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纪实
-
太平洋海空战(美)王书君著太平洋战争惊天地,泣鬼神。它集空中、洋面、陆岛、海底作战于一炉,残酷激烈,规模恢弘,具与中国人民的航日战争息息相关,实为人类战争史上蕴藏量极为丰富的一座宝库。本书自日本偷袭珍珠港写起,翔实地记叙了马来亚大海战、珊瑚海大海战、中途岛大海战、瓜岛争夺战、马里亚纳大海战、冲绳血战、空袭东京、“密苏里”号受降等。历时3年零10个月的血腥厮杀,再现了太平洋上令人叹为观止的长幅战史画卷。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亚洲学系前主任唐德刚博士为本书作了序。
-
长空搏杀林齐华,陈喜林,郭伟生著一、逃离法兰西1940年5月,欧洲大陆的法兰西像往年一样,到处充满了欢乐明媚的春意,到处是葱郁的草地和盛开的鲜花。5月10日,一场可怕的暴风雨猛烈侵袭法兰西大地,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碎了法国人民宁静的生活。这一天,纳粹德国的武装力量倾巢而出,向着法国人、英国人批利时人和荷兰人猛扑过来。发动这次闪电进攻的共有136个训练有素的德国师,打前阵的是拥有3000辆坦克和大量装甲车群的10个装甲师。另外,还有一批又一批的重型轰炸机。俯冲轰炸机、战斗机、伞兵运输机以及满载突击队的滑翔机。与德军对峙的盟国部队共有135个师,其中包括英国远征军9个师。就装甲师来说,法军至少拥有6个师,2300辆左右的坦克,但大部分坦克装甲都很薄,火力不足,而且是一小群一小群地分散在整个战线上。英国人虽是坦克战的先驱,但此时刚完成其第一个装甲师的训练和装备,该师拥有328辆坦克,当时还在英国本土。法国最高统帅部原以为德国的主要攻势是在北面,因而在那里相应地集结了自己的力量。这倒正好帮了德国人的大忙,因为他们恰恰是在较远的南面,冲过陡峭的、森林密布的比利时阿登山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装甲部队攻势。阿登山区邻接宽阔的马斯河,法国人认为这种地形使德国装甲师的坦克和火炮无法通过,因而他们在这一带只部署了一些战斗力较差的部队。当英法联军的“左臂”向着德国人挥去的时候,德国人却对准其肩关节给以粉碎性的一击。5月14日德军已在色当突破。一群群坦克、装甲车、火炮、装甲运兵车以及卡车运载着步兵部队,像可怕的浪潮那样不断涌来。他们所拥有的力量和速度是以往战争中闻所未闻的。喷吐着火舌的坦克和装甲车汇成一股骇人的洪流冲向防守部队。在装甲车队前面,一批批样子十分恐怖的黑色“施图卡”机,咆哮着往下直冲,对法国部队进行低空轰炸,投弹以后立即改为俯冲,又急速地爬向高空。许多法国士兵感到这种冲去似乎就是针对他们本人的。毫无经验的法国部队开始瓦解了。德国装甲部队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闯过了马斯河上的桥头堡。当德军发动这次闪电进攻时,温斯顿?丘吉尔刚刚当选为英国首相。此时,战争阴影笼罩着整个英国。入侵、轰炸、背叛、化学战和细菌战……所有这些威胁都向人们的心头压来。英国能打赢这场战争吗?这种担心和忧虑悄悄蔓延开来。丘吉尔就任英国首相的第三天,在下议院发表了他那篇著名的就职演说。他傲然不屈地说:“我能奉献给你们的只有鲜血、劳苦、眼泪和汗水。……你们问,我们的方针是什么?我要说:就是用上帝赐予我们的全部力量,从海、陆、空三路拼命作战;同在黑暗、可悲的人类犯罪史上空前的专制暴政作战。这就是我们的方针。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这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来取得胜利,无视任何恐怖来取得胜利,胜利――不管道路可能是多么漫长,多么艰苦……”他的决心,他的意志,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热烈的、雷鸣般的掌声在会议厅里久久地回荡。英国人第一次领略到丘吉尔身为战时领袖所具备的那种坚定无畏的品格。在英国悠久的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位首相像他这样简明扼要地陈述自己的施政纲领,也没有任何一位首相像他这样受欢迎。(摘自1-4页)
-
三十八军在朝鲜江拥辉编著《三十八军在朝鲜》记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抗美援朝的战斗历程。38军是第一批入朝参战的部队。从1950年10月22日由吉林省辑安(现为集安)跨过鸭绿江,直到停战前十几天才奉命回国,可以说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反抗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参加这场战争和为它做过种种努力的人,是不会忘记这段历史的。就是当时在课堂上,听讲过“谁是最可爱的人”故事的小朋友,现在还常常把志愿军英雄故事讲给他们的后一代听。我作为这场战争的亲历者,每忆及这段往事,便禁不住内心的激动,那血与火的战斗日月,就像昨天发生过的一样。在这和平的日子里,重温这段历史,不仅温故可以知新,而且也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1950年10月,新中国诞生刚刚一年,经过多年战乱的中国人民,极想在和平的环境里,把国家建设好;而美国却不顾中国政府的再三警告,不顾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愿望,竟令其侵朝军队越过“三八线”,向中朝两国边界鸭绿江、图们江疯狂进犯。其空军竟轰炸扫射我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杀伤中国和平居民。在美国以武力残暴地侵略我国邻邦朝鲜、霸占我国领土台湾、朝鲜处境危急、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忍无可忍,纷纷起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同志统帅下,于1950年10月19日开赴朝鲜,迎击疯狂北犯的美国侵略者。这场战争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具有相当规模的国际性战争。敌方,是以美国为首的十六个国家的军队组成的所谓“联合国军”,以及南朝鲜军队。