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湛甘泉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王文娟 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2012-12-01
ISBN:9787553101958
定价:¥3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湛甘泉哲学思想研究》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将明儒湛甘泉置于儒学传统大背景之中,考察其基本概念和重要话头,分析其思想演进及主旨展开的过程,以揭示其思想框架和具体内涵,并通过审视其与陈白沙的思想关联及其与王阳明哲学的异同,彰显其思想的历史定位和意义;《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湛甘泉哲学思想研究》二是跳出其儒学背景,通过道德哲学、行为理论的引入,在知识与道德、情感与理性等基本哲学问题论域中讨论湛甘泉思想的合理性与不足,补充和深化现有研究。要之,《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湛甘泉哲学思想研究》力求体贴湛甘泉的精神旨趣,呈现其思想全貌,并引而申之,就相关哲学问题作一思考。
作者简介
暂缺《湛甘泉哲学思想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序
第一章 绪论
一意义与目标
二发展与分期
(一)丁巳之悟
(二)前期学旨
(三)五十得力
(四)晚年进境
三线索与脉络
第二章 理气心性
一心体广大
二天地人物一气
三理
(一)生生与中正
(二)理气合一
(三)理与心
四性之诸说
(一)性
(二)性气一体
五 《心性图说》
六 “大心”说的分析和批评
第三章 格物与致知
一格物
(一)湛甘泉对《大学》的理解
(二)湛甘泉论格物
(三)与王阳明论格物
二致知
(一)致知理解的理论准备
(二)致知的内容和分析
三格物致知的评论
第四章 知与行
一真知与知行本体
二知行并进
三存心即行
四 “知通乎行”与“知急乎行”
五知行合一与知行并进
六知行并进的宗旨
第五章 随处体认天理
一理论来源
二随处体认天理的内涵
(一)天理是“天然自有之中”
(二)体认兼知行
(三)“随处”之境遇性意义
(四)随处体认天理之贯通义
(五)随处体认天理之自然义
(六)随处体认天理之实行义
(七)随处体认天理之习熟义
三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
(一)天理与良知
(二)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的工夫差异
四随处体认天理的分析
第六章 自然之旨
一本体自然
二 “以自然之功夫合自然之本体”
(一)理论依据
(二)内涵与特点
三勿忘勿助是自然功夫
(一)勿忘勿助
(二)“勿忘勿助”与“勿忘勿助之间”
第七章 合一之学
一 “合一”的渊源与提出
(一)理论渊源
(二)“合一”的提出
二合一之学的贯彻
(一)心事、内外与体用、本末合
(二)动静、虚实与有无合
第八章 结语
一湛甘泉哲学的特点与定位
二湛甘泉与陈白沙
附录一 湛甘泉书院建设活动一览表
附录二 湛甘泉书信考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绪论
一意义与目标
二发展与分期
(一)丁巳之悟
(二)前期学旨
(三)五十得力
(四)晚年进境
三线索与脉络
第二章 理气心性
一心体广大
二天地人物一气
三理
(一)生生与中正
(二)理气合一
(三)理与心
四性之诸说
(一)性
(二)性气一体
五 《心性图说》
六 “大心”说的分析和批评
第三章 格物与致知
一格物
(一)湛甘泉对《大学》的理解
(二)湛甘泉论格物
(三)与王阳明论格物
二致知
(一)致知理解的理论准备
(二)致知的内容和分析
三格物致知的评论
第四章 知与行
一真知与知行本体
二知行并进
三存心即行
四 “知通乎行”与“知急乎行”
五知行合一与知行并进
六知行并进的宗旨
第五章 随处体认天理
一理论来源
二随处体认天理的内涵
(一)天理是“天然自有之中”
(二)体认兼知行
(三)“随处”之境遇性意义
(四)随处体认天理之贯通义
(五)随处体认天理之自然义
(六)随处体认天理之实行义
(七)随处体认天理之习熟义
三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
(一)天理与良知
(二)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的工夫差异
四随处体认天理的分析
第六章 自然之旨
一本体自然
二 “以自然之功夫合自然之本体”
(一)理论依据
(二)内涵与特点
三勿忘勿助是自然功夫
(一)勿忘勿助
(二)“勿忘勿助”与“勿忘勿助之间”
第七章 合一之学
一 “合一”的渊源与提出
(一)理论渊源
(二)“合一”的提出
二合一之学的贯彻
(一)心事、内外与体用、本末合
(二)动静、虚实与有无合
第八章 结语
一湛甘泉哲学的特点与定位
二湛甘泉与陈白沙
附录一 湛甘泉书院建设活动一览表
附录二 湛甘泉书信考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