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新天府
作者:唐荣尧 著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4-01
ISBN:9787225045382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新天府》是一本写宁夏的书。宁夏平原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处于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错带上,人类进入工业时期,这里的一切改变得那么迅速,城市的出现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局。尤其是人类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已经跳出了企业和资源的圈子,变成了大城市群的竞争,因为它们决定着某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格局甚至经济话语权。作者在历史地理视野下审视一个地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的著作,将地貌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行政地理学等融为一体,将文学、史学、经学、民俗、宗教、人文等融为一体,让人了解一个神秘、美丽、开放和快速发展的新宁夏。
作者简介
唐荣尧,资深媒体人。青少年时期爱好诗歌并一度关注中国院校诗歌,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校园诗人”、“中国十大新星诗人”、“中国院校诗歌评论突出贡献奖”、“中国人文地理写作杰出贡献奖”等,多次获得国家省级文学(诗歌)大奖,先后40多次获得国家级新闻大奖。著有诗集《腾格里之南的幻像》、大型历史走笔体专著《王朝湮灭——为西夏帝国叫魂》、《西夏帝国传奇》、《王族的背影》;人文地理专著《宁夏之书》、《青海之书》、《黄河》、《内蒙古之书》、《文字背后的美丽》、《秘境》等。
目录
第一章 打开扉页,从中卫展读“宁夏平原”
一 黑山峡,没有开发答案的中国悬峡
二 沙坡头,中国沙漠学的摇篮
三 腾格里之南,沙与水合奏出的大美交响
四 石马沟和大麦地,两段宁夏平原的童年记录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中国第一女飞行员的穿峡之旅
竺可桢,沙坡头之行揭开中国沙漠学研究的序幕
寻踪津渡
莫家楼,水路进入宁夏平原的“通行证”
读城记
中卫:语言的魅力和二十怪
村镇体验
南长滩,梨花深处的冷与伤
平原物语
一地酒香,催生中卫“三大宝”
第二章 中宁,平原腹地的“秘藏”
一 匈奴的跳板,龙鹰对话之地
二 枸杞,宁夏的红色名片
三 平原深处,寻找宁商
四 石空大佛寺,被流沙深埋300多年的宁夏“庞贝”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成吉思汗,马过黄河望六盘
马鸿宾,以中宁为原点的军政半径
寻踪津渡
宁安堡渡,旧时枸杞的出口
读城记
路边的中宁:精心掩埋在平原腹地的福地
村镇体验
冬日康滩,土味里的诗意生活
平原物语
枸杞,绿洲上的“红宝石”
第三章 青铜峡,宁夏平原的富根
一 大河细流,推开一幅2000多年的水之长卷
二 坝出大峡,中国的新粮仓
三 起于无名之地,平原工业的另一支翅膀
四 108塔,水边的西夏佛影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郭守敬,黄河边的水利功臣
俞益谟,一门三代文武风
盖洛,循着长城而来的“外迹”
张承志,平原深处的暗考和遁行
读城记
一个不停地摇摆的工业城市
村镇体验
大坝不大,小坝不小
平原物语:
桥,飞架水面南北的风景与风情
第四章 吴忠:旱码头上的中国回乡
一 回回远来,中国回乡的形成
二 清真大美,一弯明月下的蓝色建筑
三 寻找回商,西北回民经济的“华尔街”
四 经学之影,一个学校的背影
寻踪津渡
古城湾渡,驼影筏声里的塞上码头
读城记
吴忠,历史上的三个节点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董福祥,晚清太子少保的桂冠内外
王静斋,宁夏翻译《古兰经》
平原物语:
一粒米的“成长日记”和“外出”脚步
第五章 银川,旧都与首府
一 贺兰山的纹身,银川的一张国际名片
二 城市路径,2000多年时光的历史内景
三 水润银川,上天忽略的塞上绿洲
四 塔声佛影,银川的另一种历史印痕
五 水,银川的另一种母语
六 休闲与运动,银川的两幅脸孔
读城记
银川,慢生活中的慵懒或舒适
小镇体验
掌政,旧时银川的三重角色
平原物语:
