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
-
海上力量[英] 安东尼·普雷斯顿 著在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执行作战舰队的护航任务,尚处于雏形阶段的航空母舰开始在战场上出现,并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接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极具决定性的海军武器,并在随后的转型期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11年舰载机从舰船甲板上的次成功起飞,到今天的核动力超级航空母舰,《航空母舰》一书详细讲述了这种极其重要的海军武器的发展历程。在400幅工艺图照片的帮助下,《航空母舰》向您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有关航母作战的技术和战术问题。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航空母舰才终取代了战列舰成为海军武器,因此,《航空母舰》列举了在1939~1945年期间所有重要的航空母舰及其参加的战役,譬如:1941年12月偷袭珍珠港事件、1942年5月的中途岛海战、1944年6月的菲律宾海海战和“伟大的马里亚纳射火鸡竞赛”等等。二战以后,随着喷气式战斗机的出现及实战应用,航空母舰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进,促成了斜角飞行甲板和新一级航空母舰的出现,其中,“中途岛”号和“鹰”号可成为这些新型航空母舰的典范。后,《航空母舰》还介绍了新出现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以及小型国家海军使用的搭载“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大型两栖舰船。此外,每一幅工艺图下面均附有详尽的技术参数说明,其中包括排水量、尺寸、航速、武器装备、人员编制、舰载机数量以及动力系统等等。
-
海上力量罗伯特,杰克逊 著自从飞机应用于战争以来,人类就想方设法阻止敌人使用飞机对己方构成威胁。起初,第一代作战飞行员用手枪和来复枪相互射击,但此后不久,专门用于击落敌机的战斗机就应运而生了。本书详述了战斗机在整个20世纪中的发展历程,探究了世界上著名战斗机的发展背景及服役记录。在一战期间,战斗机(那时称做侦察机)多数活跃在东欧和西欧前线,只有少数在后方对付敌方飞艇或轰炸机的袭击。一战后的整个20世纪20年代,随着发动机及设计技术的不断提高,速度虽慢但极其灵巧的双翼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于发动机和设计技术的提高,优美而强大的单翼战斗机问世了,这种飞机配备了功率更大更可靠的发动机,其封闭式飞机座舱使飞行员在操作时更舒适,收放式起落架提高了飞机的飞行速度。在西班牙内战和二战初期的几次战役中,诸如德国Me-109型和英国“飓风”式战斗机之类的新型战斗机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作战威力。二战期间,“喷火”式、“野马”式和“零”式等战斗机在遍及全球的空战中赢得了不朽的声誉。与此同时,喷气式飞机也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首次应用。二战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战斗机的研制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他们研制了许多著名战斗机,如F-86型“佩刀”式、F-4型“鬼怪”式、米格-21型、F-14型“雄猫”式、F-16型“战隼”式和米格-29型战斗机等等,在战斗机研制方面能够与美苏竞争的只有一些欧洲国家,它们也生产了霍克“猎人”式、“幻影”式III型、“旋风”式、“阵风”式和“台风”式等有名的战斗机。尽管如此,美国在能够夺取空中优势的隐形战斗机的研制和生产方面仍占有明显优势,如极其先进的F-22型“猛禽”式战斗机。
-
装备使用任务模型与建模方法张柳,于永利,董岳 著《装备使用任务模型与建模方法》是论述装备使用任务模型及其建模方法的专著,在装备使用任务建模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装备使用任务系统的问题域进行分析,建立了面向保障要求的装备使用任务参数体系。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装备使用任务的概念模型及其建模方法,包括使用任务层次结构模型、时序模型和逻辑关系模型,研究了装备使用任务的定量模型及其建模方法,包括任务完成概率和任务量的定量模型,并给出了具体应用实例。《装备使用任务模型与建模方法》的研究成果为作战单元的使用过程和使用要求的规范化描述、使用任务要求的分派奠定了基础,也为装备保障方案制定提供了充分、有效的输入信息。《装备使用任务模型与建模方法》既可作为装备保障工程领域研究生学习教材使用,还可以为从事装备保障工程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实践人员提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材料。
-
狂飙轻骑邓涛 著《狂飙轻骑:各国的现代化轻型坦克》以美制M551、英制“蝎”式、德国/阿根廷TAM、苏联ASU-85等几种二战后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轻型坦克为核心内容,从时代背景、设计意图、技术特点、生产装备情况、作战使用、衍生型号发展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读者揭示现代化轻型坦克这一装甲战斗车辆的重要分支。值得注意的是,《狂飙轻骑:各国的现代化轻型坦克》并非简单的技术数据的罗列堆砌,而是在行文中穿插了大量的人物、历史事件,从而具有相当的知识维度和可读性、科普性以及趣味性。
-
怪鹰争霸邓涛 著如果用《双城记》中的开场白来形容整个冷战年代,笔者认为是再贴切不过了,那是美好的时代,那是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代,那是愚昧的年代;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面前什么都有,我们面前什么都没有……在这样一个年代里,总有一些事情值得回味的……那时的天空中,曾经飞过一些怎样的“怪鹰呢?”