我方,则是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两支军队。我军是初次同美军作战,而且敌我双方经济力量和军事技术装备优劣悬殊。敌军具有现代化的优良装备,具有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火力强,机动快。中国人民志愿军既无坦克,起初也无空军,只有少量炮兵和步兵的轻型武器。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紧紧依靠中朝两国人民,与朝鲜人民军紧密团结,并肩作战,不但未被敌人战胜,反而战胜了敌人。自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朝军队一鼓作气,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了“三八线”附近,收复了朝鲜北部广大土地,歼灭了大量敌人,扭转了朝鲜战局,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自此以后,到1953年7月27日,面对被迫转入防御的敌人,中朝军队在横贯朝鲜的250公里的战线上,构筑了坚固的纵深防御阵地。先后粉碎了敌军多次重点进攻,还进行了多次胜利反击,并取得了反“绞杀战”、反细菌战和反登陆斗争的胜利,使敌人遭受了惨重的伤亡和巨大的消耗。迫使敌人不得不接受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宣布了它侵朝战争的失败。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为维护东方和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编委会 编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1年11月7日成立,鄂豫皖边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在黄安七里坪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下辖红4军和红25五军,共五个师近3万人,原第4军军部改为方面军总部。徐向前任方面军总指挥兼第4军军长,陈昌浩任方面军政治委 员兼第4军政治委员。邝继勋任第25军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使鄂豫皖边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指挥更加统一,为尔后进行较大的运动战创造了条件。1931年11月至1932年5月,队伍扩大为三个军:4军、9军、25军,共六个师。在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时,由于担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的张国焘指挥错误,10月,部队被迫转移,开辟了川陕根据地,与川东游击队会合。以后,又扩编为4、9、30、31、33五个军共8万余人。1935年3月,第四方面军开始长征。6月,第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8月,分左、右两路共同北上。9月,领导左路军的张国焘擅自决定第四方面军南下,另立中央,搞分裂党的活动。1936年6月,在西康甘孜地区同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会师。迫于各种压力,张国焘被迫取消伪中央,第四方面军与新成立的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与红军第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第四方面军三个军在张国焘指挥下,西征失败,一部分到达陕北。抗日战争开始后,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29师。
-
长城万里图周而复著本书是抗战系列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的第三部。《长城万里图》共六部。它以国共合用并结合世界反法西斯战进行抗日斗争为主线,以敌、我、友三方高层领导人物为主要人物,取全景的视角,真实生动地描绘了八年抗日战争。全书揭露日军的侵华罪行,歌颂中华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再现中国社会纷纭复杂的矛盾,描绘国际间变幻晨测的风云,侧重描写重大事件和重要的政治、战略决策过程,成功地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汪精卫、裕仁天皇、近了文磨、东条英机、冈村宁次以及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等高层人物形象。这部巨著视野广阔,结构宏大,史料丰富翔实,史诗般波澜壮阔。作品中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史实,并有作者对历史的独到见解。《逆流与暗流》描写武汉失守到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这一时期的历史画面,依次写到长沙大火、汪精卫成立伪政权、平江惨案、涞源战役、蒋介石与日本暗中议和、罗斯福反对与日媾和等。
-
