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逆向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
作者:王兆华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4-01
ISBN:9787030368225
定价:¥7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前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通过加速开发自然资源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显著增加;与此同时,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迫使人类开始深刻反思和重新审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并努力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在此过程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的环境友好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家用电器进入报废的高峰期,因电子废弃物引发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成为政府、企业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有效的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成为我国尽快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目标的基本保障。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也称为反向物流,最早由Stock于1992年在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的一份报告中提出,历经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如今已经形成物流和供应链理论中一个独特的领域,发挥出愈来愈大的作用。这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不仅强调对废弃物进行回收,更强调通过资源缩减、翻新、改制和再生循环等方式,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增强竞争力等目标,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浓厚兴趣与广泛关注。然而,逆向物流在各国间发展不平衡,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研究起步较早、成果较丰富,但在我国,该理论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学者们不断探索和完善。?本书综合运用多种集成研究方法对逆向物流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逆向物流所涉及的行业和研究领域较宽泛,该研究不可能全部囊括之中,本书仅以目前广受关注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环节作为研究对象,对电子废弃物在回收处理和再利用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与探讨。首先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工作,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评析,并结合近几年的相关研究课题对我国一些典型的循环经济试点省市、家电“以旧换新”试点城市、典型工业园区及产业集聚区等进行卓有成效的实地调研。其次对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体系进行国际比较,为整体研究提供坚实的实证支持,同时,国际比较研究中所揭示的问题也成为下一步专题研究的切入点。针对国内外逆向物流研究的薄弱环节,分别从逆向物流开展的影响因素、逆向物流的模式、逆向物流的机制、逆向物流中的资源循环和网络优化四个维度开展专题研究,并注意各专题间的衔接和关联。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绿色供应链理论、循环经济理论、扎根理论、物质流及运筹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最后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逆向物流网络的治理模式和对策。研究的重点工作和结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对逆向物流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基础进行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梳理,如低碳经济理论、绿色供应链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延伸生产者责任等,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以德国、瑞士、日本、荷兰四国为例,系统分析和讨论了国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国家和地区在实施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方面的国际经验,并从合作模式、竞争模式和付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为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提供经验启示与重要借鉴。同时全面分析了我国目前逆向物流的实践现状和问题,探讨了我国建立逆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我国推行基于延伸生产者责任(EPR)制度的逆向物流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和保障。?(2) 在进行深入地文献分析和企业访谈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对相关文献和访谈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有效规避了以往研究中过度依赖定性化方法所造成的指标来源不清问题,克服了指标体系中理论支撑不足的风险,并以电子废弃物为例,揭示了影响我国企业开展逆向物流活动的关键因素、增强因素来源的科学性和可信度。?(3) 遵循以生产者为责任主体的原则,在传统的三种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生产者自营回收模式、生产商联营的回收模式、生产者外包回收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参与主体和回收渠道的不同,提出了九种细分回收模式,有效拓展了废弃产品回收的管理思路,使其管理模式更加具体化,为实现产业层面的废弃产品回收管理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此外,通过构建相关模型定量分析比较九种回收模式的优劣程度,为企业在不同的运营环境下合理选择回收方式提供依据。?(4) 系统探讨逆向物流管理机制问题,将延伸生产者责任理论与逆向物流的现实环境有效结合,弥补了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具体地,研究围绕生产者实施逆向物流的影响因素,构建基于EPR的回收体系推行机制框架,结合我国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下各责任主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四种机制(激励机制、付费机制、信息披露机制、监督惩罚机制),并对各种机制的运作机理进行系统的分析。?