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现代化

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现代化

作者:高占福,李志坚 主编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01

ISBN:9787802546448

定价:¥4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穆斯林社会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复兴与奔向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民族的,宗教的,以及不同地区的差别等多个方面。《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现代化》从伊斯兰教文化的角度,试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作者简介
暂缺《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现代化》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走向发展与繁荣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穆斯林社会现代化的历史基础
    二、中国穆斯林社会现代化的思想理论基础
    三、中国穆斯林社会现代化的基础教育与人才基础
    四、中国穆斯林社会现代化的政治基础
第一章  伊斯兰教倡导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 
  第一节  《古兰经》中的“两世吉庆”观
    一、《古兰经》中的人生观
    二、《古兰经》中的今世观
    三、《古兰经》中的后世观
    四、《古兰经》中“两世吉庆”的幸福观
  第二节  圣训倡导的今世生活
    一、坚定的信仰
    二、道德的完善
    三、公平地经营
    四、和睦的家庭 
    五、宽容地共处
  第三节  伊斯兰教的和谐观
    一、宗教与世俗的和谐
    二、个体身心的和谐
    三、人与人的和谐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伊斯兰的中道观
第二章  伊斯兰国家的近现代化之路
  第一节  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
    一、伊斯兰现代主义的兴起
    二、伊斯兰现代主义革新思想
    三、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的特征
  第二节  近现代化的改革进程
    一、伊斯兰国家近代化萌芽期 
    二、世俗化进程时期
    三、民族国家化时期 
    四、当代伊斯兰国家现代化时期
  第三节  当代伊斯兰国家的改革
    一、政治制度的演进
    二、法制体系的改革
    三、经济关系的调整
    四、文化教育的发展
    五、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四节  近现代化的改革类型
    一、贾希利亚范式
    二、温和的原教旨主义范式
    三、自由主义伊斯兰范式
  第五节  近现代化改革的经验
    一、土耳其的现代化经验
    二、伊朗的现代化经验
    三、埃及的现代化经验
    四、沙特阿拉伯的现代化经验
  第六节  对伊斯兰国家现代化的反思
    一、伊斯兰国家现代化的特点
    二、伊斯兰国家现代化的困境
    三、伊斯兰国家现代化带来的理论争议
第三章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本土化
  第一节  中国伊斯兰教本土化思想的形成及其表现形式
    一、伊斯兰教本土化概念的界定
    二、中国伊斯兰教本土化思想的形成
    三、中国伊斯兰教本土化思想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中国伊斯兰教的本土化与民族化
    一、中国伊斯兰教的本土化与内地穆斯林民族
    二、中国伊斯兰教的本土化与新疆穆斯林民族
  第三节  伊斯兰教本土化思想的特点
    一、内地伊斯兰教本土化思想具有伊儒结合的特点
    二、新疆伊斯兰教本土化思想具有明显的民族特点
    三、中国伊斯兰教本土化思想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特质
第四章  中国伊斯兰教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第一节  以适应不同时代发展为特点的历史基础 
    一、唐朝时期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的适应
    二、五代时期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的适应
    三、宋朝时期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的适应
    四、元朝时期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的适应
    五、明朝时期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的适应
    六、清朝时期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的适应
    七、民国时期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的适应
  第二节  以崇尚科学鼓励求知为理念的文化基础 
    一、崇尚学问
    二、尊重人才
    三、提倡终身教育
    四、兼顾宗教伦理教育和知识教育
    五、中国伊斯兰教育资源
    六、中国伊斯兰经学思想资源
    七、中国伊斯兰学术文化资源
    八、中国伊斯兰学术人才资源
  第三节  以多元共存为核心的社会基础
    一、回族等穆斯林民族学习、使用汉族语言和文字 
    二、回族等穆斯林民族吸收大量的汉族传统文化
    三、回族等穆斯林民族在教育和学术上与汉族等兄弟民族的交往
第五章  伊斯兰教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节  伊斯兰教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功能分析
    一、伊斯兰教为穆斯林社会现代化建设发挥精神整合与秩序建构的功能
    二、伊斯兰教为穆斯林社会现代化建设建立起符合时代精神的经济伦理
    三、伊斯兰教提供的精神慰藉和心理支持缓解了穆斯林现代化进程所造成的社会紧张
    四、伊斯兰教社会伦理增进了穆斯林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人际和谐
  第二节  中国穆斯林早期现代化实践与西北社会的转型
    一、穆斯林新文化运动与社会融入
    二、穆斯林早期的教育实践与社会现代化
    三、穆斯林早期现代化实践与西北社会转型
  第三节  适应社会的伊斯兰经济观
    一、万物归主的财产观
    二、公平交易的商事观
    三、反对重利的金融观
    四、重视民生的税制观
  第四节  穆斯林经济现代化的地域性特点
    一、“识宝凰回”:东部回族穆斯林的商业荣耀
    二、以皮毛产业为龙头的中原穆斯林经济
    三、从马帮到工业企业:西南穆斯林经济的腾飞 
    四、回藏贸易与驼运业:西部穆斯林的传统优势行业
    五、义乌现象:国际贸易中的中外穆斯林 
  第五节  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共识
    一、伊斯兰教积极入世的特质是其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基础
    二、中国穆斯林爱国主义传统是其适应社会发展的历史基础
    三、中国伊斯兰教的本土化经验是其适应社会的认同基础
第六章  中国各族穆斯林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第一节  加强经学思想建设为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第二节  发扬伊斯兰教爱国爱教传统融人国家政治生活
    一、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二、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三、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
    四、为维护世界和平努力
  第三节  发挥伊斯兰教重商善商优势融入国家经济生活
    一、积极参与经济建设,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二、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改变旧有经济理念和模式
    三、积极开拓国际伊斯兰市场
    四、多渠道实现清真寺自养
  第四节  以清真食品为龙头  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经济
    一、我国清真食品产业快速发展
    二、制约我国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的因素
    三、促进清真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思考
  第五节  整合伊斯兰教育资源  提升穆斯林文化水平
    一、中国各民族穆斯林教育文化水平现状
    二、加强穆斯林妇女教育,提高穆斯林人口素质
    三、解放思想,正确对待宗教教育和普通教育(国民教育)的关系
    四、整合伊斯兰教育资源,服务穆斯林社会文化发展
  第六节  坚持公益服务社会
    一、积极挖掘伊斯兰教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理论
    二、中国伊斯兰教公益慈善事业方兴未艾
    三、大力发展中国伊斯兰教公益事业,促进各族穆斯林走向现代化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