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再生医学基础与临床
作者:付小兵 ,王正国 ,吴祖泽 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01
ISBN:9787117167697
定价:¥2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再生医学基础与临床》大型学术专著以来,我国的再生医学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转化性应用;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转化基地的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些方面的进展不仅具有突破性,而且已经在国际上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显著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比如,在干细胞领域,中国学者在获得具有发育成各种组织和器官能力的多能干细胞与利用iPS技术复制出全能个体小鼠;通过异种细胞嵌合或转分化技术获得功能器官;iPS大动物模型制备以及建立诱导分化体系将体细胞诱导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等基础研究方面都有重要的突破。与此同时,通过诱导分化技术将成体干细胞应用于严重烧伤、创伤后皮肤汗腺的再生和下肢血管性疾病后血管再生等方面已经观察到了明显的效果,部分病例通过三年以上的随访证明其已有确切的疗效。在组织工程方面,通过创新技术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骨、软骨、神经、血管、肌腱等已经部分应用于临床试验,并获得了显著的修复与再生效果;组织工程脱细胞神经用于修复长为8cm,直径为5-8mm的粗大神经效果明显;注射用软骨细胞修复负重区软骨缺损,临床已应用300余例。在组织创伤修复与再生领域,通过诱导技术实现皮肤干细胞不经过iPS阶段直接分化为神经细胞、骨细胞、脂肪细胞以及建立驯化诱导方法在损伤部位诱导多种组织同步再生已有初步的进展。
作者简介
付小兵,男,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皮肤损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南开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等国内10所大学客座教授。目前担任国际创伤愈合联盟(WUWHS)执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和咨询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国家高技术发展项目(863项目)主题专家、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全军战创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国际《创伤修复与再生杂志》(Wound RepReg)、《国际创伤杂志》(IWJ)、《国际下肢损伤杂志》(ILEW)、国际《创伤治疗进展》(Advances in Wound Care)、《中国科学》(C辑)及《中华创伤杂志》(中、英文版)编委等学术职务。付小兵院士长期从事创伤和创伤后的组织修复与再生研究工作,主要领域涉及创伤弹道学、生长因子生物学、干细胞诱导分化与组织再生、严重创伤重要内脏缺血性损伤的主动修复与再生等。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Lancet》报告了表皮细胞通过去分化途径转变为表皮干细胞的重要生物学现象,所带领的团队在国际上首先利用自体干细胞再生汗腺获得成功,为解决严重创烧伤患者后期的出汗难题提供了基础,被国际同行评价为“里程碑式的研究”。培养博士生、博士后40余人。作为首席科学家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5)、全军“十二五”重大项目等28项资助。主编《再生医学一原理与实践》、《现代创伤修复学》等专著10部,参与编写28部,在《Lancet》和其他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国家和军队二等以上成果21项,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名优秀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1995和2004年分别获“总后十大杰出青年”和“科技金星”等荣誉称号。2004年获“求是”杰出青年奖和中国工程院“光华青年奖”。200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200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8年被国际创伤愈合联盟授予“国际创伤修复研究终身成就奖(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为获此殊荣的唯一华人学者。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获中欧创伤修复联盟“终身成就奖”。2012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和三等功共4次。王正国,男,中国工程院院士,1935年12月生于福建漳州,现任国际交通医学学会候任主席,亚洲创伤学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王正国院士是我国冲击伤、创伤弹道学、交通医学研究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国家重点学科“野战外科学”学术带头人,我国第一位创伤项目973首席科学家。他致力于战创伤研究50余年,取得了一批国际先进乃至领先的重大科研成果,为我国战创伤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60余篇,已先后编著、主编专著36部,参编10余部。获首批军内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1996年),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7年),美国Michael DeBakey国际军医奖(1998年,是该奖设立以来至今获此殊荣的唯一亚洲人),陈嘉庚医学科学奖(2000年),国际交通医学重大成就奖(2000年),光华工程科技奖(2002年),“十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2005年);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2007年),吴阶平医学奖(2009年)。