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没有安排好的道路
作者:谢泳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6-03
ISBN:9787514131727
定价:¥3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作者一直从三个独特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一个人(胡适)、一本周刊(《观察》)和一所大学(清华大学)。本书除了探讨作为当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胡适的学术贡献、政治倾向、处世态度和心路历程之外,还比较了40年代末胡适的学生辈们的不同选择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结果。最终是想勾勒出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和心灵世界,并且通过对“道路为什么没有安排好”这个问题的探讨,发掘出可以让今天的文化人汲取的思想财富。
作者简介
谢泳:1961年生,山西榆次人。1983年山西晋中师专英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校刊编辑。1985年调入山西省作家协会,曾任《批评家》杂志社编辑,《黄河》杂志副主编。2007年5月调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任教。主要从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史及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方面的研究工作。著有《储安平与〈观察〉》《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法》《思想利器——当代中国研究的史料问题》等书。
目录
第二版序 / 谢泳
| 第一辑 | 历史记忆/ 00
我们有没有自由主义传统/ 00
再说自由主义的传统/ 0
胡适的一些旧事/ 0
两个不同的文人群体/ 0
杨联陞为什么生气/ 0
由顾准的一封信想到王芸生/ 0
胡适与《大公报》/ 0
胡政之和《大公报》/ 0
怎样理解胡适/ 0
胡适为什么要批评资源委员会/ 0
自由知识分子的品质/ 0
从院士到学部委员/ 0
陈寅恪当学部委员/ 0
胡先骕为什么没成为学部委员/ 0
王力先生的屈辱/ 0
梁思成百年祭/ 0
遥想清华当年——三个清华同学的人生/ 0
“一二?九”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周一良20世纪50年代的思想倾向/
| 第二辑 | 文化批评/
回到傅斯年/
鲁迅研究是一个学术问题/
对“鲁迅如果活着会如何”的理解/
换个角度看余秋雨/
如何理解张平/
青春写作/
为什么不要爱情/
《收租院》是侵犯人权的证据/
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从《他们的岁月》到《我家》/
为什么总不要最好的/
最好的出局/
如何培养现代政治精神/
刊名中的文化精神/
学术著作的文风/
学者的评价问题/
学者的气度/
教育的失误/
从院系调整到大学合并/
梅贻琦的高明之处/
没有安排好的道路/
最是文人不自由——中国文学五十年/
“汉阳事件”与现代新闻制度/
读《杨尚昆日记》/
尊重常识/
好文章都在网上/
流行歌曲的意义/
和解/
青年与中年/
进步/
大学扩招好/
门当户对/
剽窃是如何发生的/
手边的几本文学辞典/
| 第一辑 | 历史记忆/ 00
我们有没有自由主义传统/ 00
再说自由主义的传统/ 0
胡适的一些旧事/ 0
两个不同的文人群体/ 0
杨联陞为什么生气/ 0
由顾准的一封信想到王芸生/ 0
胡适与《大公报》/ 0
胡政之和《大公报》/ 0
怎样理解胡适/ 0
胡适为什么要批评资源委员会/ 0
自由知识分子的品质/ 0
从院士到学部委员/ 0
陈寅恪当学部委员/ 0
胡先骕为什么没成为学部委员/ 0
王力先生的屈辱/ 0
梁思成百年祭/ 0
遥想清华当年——三个清华同学的人生/ 0
“一二?九”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周一良20世纪50年代的思想倾向/
| 第二辑 | 文化批评/
回到傅斯年/
鲁迅研究是一个学术问题/
对“鲁迅如果活着会如何”的理解/
换个角度看余秋雨/
如何理解张平/
青春写作/
为什么不要爱情/
《收租院》是侵犯人权的证据/
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从《他们的岁月》到《我家》/
为什么总不要最好的/
最好的出局/
如何培养现代政治精神/
刊名中的文化精神/
学术著作的文风/
学者的评价问题/
学者的气度/
教育的失误/
从院系调整到大学合并/
梅贻琦的高明之处/
没有安排好的道路/
最是文人不自由——中国文学五十年/
“汉阳事件”与现代新闻制度/
读《杨尚昆日记》/
尊重常识/
好文章都在网上/
流行歌曲的意义/
和解/
青年与中年/
进步/
大学扩招好/
门当户对/
剽窃是如何发生的/
手边的几本文学辞典/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