(5) 在物质流方法的基础上,构建电子废弃物的回收网络结构,建立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回收体系的物质资源循环模型,并根据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系统”中的物质流动特点和物质循环利用率,得出绿色生产可以提高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这一结论;此外,应用运筹学方法构建逆向物流网络最优控制模型,以降低逆向物流网络的运行成本,这对于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化,以及减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6) 针对逆向物流网络中组织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研究其治理机制,并提出四种治理模式,促进逆向物流研究的结构化和标准化,为我国有效推行基于延伸生产者责任的逆向物流回收管理制度提供新的切入点。?(7) 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从企业层面、园区层面和政策实施层面对逆向物流相关领域的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剖析和探讨,从实践角度对逆向物流管理理论做了有益补充。?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作者的同事和所指导研究生们,尤其是张毅祥、李果、张跃军、廖华、张祥、钟华、王科、宿丽霞、张斌、杨忠敏、王琛、王坤、杨琳、汤宇为、殷方超、曾桦林、孔聪、郭毅、赵慎泽、黄晓霞、卢桂龙、张晓娟等的大力支持。书中的大部分观点是大家共同讨论的结晶,没有他们的满腔热忱和持之以恒,本书是很难顺利完成的。?在本书研究与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0773008,7117301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批准号:NCET?10?0048)、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批准号:121079)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批准号:20101101110034)等的资助。同时,在本书的形成与完善过程中先后得到魏一鸣教授、雷家骕教授、武春友教授、周德群教授、何伦志教授、李锐教授、陈向东教授、谢伟教授、范体军教授、刘静茹教授、石磊教授等领导和专家的指导、鼓励和支持。尤为令作者感动的是,中国科学院王如松院士和北京工业大学李京文院士在本书的研究和撰写过程中也给予了许多中肯和宝贵的建议。在此,作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科学出版社的领导以及责任编辑对本书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和鼎力支持。?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论著和文献资料,在此向相关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逆向物流属于新兴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非常丰富,但是由于作者自身学识与能力有限,书中的观点和内容难免存在疏漏,甚至错误,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同时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到这一研究领域中来,取得更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使我国逆向物流管理理论日臻丰富和完善。?? 王兆华? 2013年1月于北京
作者简介
王兆华(1974~),男,山东泰安人,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事士后研究并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2005年至今在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任教。目前主要致力于资源与环境管理、技术创新和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球目20余项:出版专著2部,合著3部;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中国软科学》等重要的国内期刊、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以及被EI检索。2005年以来获得省部级二等奖2项,先后入选“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北京市首批“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优秀人才计划”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电子废弃产品带来的环境压力??
1?1?2 电子废弃产品蕴含的资源价值??
1?1?3 我国逆向物流实施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1?2 研究内容??
1?3 逆向物流理论研究进展??
1?3?1 逆向物流的定义??
1?3?2 逆向物流的驱动因素??
1?3?3 逆向物流体系的构成??
1?3?4 逆向物流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逆向物流相关理论基础??
2?1 低碳经济理论??
2?1?1 低碳经济的内涵??
2?1?2 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
2?1?3 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2?1?4 低碳经济与逆向物流??
2?2 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
2?2?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2?2?2 绿色供应链的参与主体??
2?2?3 绿色供应链的体系结构??
2?2?4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环节??
2?3 循环经济理论??
2?3?1 循环经济理论简述??
2?3?2 循环经济的研究现状??
2?3?3 循环经济与逆向物流 ??
2?4 EPR理论??
2?4?1 EPR制度的内涵??
2?4?2 EPR制度责任主体的界定 ??
2?4?3 EPR制度的特点??
2?4?4 EPR制度与逆向物流??
2?5 小结??
第3章 逆向物流的国际实践及比较研究??
3?1 典型国家逆向物流实践——电子废弃物回收??
3?1?1 德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
3?1?2 瑞士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
3?1?3 日本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
3?1?4 荷兰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
3?2 典型国家逆向物流实践的比较研究??
3?2?1 典型国家电子废弃物立法比较??
3?2?2 竞争模式与合作模式比较??
3?2?3 集体与独立承担责任模式的比较??
3?2?4 逆向物流费用支付方式比较??
3?3 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现状??
3?3?1 我国逆向物流相关立法现状??
3?3?2 我国逆向物流的具体实践??
3?3?3 我国逆向物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4 典型国家逆向物流经验借鉴??
3?4?1 典型国家逆向物流实践的经验??
3?4?2 我国逆向物流实践与国外的差距??
3?4?3 对我国实施逆向物流的启示??
3?5 小结??
第4章 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基于扎根理论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4?1?1 逆向物流影响因素的理论依据??
4?1?2 逆向物流影响因素的现实依据??
4?1?3 逆向物流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问卷设计??
4?2?1 问卷结构设计??
4?2?2 量表确定??
4?2?3 问卷预测试??
