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纪实
-
中国战争史地图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战争史地图集》被全军科研办批准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军事学2004年度科研课题。还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和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
-
解读红色见证姜延玉 主编目录
-
放眼看广州起义徐小林带着对先烈们的无限敬意来书写的这本《红色经典起义丛书:放眼看广州起义》。为了既客观地反映当时的历史面貌,同时更鲜活地表现先驱们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作者力争用史论结合、文史结合的办法来叙述这段历史,为保持历史原貌,在历史细节和战斗场景中采用了大量传记和回忆资料。
-
美国中东战略下的伊拉克战争与重建汪波 著伊拉克战争及战后重建,是美国在“9·11”事件后,为推行其中东安全战略而采取的一次最具争议的行动。本书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过程及合法性以及伊拉克战后重建中出现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展开全面分析。指出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和重建行动,不仅在理论上无法用西方的自由主义观念做出合理解释,而且其实践中的挫折也包含着美国政府政策失误、联军临时权力机构管理效率低下、伊拉克战后政党政治畸形发展等一系列原因。
-
从重庆通往伦敦东京广岛的道路(日)前田哲男 著,王希亮 译《从重庆通往伦敦 东京 广岛的道路:二战时期的战略大轰炸》对战略大轰炸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全面的叙述,使人们对战略大轰炸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观感。但是,本书并没有就事论事,不是局限在仅仅揭露重庆大轰炸的战争罪行方面,不仅限于日军对中国的战略轰炸的简单介绍,而是以介绍日军对中国特别是重庆战略大轰炸为主线,把战略轰炸的“思想”从产生、到发展、再到膨胀的过程用醒目的线条勾勒出来。作者首先指出,1937年4月纳粹德国对西班牙格尔尼卡的轰炸是人类发明飞机以来,对城市居民进行无差别轰炸的开端(但不属于战略轰炸),而实施战略轰炸则是以日军对重庆的轰炸为起点。接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英两国之间的相互报复轰炸,再就是英、美对德国城市汉堡、德累斯顿的无差别轰炸,以及美国对日本东京等城市的轰炸,最后发展到向广岛投放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在格尔尼卡――重庆――广岛的战略轰炸链条上,日本首开了先例,自然不得辞其咎。然而,战后日本掩盖了重庆轰炸的罪行,而且,几乎是世界范围内大多忽略了战略轰炸思想对战后的影响。作者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应该具有法律意义上的‘时效’概念”。最后作者并对冷战时期美苏的几次战略冲突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本书充满了对人类永久和平的期待、对受难者的同情和对法西斯主义的控诉,超越了简单的历史过程的叙述,充满了对人类智慧在处理战争问题方面的希望,充满了对人类文明存在价值的信心。作者以满腔的热情,站在支持中国革命和中国解放的立场上,热情讴歌了在重庆大轰炸的日子里,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及郭沫若、老舍、田汉、邹韬奋等一大批知识分子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感人事迹,批判了蒋介石政权破坏统一战线的种种之举。从该书的主题看,似乎这些内容与“战略轰炸的思想”无甚大关联。但是,作者是把国共之间的关系及各界人士的表现放在重庆轰炸的大背景下予以记述的,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各党各派以及各界人士的政治观点、抗日态度、民众关系以及社会氛围等,对于国内外人士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之所以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赢得最后胜利更加深了切肤的感受。作者指出,战后以来,由于“重庆在中日战争中、在世界航空战史上的意义,长时间以来被人们所忘却,甚至封闭”,战略轰炸的思想并没有被大国和强国所警戒,相反却变本加厉、趋之若骛。从越南战争到两伊战争,乃至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无差别的战略轰炸仍在继续,无辜的百姓深受其害。作者痛心疾首地呼吁,“战略轰炸”是把地球和人类当作“人质”的自我毁灭过程,“从格尔尼卡到重庆,再到广岛的道路,是灭绝人类的战争,即灭绝人类的思想原型盖源于此”。
-
滇西抗战史论何光文 著本书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滇西抗战史实为依据,采用史论结合的形式,对滇西抗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和评述。本书内容涉及六个方面:一是通论,主要论述滇西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地方抗战史内容;三是介绍了一些重要人物对滇西抗战的贡献;四是介绍了滇西抗战中一些著名人物的生平;五是论述了滇西抗战精神;六是评述了日本军国主义道路及其战争观。