王牌战舰的覆灭王义山编著《王牌战舰的覆灭:二战海空大战纪实》以“企业”号、“俾斯麦”号、“大和”号等著名战般为主线,详细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和北极水域的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海战。书中记录的各个战斗场面激烈而真实,读后对海军各种舰艇的作战,特别是对战列舰、航空母舰和潜艇的作战,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王牌战舰的覆灭:二战海空大战纪实》情节生动,史料性强,在历史和军事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编委会 编该军最早组建于1931年10月,属4方面军建制。军长为旷继勋,政委为王平章,下辖73师、74师、75师。红4方面军主力退出鄂豫皖根据地,留下25军一部坚持斗争。年冬,恢复25军建制。军长为吴焕先,政委为王平章,下辖74师、75师。1933年9月间,红25军在演麻公路遭敌包围,25军被分割。75师由吴焕先、戴季英率领突围会鄂东仍保留25军番号,74师由徐海东率领,退回皖西重新组建28军。半年后两军会合仍编为25军,军长为徐海东,政委为吴焕先,下辖74、75两个师。后中央指示25军又进行了改编,军长为程子华,副军长为徐海东,政委为吴焕先,参谋长为戴季英,政治部主任为郑位三。全军3000人。“11月,红25军开始长征,1935年8月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1935年9月18日,于陕北之水平镇25军与陕北26军、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中央红军长征后,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的指示,决定红25军向京汉铁路以西的桐柏山区和伏牛山区转移,同时还决定由中央派来的程子华任红25军军长,吴焕先仍任政治委员,徐海东任副军长。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共2900余人,由何家冲出发西进,向京汉路以西转移。蒋介石得悉红25军突围后,急忙调动30多个团的兵力,对红军实行堵截和追击,红军边打边走,冲破敌人的阻击,相继进入桐柏山和伏牛山区,鉴于这两个地区都不便建立根据地,又决定向陕南进军。12月上旬,红军巧妙地通过敌人在卢氏县境的封锁线,进入陕西省洛南县使家河地区。红25军在陕南地区,粉碎了敌人两次“围剿”,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为了配合主力红军行动,并同陕甘红军会师,红25军于1935年7月16日从西安以南的沣峪口出发,西征北上,进占甘肃两当、天水、秦安,切断西兰公路,翻越六盘山,在泾川县四坡村,全歼马鸿宾部1000余人。在四坡村战斗中,军政治委员吴焕先不幸牺牲。吴焕先,湖北省黄安县人,参加领导黄麻起义,1928年以后,参加领导了柴山保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红军的建设工作,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是鄂豫陕省委和红25军的卓越领导者,牺牲时年仅28岁。随后,红25军经镇原、庆阳、合水县境,于9月15日在陕西延川县永坪镇,同西北红军胜利会师,组成红15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团长刘志丹。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战史》编委会 编第二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它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和地方武装组建和发展起来的。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时,为了最后消灭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并制止内战危机,中共中央于1945年8月11日发出指示, 要求各战略区编组“超地方性的正规兵团”。8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各战略区就现有兵力迅速抽出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三,编为野战兵团,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遵照这个指示精神,刘伯承、邓小平同志令所属太行、太岳、冀南和冀鲁豫的八路军部队,分别编组成1至3万人的野战兵团。同时,党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以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治委员,滕代远、王宏坤为副司令员,薄一波为副政治委员,张际春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为参谋长,王新亭为政治部副主任。军区辖冀鲁豫、冀南、太行和太岳4个二级军区,以及刚起义的国民党第38军之第17师,共29万余人。
-
剑扫风烟段培英著《剑扫风烟》是以塑造人物的类型群像见长的,其中腾冲籍的国老李根源、老县长张问德、绅士杨筱山、医学博士张德辉、女学生徐秀红、傈僳族英雄余子然和余子厚兄弟、游击司令梁正中以及后来加入腾冲籍的外籍战士张仁勇、仁二林……这一系列的人物是腾冲人民的优秀代表,也最为生动、感人。他们虽然是有名有姓的个体,但在作者的心中,他们都是“腾冲人”,即腾冲人的英雄群像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书是介绍1942-1944年腾冲抗战的长篇纪实小说。 《剑扫风烟》不仅是一段历史的纪实,更应该看成是对这一段历史的深思。它不仅是“再现”,而且也有深刻的“表现”。——落后就要挨打。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是不能代替对自己民族历史及其落后原因、挨打原因的思考和审判的。这部书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写了我们民族挨打受欺的历史,同时还探索着我们民族落后、挨打、受欺的原因;它不仅写了我们民族奋起反击的悲壮历史,同时还思考着胜利之后的“变调的尾声”。
-
抗美援朝战争回忆洪学智著20世纪50年代初,在世界的东方爆发了一场震惊全人类的抗美援朝战争。在这场为捍卫人类和平事业而进行的正义战争中,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将军经历了从跨过鸭绿江到板门店谈判的全过程。作者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传奇经历,用朴实自然的文字记录下来,写成了这部史诗性、真实性、权威性相结合的作品。既是研究抗美援朝战争的珍贵文献,又是一本雅俗共赏的纪实读物。