4?3 数据收集和检验??
4?3?1 确定调研对象??
4?3?2 问卷发放和回收??
4?3?3 缺失值处理??
4?4 基于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的影响因素识别??
4?4?1 量表信度检验??
4?4?2 影响因素识别与分析??
4?4?3 结果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研究??
5?1 逆向物流回收模式概述??
5?1?1 生产商自营回收模式??
5?1?2 生产商外包回收模式??
5?1?3 生产商联营回收模式??
5?2 生产商自营回收模式分析??
5?2?1 生产商—消费者—生产商(MCM)模式??
5?2?2 生产商—分销商—消费者—生产商(MDCM)模式??
5?2?3 生产商—分销商—消费者—分销商—生产商(MDCDM)模式??
5?3 生产商外包模式下的四种细分模式??
5?3?1 生产商—消费者—第三方回收商—生产商(MCTM)模式??
5?3?2 生产商—分销商—消费者—第三方回收商—生产商(MDCTM)模式???
5?3?3 生产商—消费者—第三方生产商(MCT)模式??
5?3?4 生产商—分销商—消费者—第三方生产商(MDCT)模式??
5?4 生产商联营模式分析??
5?4?1 生产商—消费者—生产商联合体—第三方生产商(MCPT)模式??
5?4?2 生产商—分销商—消费者—生产商联合体—第三方生产商(MDCPT)?模式??
5?5 各回收模式的比较分析??
5?5?1 按照回收渠道对逆向物流回收模式进行比较??
5?5?2 按照销售方式对逆向物流回收模式进行比较??
5?5?3 各回收模式下生产者责任联合组织(PRO)的利润分析??
5?5?4 各回收模式下第三方生产商的利润分析??
5?6 算例??
5?7 小结??
第6章 逆向物流运作机制研究??
6?1 逆向物流激励机制??
6?1?1 国内外逆向物流激励机制及法规建设现状??
6?1?2 逆向物流激励机制的实质??
6?1?3 逆向物流激励机制的设计??
6?1?4 逆向物流激励机制的保障措施??
6?2 逆向物流费用机制??
6?2?1 逆向物流费用机制的分类??
6?2?2 逆向物流费用机制的比较分析??
6?2?3 逆向物流费用机制的设计??
6?2?4 押金退款机制的国际实践经验借鉴??
6?3 生产者信息披露机制??
6?3?1 生产者信息披露的内容??
6?3?2 生产者信息披露机制的设计??
6?3?3 生产者信息披露机制的保障措施??
6?4 逆向物流监督惩罚机制??
6?4?1 逆向物流监督机制的设计??
6?4?2 逆向物流惩罚机制的设计??
6?4?3 我国逆向物流监督惩罚机制的实施状况??
6?5 小结??
第7章 逆向物流资源循环和优化模型??
7?1 逆向物流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7?1?1 物质流方法简述??
7?1?2 逆向物流的作业流程??
7?1?3 逆向物流的物质流框架??
7?2 逆向物流系统资源循环模型??
7?2?1 模型描述??
7?2?2 模型建立??
7?2?3 模型分析及结论??
7?2?4 算例??
7?3 逆向物流系统网络优化模型??
7?3?1 逆向物流网络优化的相关基础??
7?3?2 生产者责任延伸下的逆向物流网络模型??
7?3?3 生产者责任延伸下逆向物流网络规划随机拓展模型??
7?3?4 算例??
7?4 小结???
第8章 逆向物流网络治理研究??
8?1 逆向物流网络治理基础??
8?1?1 从企业逆向物流到逆向物流企业的演变??
8?1?2 逆向物流网络组织的内涵??
8?1?3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知识转移??
8?2 EPR制度下的逆向物流网络治理??
8?2?1 EPR制度下逆向物流网络的特点??
8?2?2 EPR制度下逆向物流网络的机会主义行为分析??
8?2?3 EPR制度下逆向物流网络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8?3 逆向物流网络治理模式??
8?3?1 逆向物流网络的市场治理模式??
8?3?2 逆向物流网络的双边治理模式??
8?3?3 逆向物流网络的科层治理模式??
8?3?4 逆向物流网络的三边治理模式??
8?4 小结??