-
中国工农红军全传刘秉荣在这部鸿篇巨制中,作者写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贺龙、邓小平、彭德怀、滕代远、刘伯承、叶剑英、聂荣臻、罗荣桓、徐向前、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几乎所有的中共领袖的曲折经历,写了中国工农红军十年艰苦斗争的历程。写了南昌暴动、湘南暴动、广州暴动、秋收暴动、平江起义、洪湖暴动、黄麻暴动、苏区肃反、反五次“围剿”、万里长征等等大大小小的事件:写了蒋介石、陈诚、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龙云、刘湘、刘文辉、阎锡山、张学良、杨虎成等国民党军政首脑、将领及对红军“围剿”的经过,《中国工农红军全传(全8册)》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曲折生动。中国工农红军给我们留下最宝贵的财富是红军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大集合体,中国工农红军能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创造奇迹,是他们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放在了首位,正是这种崇高的思想信念的力量,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的力量,支撑着他们跨越了种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斗争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走过86年历程的今天,尤其更要发扬这种革命的精神,而这种崇高的精神,正是我们现代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共产党员身上所缺少的。
-
爱在战火纷飞时柳建伟2007年最值得期待的电视剧原著一部中国版的《静静的顿河》加《乱世佳人》再现特殊背景下的灰色英雄解密抗日版的“无间道”传奇同名电视剧由柳建伟亲自操刀3月起横扫全国各地荧屏黄金档!《爱在战火纷飞时》描写的是一个革命者的卧底传奇,故事则发生在柳建伟的故乡,也是“小花”的故乡河南桐柏地区。主人公张世杰出身当地名门望族,受过高等教育,极具商业才华,基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加入地下党,在敌占区与敌人巧妙周旋,直至革命胜利。然而解放后,他放弃了将军的授衔,重回故乡桐柏,做起了小学校长,与遗孤儿童相伴终生。制片人贾轶群介绍说,张世杰既有为革命舍生忘死的一面,又屡次违反革命纪律,特别是先后与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让这个“革命者”与众不同。战略要冲河南桐柏地区大商户张家的二少爷张世杰,早年就已秘密加入共产党。抗战伊始,他本欲与未婚妻杨紫云一起投奔新四军,去阴差阳错地看着她上了抗战第一线,而自己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留在当地利用身份之便做了一名地下工作者。在硝烟战火中,他在敌后组织抵抗力量、开办酒精厂、往根据地运送战略物资,与日军、伪军、汉奸以及国民党军展开了殊死周旋;他亲眼看到杨紫云为了工作在日军、在国民党军中出生入死,却总是不明所以地与她一再失之交臂……
-
漫画史诗郑化改 编绘《漫画史诗:中国人民解放军》选取了我军历史上50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型功绩,以漫画形式深情回顾了人民军队成长壮大过程中的重大事件、重大战役、重要人物,集中展示了我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无数人间奇迹、建立无数卓著功勋的光辉业绩,深刻解读了我军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经验和历史启示。翻阅这本画册,我们耳畔仿佛又听到了南昌起义的枪声、井冈山上的雷鸣,眼前又闪现出长征途中的积雪、抗日战争的硝烟……从这本画册里,我们似乎又聆听到人民军队在80年伟大征途中的铿锵足音。
-
马骏细解二战谜中谜马骏汇集名师大家,打造文化盛宴。 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全力推出《名师讲坛》栏目。 明星学者,名牌栏目,精品图书。 本书根据作者在北京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所做《战争谜中谜》讲座增订而成。 记不起究竟是西方哪一位哲人所说(也可能是西方的一句谚语):战争是死亡的筵席!话,虽短,却是不争的事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战争发生了14500多次,共夺走了约36.4亿人的生命,等于将当今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类毁灭一半还多,能说战争不是死亡的筵席吗? 人类为了打赢战争,就要研究战争,总结战争规律,用智慧去打仗。然而,战争还有一个人们不太注意的特点,即它与任何社会现象不同,它不能进行试验性研究。人们不可能在平时通过你死我活的交战,去试验战争的数据。因为,战争是经验科学!而又由于历史认识的特点,所以人们更多地把研究战争的目光投送到战例上来。作者在《百家讲坛》讲《孙子兵法》时,曾说:“军人学习兵法,必须结合战例;军人不结合战例学兵法的害处,要比不学兵法都大。”就是从这点意义上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