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长臂管辖与美国总统权力史庆 编本书分“主题文章”、“学术论文”和“评论”三个栏目,共收录13篇文章。“主题文章”共8篇,主题是“长臂管辖与美国总统权”。学术论文”栏目共3篇。“评论”栏目共2篇。近年来,美国依据国内法实施“长臂管辖”的案例屡见不鲜。本书主体内容围绕美国“长臂管辖”问题而展开,一系列多层次、多维度的学术梳理和反思既丰富了理解“长臂管辖”问题的学术视野,也是对“加强反制理论和实践研究”重要精神的贯彻落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中华法文化史镜鉴张晋藩 著《中华法文化史镜鉴》是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法学家张晋藩先生多年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日报》《人民法治》《经济导刊》等党政报刊上发表文章的首次精编结集。全书共收录融历史性、趣味性和普及性为一体的法律评论文章48篇,辑为鉴古明今的中华法文化、中国古代的官吏管理、中国古代的监察与廉政、中国古代的司法镜鉴四大部分,并附有作者的学术自述和精彩访谈各一篇,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华法文化的历史传统、法治经验和现实价值。 2022年5月恰逢中国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本书也是张晋藩先生值此之际对中华法文化学科多年来研究成果和学术主张的一次简明扼要的梳理和阐释。
-
日本反垄断法详解陈肖盈,神奈川县律师协会反垄断法研究会 著本书在整体上保留了原著的主要框架及格式。本书在结合典型案例对法条进行逐条解释的基础上还增设置了八个专栏,由原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重要官员、学者、资深律师等分别结合其实务经验或学术研究成果对日本反垄断法相关法规制定的历史背景、串通投标、不正当限制交易的成立时期、行政指导与不正当限制交易的关系、案情轶事、承诺机制的引入背景、告发标准的诞生秘闻以及不正当限制交易罪的性质认定等进行介绍和分析,更全面介绍日本反垄断法及其重要规定的历史沿革 及执法背景。
-
中国语言文字立法与制度构建杨解君,庄汉 编我国语言文字立法遵循“主体多样”的语言政策。“主体性”体现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使用,这不仅能够给广大民众带来沟通交流的便捷性和切实的利益,而且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多样性”体现了我国语言平等与兼容并包的语言政策和语言立法特征。此外,在全球化和“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战略意义尤为凸显。以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为宗旨,本书立足于我国语言文字法治建设现状,系统分析了我国语言文字的立法需求,提出以语言权利为核心范畴构筑我国的语言立法模式,进而探究了我国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之道。
-
清代贵州苗疆司法制度研究崔超 著本书基于正史、地方志、民族志、契约、碑刻、家谱等史料,尤其是典型司法案例和民间契约文书,系统全面地研究清代贵州苗疆司法制度,通过问题构建、史料梳理、观点提炼、分析论证,努力突破学界对清代司法制度,尤其是贵州苗疆司法制度的研究瓶颈,力图填补学界目前有关清代贵州苗疆司法制度的研究空白,勾勒清代贵州苗疆司法制度的现实图景,为当代民族地区承继司法制度历史,提供多元治理思路,寻求创新完善进路略尽绵薄之力。
-
北大国际法与比较法评论北京大学法学院 著本卷分为“国际争端解决”主题研讨、专论、经典编译和中国国际法学者追忆四个专题。“国际争端解决”主题下,廖雪霞(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文章就能否将国际法院咨询意见作为介入乃至解决国家间争端的替代机制这一理论焦点展开法理和实践层面的考察,结合司法实践的新动向反思国际法院咨询意见的功能定位;张茂莉(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从国际法院*近审理的“刚果境内的武装活动案”出发,总结并分析国际法院在处理国家间争端中任命专家的规则、实践与问题;王倩慧(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文章通过探析WTO争议解决机制下中国被提起执行之诉的案件,反驳国际上对中国不充分执行世贸组织裁决的指责。“专论”文章中,张建(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讲师)就国际商事仲裁中的禁诉令制度展开比较研究,并提出中国有必要构建符合实践需求的禁诉令制度;马铭骏(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以管辖权理论为基础,提出厘清《出口管制法》域外适用制度的范围和边界的若干举措;李昊恩(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从欧盟美国数据立法的域外适用这一比较法视角出发,指出中国在实现法律域外适用过程中应注重和明确数据立法的价值;何丹(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通过历史梳理,提出国际法治是实现持久和平的重要路径;向梦杰(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探讨了文化遗产罪行的处理,提出国际法视角下的建议。“经典编译”文章皆为国际法名家名作,包括詹姆斯·克劳福德的《主权作为一种法律价值》、马尔蒂·科斯肯涅米的《国际法的政治性——二十年后的反思》、莎利·安格尔·梅丽的《人类学、法律与跨国进程》。“中国国际法学者”收入王晓娟老师对邵津教授的回忆文章。
-
迈向法理社会胡水君 著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理研究室初创60 周年、正式成立40 周年, 法理研究室于2018 年选编了这本学术文集。这本文集,作者都是曾在或正在法理研究室工作的研究人员,收集了建室以来这些人员具有代表性的、与法理学和民主法治相关的学术论文,至今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这本文集,透显出法理研究室不同时期工作人员的研究风范和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视作见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理学和法治理论发展进程的历史标本。
-
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制度研究林琳 著《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制度研究》以少年观护制度为研究对象,归纳、比较域外主要国家和地区少年观护制度的历史发展、运行模式和运作机制,结合我国国情和刑事司法现状,对二十多年来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实践中的对观护帮教工作的探索进行梳理与总结,归纳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制度的现实需求和开展观护的不同做法,分析优劣,为构建我国科学的观护制度提供现实样本,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构建我国观护制度,从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理论和制度框架的整体出发,使观护制度的设计能够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体系契合。尽管该书研究以涉罪未成年人为视角和样本,但毫无疑问,完备的观护制度也同样适用于不良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犯罪预防,是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的重要内容。该书在完成和修改过程中,注重将我国本土的未成年人法学理论与国外的少年司法理论进行比较,同时加强理论研究与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实践的结合,将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制度放到我国整体法律体系和未成年人司法体系中进行程序设计,书中有较为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参考,对域外的制度考察全面扎实,对相关用语的比较分析透彻,对我国涉罪未成年人的处遇历史和立法沿革梳理清晰,对国内问题的归纳和思考深入充分,对我国未来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制度构建思路科学严谨。
-
网络犯罪检察论 第3卷谢鹏程 著网络犯罪数量和形式变化的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和思维预期。网络的迅猛发展,给网络犯罪提供了滋生的温床,从网络作为“犯罪对象”的网络犯罪、网络作为“犯罪空间”的网络犯罪,到将网络作为“犯罪空间”的网络犯罪,网络犯罪对刑事立法、司法和刑法理论都产生了重大冲击。毋庸讳言,网络犯罪依托于网络的发展而生,有网络,有互联网的发展,必然存在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
-
证券侵权民事赔偿标准研究袁康,张阳,张梁,张弋羲,阎维博 ... 著证券侵权民事赔偿是重要的投资者救济途径。当前证券侵权民事赔偿的制度建设和司法实践亟须在总结既有经验的基础上,从虚假陈述拓展到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证券侵权行为,明确赔偿责任认定、赔偿数额确定和赔偿责任分配的原理与规则,完成证券侵权民事赔偿标准的系统性构建,为落实证券侵权民事责任和保护投资者提供制度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