第9章 逆向物流应用案例??
9?1 专业回收处理企业: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逆向物?流实践??
9?1?1 企业概况??
9?1?2 企业逆向物流的运作状况??
9?1?3 经验与启示??
9?2 EPR下的生产企业:松下集团实施逆向物流的管理与实践??
9?2?1 企业概况??
9?2?2 企业逆向物流的实践情况??
9?2?3 经验与启示??
9?3 专业回收处理园区: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的逆向物流实践??
9?3?1 园区概况??
9?3?2 园区逆向物流产业链发展模式??
9?3?3 经验与启示??
9?4 家电“以旧换新”专项政策:上海市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实践??
9?4?1 上海市电子废弃物状况??
9?4?2 家电“以旧换新”的具体实施情况??
9?4?3 上海市家电“以旧换新”中存在的问题??
9?4?4 经验与启示??
9?5 小结??
第10章 结论及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相关政策建议??
10?3 未来展望??
附录 延伸生产者责任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电子废弃产品带来的环境压力??
1?1?2 电子废弃产品蕴含的资源价值??
1?1?3 我国逆向物流实施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1?2 研究内容??
1?3 逆向物流理论研究进展??
1?3?1 逆向物流的定义??
1?3?2 逆向物流的驱动因素??
1?3?3 逆向物流体系的构成??
1?3?4 逆向物流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逆向物流相关理论基础??
2?1 低碳经济理论??
2?1?1 低碳经济的内涵??
2?1?2 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
2?1?3 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2?1?4 低碳经济与逆向物流??
2?2 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
2?2?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2?2?2 绿色供应链的参与主体??
2?2?3 绿色供应链的体系结构??
2?2?4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环节??
2?3 循环经济理论??
2?3?1 循环经济理论简述??
2?3?2 循环经济的研究现状??
2?3?3 循环经济与逆向物流 ??
2?4 EPR理论??
2?4?1 EPR制度的内涵??
2?4?2 EPR制度责任主体的界定 ??
2?4?3 EPR制度的特点??
2?4?4 EPR制度与逆向物流??
2?5 小结??
第3章 逆向物流的国际实践及比较研究??
3?1 典型国家逆向物流实践——电子废弃物回收??
3?1?1 德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
3?1?2 瑞士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
3?1?3 日本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
3?1?4 荷兰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
3?2 典型国家逆向物流实践的比较研究??
3?2?1 典型国家电子废弃物立法比较??
3?2?2 竞争模式与合作模式比较??
3?2?3 集体与独立承担责任模式的比较??
3?2?4 逆向物流费用支付方式比较??
3?3 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现状??
3?3?1 我国逆向物流相关立法现状??
3?3?2 我国逆向物流的具体实践??
3?3?3 我国逆向物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4 典型国家逆向物流经验借鉴??
3?4?1 典型国家逆向物流实践的经验??
3?4?2 我国逆向物流实践与国外的差距??
3?4?3 对我国实施逆向物流的启示??
3?5 小结??
第4章 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基于扎根理论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4?1?1 逆向物流影响因素的理论依据??
4?1?2 逆向物流影响因素的现实依据??
4?1?3 逆向物流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问卷设计??
4?2?1 问卷结构设计??
4?2?2 量表确定??
4?2?3 问卷预测试??
4?3 数据收集和检验??
4?3?1 确定调研对象??
4?3?2 问卷发放和回收??
4?3?3 缺失值处理??
4?4 基于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的影响因素识别??
4?4?1 量表信度检验??
4?4?2 影响因素识别与分析??
4?4?3 结果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研究??
5?1 逆向物流回收模式概述??
5?1?1 生产商自营回收模式??
5?1?2 生产商外包回收模式??
5?1?3 生产商联营回收模式??
5?2 生产商自营回收模式分析??
5?2?1 生产商—消费者—生产商(MCM)模式??
5?2?2 生产商—分销商—消费者—生产商(MDCM)模式??
5?2?3 生产商—分销商—消费者—分销商—生产商(MDCDM)模式??
5?3 生产商外包模式下的四种细分模式??
5?3?1 生产商—消费者—第三方回收商—生产商(MCTM)模式??
5?3?2 生产商—分销商—消费者—第三方回收商—生产商(MDCTM)模式???
