为建设对外开放高地研究,包括四篇文章。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刘彬副教授撰写的《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下中国自贸区战略的再出发》一文.通过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与中国自贸区战略相关的会议精神,先对中国自贸区战略的历程进行回顾,再立足于当前政策需要,探讨相关的提升思路;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宋云博副教授撰写的《自由贸易港区服务贸易监管机制》一文,通过与服务贸易监管机制的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自贸港区服务贸易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提出对我国自贸港区服务贸易监管机制的完善建议;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田路老师和硕士研究生李昱阳合著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重庆自贸区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法律规制路径研究》一文,以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为理论指导,初步对重庆自贸区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管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构风险防控便利化和安全协调的路径选择;西南政法大学徐忆斌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张兵义合著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法治保障论析》一文,以新发展格局为立足点,以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法治保障为目标,通过对自贸试验区改革自主权法治保障现状与不足的描述与分析,提出相关完善建议。专题四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包括三篇文章。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徐鹏副教授撰写的《论对外开放新格局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路径和实践》一文,主张采用“3WHO”系统性思维视角,基于特定教学目的,着眼于给定的教学场景,由作为教学直接参与者的教师和学生通过相应的组织方式,开展国际法课程的学习。根据国际法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不同类型以及开设的不同学期、学生法律知识的储备情况,提出“教师主导型”、“教师学生协作型”和“学生主导型”的三种教学路径;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梅傲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苏建维合著的《“一带一路”的创新型、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一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培养涉外法律人才的必要性,立足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既存问题,提出了创新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王晓燕副教授和西南政法大学比较与国际体育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倪大保合著的《论新时代高层次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就业前置”为视角》一文,通过分析法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现存问题,结合法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参考模型,指出法学博士生“就业前置”的培养机制与方向,以提升高层次法治人才的培养质量。
-
上海法学研究上海市法学会 编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性技术,正在重塑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生产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相较于其他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因其特有的算法黑箱性、数据依赖性等技术特点,导致其过程难以解释、行为更难预测、结果更不可控,正在触发如算法偏见歧视、个人隐私泄露、侵犯人格尊严、冲击就业格局、危害公共安全等社会问题。因此,人工智能治理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成为各国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等各方广泛关注的焦点议题。本书以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研究背景,探讨我国智能治理中的法治化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例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续优化治理环境;加强伦理及法规研究;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为提升智能治理水平和能力提供了法治借鉴。
-
我国医疗纠纷调解组织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王红梅 著本书并不特别热衷于构建新的理论模型,而是在组织社会学的分析框架内,对不同的医疗纠纷调解组织在实际中的运作情形进行分析比对,对实践中存在的价值冲突、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做出善意的提示,并不揣冒昧多方探索通往更光明的路径,权作抛砖引玉。
-
协同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共享与保护董玉鹏 著本书以知识管理理论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在实证调研基础上,讨论实施协同创新战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风险及瓶颈问题,通过比较分析世界主要国家法律政策和实践操作,提出协同创新背景下完善各参与主体之间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及保护的立法和政策建议,同时为协同创新参与主体(尤其是企业)提供实用的细化操作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