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1年),重庆直辖十年建设功臣(2007年),当选《科学中国人》2009年度人物。中央军委荣记一等功。吴祖泽,中国科学院院士,实验血液学家,博士生导师。1935年10月19日生于浙江省镇海县。1957年9月毕业于山东大学,1962年6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历任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所长。1993年6月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1994年2月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并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际辐射研究协会首任中国理事、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副主编、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专家顾问组成员。现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实验血液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世纪60年代,从事脱氧核糖核酸研究,提出了能量传递可以加重脱氧核糖核酸大分子辐射损伤的科学依据。20世纪70~80年代,致力于放射生物学与造血干细胞研究,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有14项,其中“造血干细胞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造血干细胞群的不均一性与动力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低分子抑瘤物净化白血病细胞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等九项成果分别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造血调控和基因治疗药物研究,并积极倡导加强医药基础科学研究与产业化研究,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业和人民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其中“人肝细胞生成素的发现及其分子生物学系列研究”、“造血生长因子的分子进化及其指导的基因工程学系列研究”等四项成果分别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重组腺病毒一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等三个治疗用生物制品第一类药品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临床试验批件。著有《造血细胞动力学概论》,并主编《造血干细胞移植基础》、《造血调控》和《再生医学》等专著,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培养博士生55名、硕士生21名。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0年7月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光华科技基金奖”一等奖,1999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00年被总后勤部评为“一代名师”,200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目录
第一章 再生医学的历史
第二章 再生医学的概念、范畴和重要进展
第三章 不同种类动物的再生
第四章 成体干细胞与再生
第五章 干细胞壁龛与再生
第六章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
第七章 模式动物与再生
第八章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与再生
第九章 细胞分化与再生
第十章 生长因子调控组织修复与再生
第十一章 炎症与再生
第十二章 信号转导与再生
第十三章 基因表达调控与再生
第十四章 影响再生的主要因素
第十五章 传统医药与再生
第十六章 心脏损伤与再生
第十七章 皮肤损伤与再生
第十八章 肝脏再生
第十九章 血液再生
第二十章 食管再生
第二十一章 胃肠道再生
第二十二章 肾脏再生
第二十三章 软骨再生
第二十四章 骨再生
第二十五章 肌腱再生
第二十六章 中枢神经系统再生
第二十七章 外周神经系统再生
第二十八章 角膜、结膜、视网膜再生
第二十九章 牙再生
第三十章 子宫内膜损伤与再生
第三十一章 尿道再生
第三十二章 胰岛损伤与再生
第三十三章 血管再生
第三十四章 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失控
第三十五章 生物力学与再生
第三十六章 生物材料与再生
第三十七章 生物技术与再生
第三十八章 光生物调节作用与再生
第三十九章 生物电信号与组织再生
第四十章 再生医学回顾与展望
附录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第二章 再生医学的概念、范畴和重要进展
第三章 不同种类动物的再生
第四章 成体干细胞与再生
第五章 干细胞壁龛与再生
第六章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
第七章 模式动物与再生
第八章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与再生
第九章 细胞分化与再生
第十章 生长因子调控组织修复与再生
第十一章 炎症与再生
第十二章 信号转导与再生
第十三章 基因表达调控与再生
第十四章 影响再生的主要因素
第十五章 传统医药与再生
第十六章 心脏损伤与再生
第十七章 皮肤损伤与再生
第十八章 肝脏再生
第十九章 血液再生
第二十章 食管再生
第二十一章 胃肠道再生
第二十二章 肾脏再生
第二十三章 软骨再生
第二十四章 骨再生
第二十五章 肌腱再生
第二十六章 中枢神经系统再生
第二十七章 外周神经系统再生
第二十八章 角膜、结膜、视网膜再生
第二十九章 牙再生
第三十章 子宫内膜损伤与再生
第三十一章 尿道再生
第三十二章 胰岛损伤与再生
第三十三章 血管再生
第三十四章 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失控
第三十五章 生物力学与再生
第三十六章 生物材料与再生
第三十七章 生物技术与再生
第三十八章 光生物调节作用与再生
第三十九章 生物电信号与组织再生
第四十章 再生医学回顾与展望
附录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