葡萄,贺兰山东麓的人间琼浆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元昊,兴于斯亡于斯
张贤亮,贺兰山下的“文化资本家”
寻踪津渡
横城古渡,斜阳下的喧哗或静怡
第六章 灵武,左手灵性,右手武性
一 一亿四千万年前,龙在灵武
二 素描灵武,容易被历史忽略的角色
三 在河之东,放飞宁夏空中之梦
读城记
灵武,无法复制的风水宝地
平原物语
沙、果、绒、煤、枣,灵武的五色名片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两个西方人开启的现代考古大幕
侯仁之,在宁夏探寻“农牧交错带”
寻踪津渡
仁存古渡,解放银川的前夜
第七章 石嘴山,宁夏平原的后花园
一 平罗,追寻宁夏最早的国立师范
二 西大滩,贺兰山下的“军垦”和“青垦”
三 会燃烧的石头,宁夏工业的长子
四 丢失的长城
五 惠农,目送黄河入内蒙
平原物语
沙湖,沙和水装订成册的旅游精装本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周有光,五七干校的日子
范长江:“中国西北角中”的《塞上行》
一 黑山峡,没有开发答案的中国悬峡
二 沙坡头,中国沙漠学的摇篮
三 腾格里之南,沙与水合奏出的大美交响
四 石马沟和大麦地,两段宁夏平原的童年记录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中国第一女飞行员的穿峡之旅
竺可桢,沙坡头之行揭开中国沙漠学研究的序幕
寻踪津渡
莫家楼,水路进入宁夏平原的“通行证”
读城记
中卫:语言的魅力和二十怪
村镇体验
南长滩,梨花深处的冷与伤
平原物语
一地酒香,催生中卫“三大宝”
第二章 中宁,平原腹地的“秘藏”
一 匈奴的跳板,龙鹰对话之地
二 枸杞,宁夏的红色名片
三 平原深处,寻找宁商
四 石空大佛寺,被流沙深埋300多年的宁夏“庞贝”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成吉思汗,马过黄河望六盘
马鸿宾,以中宁为原点的军政半径
寻踪津渡
宁安堡渡,旧时枸杞的出口
读城记
路边的中宁:精心掩埋在平原腹地的福地
村镇体验
冬日康滩,土味里的诗意生活
平原物语
枸杞,绿洲上的“红宝石”
第三章 青铜峡,宁夏平原的富根
一 大河细流,推开一幅2000多年的水之长卷
二 坝出大峡,中国的新粮仓
三 起于无名之地,平原工业的另一支翅膀
四 108塔,水边的西夏佛影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郭守敬,黄河边的水利功臣
俞益谟,一门三代文武风
盖洛,循着长城而来的“外迹”
张承志,平原深处的暗考和遁行
读城记
一个不停地摇摆的工业城市
村镇体验
大坝不大,小坝不小
平原物语:
桥,飞架水面南北的风景与风情
第四章 吴忠:旱码头上的中国回乡
一 回回远来,中国回乡的形成
二 清真大美,一弯明月下的蓝色建筑
三 寻找回商,西北回民经济的“华尔街”
四 经学之影,一个学校的背影
寻踪津渡
古城湾渡,驼影筏声里的塞上码头
读城记
吴忠,历史上的三个节点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董福祥,晚清太子少保的桂冠内外
王静斋,宁夏翻译《古兰经》
平原物语:
一粒米的“成长日记”和“外出”脚步
第五章 银川,旧都与首府
一 贺兰山的纹身,银川的一张国际名片
二 城市路径,2000多年时光的历史内景
三 水润银川,上天忽略的塞上绿洲
四 塔声佛影,银川的另一种历史印痕
五 水,银川的另一种母语
六 休闲与运动,银川的两幅脸孔
读城记
银川,慢生活中的慵懒或舒适
小镇体验
掌政,旧时银川的三重角色
平原物语:
葡萄,贺兰山东麓的人间琼浆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元昊,兴于斯亡于斯
张贤亮,贺兰山下的“文化资本家”
寻踪津渡
横城古渡,斜阳下的喧哗或静怡
第六章 灵武,左手灵性,右手武性
一 一亿四千万年前,龙在灵武
二 素描灵武,容易被历史忽略的角色
三 在河之东,放飞宁夏空中之梦
读城记
灵武,无法复制的风水宝地
平原物语
沙、果、绒、煤、枣,灵武的五色名片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两个西方人开启的现代考古大幕
侯仁之,在宁夏探寻“农牧交错带”
寻踪津渡
仁存古渡,解放银川的前夜
第七章 石嘴山,宁夏平原的后花园
一 平罗,追寻宁夏最早的国立师范
二 西大滩,贺兰山下的“军垦”和“青垦”
三 会燃烧的石头,宁夏工业的长子
四 丢失的长城
五 惠农,目送黄河入内蒙
平原物语
沙湖,沙和水装订成册的旅游精装本
塞上行:往事与旧影
周有光,五七干校的日子
范长江:“中国西北角中”的《塞上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