-
装备综合保障工程综合数据环境建模与控制杨军,王毅刚,叶飞 著;于永利 编《装备综合保障工程综合数据环境建模与控制》重点综述了数据环境的国内外应用及研究现状,以及系统体系结构、建模与控制方法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数据环境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装备综合保障数据环境的基本概念,为规范装备综合保障数据的产生和使用提供了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方法,为装备综合保障工作的实施提供了集成化、数字化的管理平台。《装备综合保障工程综合数据环境建模与控制》可供从事装备综合保障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装备管理、装备保障及其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
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要求确定技术张柳,于永利,李东东 著《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要求确定技术》是论述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要求确定技术的专*,以装备作战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作战单元任务要求到保障要求转换研究的论域的基础上。逐层研究任务要求到综合保障要求转换、综合保障要求到后勤保障延误时间要求转换和后勤保障延误时间要求到保障资源要求转换的模型与方法,为面向作战任务要求科学确定保障要求,实现以资源满足作战单元战备完好和任务持续奠定了基础。《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要求确定技术》既可作为装备保障工程领域研究生学习教材使用,还可以为从事装备保障工程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实践人员提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材料。
-
装备保障工程技术型谱于永利,张柳 著《装备保障工程技术型谱》以产品型谱研究思路为指导,系统总结了装备保障工程技术,建立了装备保障工程的基础理论集、基础技术集、使能技术集和应用技术集,构建了装备保障工程的技术型谱框架;提出了技术规格构建的通用方法,确定了装备保障工程相关技术的技术规格。从装备保障工程在保障特性、保障系统和综合等三个方面,形成了基础理论、使能技术、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规格,以及技术型谱表(技术体系);开发了装备保障工程技术型谱管理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技术型谱管理、型谱版本管理、型谱信息统计和数据字典管理等功能;初步探索了运用型谱确定技术重点发展方向的方法。《装备保障工程技术型谱》既可作为装备保障工程领域研究生教材,还可以为从事装备保障工程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实践人员提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材料。
-
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方法于永利,聂成龙,张柳 著《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方法》建立了装备作战单元的层次体系结构,提出了装备保障领域三维构架体系和面向装备作战单元的保障模型三维框架。提出了装备作战单元使用任务分解方法,建立了基本任务的描述模型和装备作战单元使用任务模型。建立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任务模型、功能组成模型、装备作战单元任务可靠性模型以及复杂任务和基本任务条件下装备作战单元完好性与任务持续性模型,给出相应的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方法。分层构建了装备作战单元基于任务可靠性的维修事件型和预防性维修事件Petri网仿真模型以及装备作战单元战备完好与任务持续性Petri网仿真模型,确定了装备作战单元战备完好与任务持续性仿真环境的总体设计方案,完成了基层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以及仿真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构建了完整的仿真环境的集成。以某型火箭炮营为例,收集了武器系统的任务、构成、故障与维修等方面的数据,进行了实弹演习任务仿真,验证了模型、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分析了备件、人员、设备对保障能力影响的灵敏度。《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方法》既可作为装备保障工程领域研究生学习教材使用,还可以为从事装备保障工程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实践人员提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材料。
-
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资源预测技术于永利,张波 著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资源预测是装备保障方案制定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武器装备“保障有力”的重要保证。《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资源预测技术》系统地介绍了维修保障资源的预测方法,内容涉及维修保障资源的基本概念、需求预测问题论域及影响因素、装备维修备件需求预测技术、装备维修保障设备/工具需求预测技术、装备维修保障人员需求预测技术等。《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资源预测技术》既可作为从事装备维修保障资源预测的研究人员与工程实践人员提供进_步深入研究的基础资料,也可作为装备保障工程领域的研究生学习装备维修保障资源需求预测方法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