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人性与社会发展:兼论气候变化等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人性与社会发展:兼论气候变化等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作者:程明道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01

ISBN:9787010119113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书稿对中华文化和思想资源进行了创新性的梳理和挖掘,如汉字、以人为本思想、和谐理念、实用主义、天人合一哲学、诸子百家、道教、佛教等。指出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过质变的悠久古老汉字,使中华文明的文化和思想资源得以传承;指出“天人合一”思想应源于黄帝时代,道德“天人合一”是由于王阳明的心学的兴起而随之式微;提出儒家应源于黄帝;指出孟子“人性本善”虽有教化的功能,但却具有片面性,造成随之的思想混乱和某些人的“伪善”;指出和论证了老子的积极认识论和对智慧的崇尚;指出墨家的消失是由于政治而不是学理的原因;指出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虽使文化大发展,却使得思想长期混乱、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从而造成三千多年来最长的一次社会大动荡;提出佛教能在中国传播并且成功的融入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原因是两种文化 “人性本善”的共性以及“乐观”、“悲观”的互补性等;指出非中国化之前的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是两千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社会大动荡最主要的原因;指出佛教的中国化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如何消化吸收东来的西方文明有一定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程明道,安微人。1982年提前一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5年于中国科学院,获硕士学位。之后,留中国科学院工作。1988~1996年,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雷丁大学和英国气象学习和工作,于布里斯托大学地理系获得博士学位,并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的皇家研究员项目资助。留英期间,曾任全英国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1996年至今在中国气象局任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是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1998年被国家人事部评为“20位优秀归国留学人员”。现任中国工程院气候变化咨询专家,负责气候变化与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已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10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录
序 导言 第一编  人、人性和“阴阳五行学术”新探   第一章  人与火的使用新探     第一节  人类诞生的标志:火的使用     第二节  火的使用与性行为的改变     第三节  性行为的改变与情感、理性、文化等的发展     第四节  人类早期社会:父系还是母系社会?     第五节  人类开化的标志:历史记录的产生   第二章  人性观新探     第一节  种群的延续与生物的本性     第二节  新人性观     第三节  新人性观能结束数千年以来的人性“善”、“恶”的争论吗?   第三章  《周易》与“阴阳五行学术”等新探     第一节  阴阳、《周易》与对立统一规律     第二节  阴阳与计算机     第三节  计算机与《易经》     第四节  感官、阴阳五行、主客统一与系统论     第五节  阴阳五行的影响、数值化概念和思维、系统设计与制度建设 第二编  中西方文明的思索   第四章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与气候变化     第一节  距今180万年以来中华文明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万年以来中华文明与气候变化及其有关的思考     第三节  黄帝、炎帝和蚩尤     第四节  华夏文明的形成与气候变化     第五节  结绳文字、灿烂的仰韶和西周文明、黄帝学术   第五章  对中华文化和思想资源的梳理和挖掘     第一节  悠久古老的文字     第二节  以人为本、和谐理念与实用主义     第三节  天人合一哲学     第四节  儒家等诸子百家     第五节  道教与佛教     第六节  先进科技、慎重的军事、对历史的重视   第六章  中华文明连绵不断原因探索     第一节  相对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  丰富的文化和思想资源     第三节  普遍可遵循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     第四节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第五节  “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理想”的社会体系     第六节  适应中央政府与时俱进的政治制度体系   第七章  西方文明历程与气候变化     第一节  原始社会     第二节  奴隶社会     第三节  封建社会     第四节  资本主义社会     第五节  社会主义社会   第八章  对西方文明的思考     第一节  西方社会制度变迁的原因     第二节  西方理性精神与“乌托邦”传统     第三节  西方宗教信仰及其现代的危机     第四节  西方文明从中华文明吸收营养     第五节  西方文明面对严重社会危机可能存在的不足 第三编  文明的融合与世界大同展望   第九章  文明演化与冲突、文明的融合与世界大同展望     第一节  人本性的理解与文明的演化、冲突     第二节  “西方文明中心论”和“全盘西化”的谬论及其危害性     第三节  中西方文明的融合     第四节  理想化社会的构建与世界大同展望     第五节  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西方文明的合理成分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