5?3?3 生产商—消费者—第三方生产商(MCT)模式??
5?3?4 生产商—分销商—消费者—第三方生产商(MDCT)模式??
5?4 生产商联营模式分析??
5?4?1 生产商—消费者—生产商联合体—第三方生产商(MCPT)模式??
5?4?2 生产商—分销商—消费者—生产商联合体—第三方生产商(MDCPT)?模式??
5?5 各回收模式的比较分析??
5?5?1 按照回收渠道对逆向物流回收模式进行比较??
5?5?2 按照销售方式对逆向物流回收模式进行比较??
5?5?3 各回收模式下生产者责任联合组织(PRO)的利润分析??
5?5?4 各回收模式下第三方生产商的利润分析??
5?6 算例??
5?7 小结??
第6章 逆向物流运作机制研究??
6?1 逆向物流激励机制??
6?1?1 国内外逆向物流激励机制及法规建设现状??
6?1?2 逆向物流激励机制的实质??
6?1?3 逆向物流激励机制的设计??
6?1?4 逆向物流激励机制的保障措施??
6?2 逆向物流费用机制??
6?2?1 逆向物流费用机制的分类??
6?2?2 逆向物流费用机制的比较分析??
6?2?3 逆向物流费用机制的设计??
6?2?4 押金退款机制的国际实践经验借鉴??
6?3 生产者信息披露机制??
6?3?1 生产者信息披露的内容??
6?3?2 生产者信息披露机制的设计??
6?3?3 生产者信息披露机制的保障措施??
6?4 逆向物流监督惩罚机制??
6?4?1 逆向物流监督机制的设计??
6?4?2 逆向物流惩罚机制的设计??
6?4?3 我国逆向物流监督惩罚机制的实施状况??
6?5 小结??
第7章 逆向物流资源循环和优化模型??
7?1 逆向物流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7?1?1 物质流方法简述??
7?1?2 逆向物流的作业流程??
7?1?3 逆向物流的物质流框架??
7?2 逆向物流系统资源循环模型??
7?2?1 模型描述??
7?2?2 模型建立??
7?2?3 模型分析及结论??
7?2?4 算例??
7?3 逆向物流系统网络优化模型??
7?3?1 逆向物流网络优化的相关基础??
7?3?2 生产者责任延伸下的逆向物流网络模型??
7?3?3 生产者责任延伸下逆向物流网络规划随机拓展模型??
7?3?4 算例??
7?4 小结???
第8章 逆向物流网络治理研究??
8?1 逆向物流网络治理基础??
8?1?1 从企业逆向物流到逆向物流企业的演变??
8?1?2 逆向物流网络组织的内涵??
8?1?3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知识转移??
8?2 EPR制度下的逆向物流网络治理??
8?2?1 EPR制度下逆向物流网络的特点??
8?2?2 EPR制度下逆向物流网络的机会主义行为分析??
8?2?3 EPR制度下逆向物流网络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8?3 逆向物流网络治理模式??
8?3?1 逆向物流网络的市场治理模式??
8?3?2 逆向物流网络的双边治理模式??
8?3?3 逆向物流网络的科层治理模式??
8?3?4 逆向物流网络的三边治理模式??
8?4 小结??
第9章 逆向物流应用案例??
9?1 专业回收处理企业: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逆向物?流实践??
9?1?1 企业概况??
9?1?2 企业逆向物流的运作状况??
9?1?3 经验与启示??
9?2 EPR下的生产企业:松下集团实施逆向物流的管理与实践??
9?2?1 企业概况??
9?2?2 企业逆向物流的实践情况??
9?2?3 经验与启示??
9?3 专业回收处理园区: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的逆向物流实践??
9?3?1 园区概况??
9?3?2 园区逆向物流产业链发展模式??
9?3?3 经验与启示??
9?4 家电“以旧换新”专项政策:上海市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实践??
9?4?1 上海市电子废弃物状况??
9?4?2 家电“以旧换新”的具体实施情况??
9?4?3 上海市家电“以旧换新”中存在的问题??
9?4?4 经验与启示??
9?5 小结??
第10章 结论及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相关政策建议??
10?3 未来展望??
附录 延伸生产者责任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